[心得]《大崩坏》心得笔记

楼主: MAXjames (麦酷斯)   2022-03-25 20:09:22
图文心得:
https://maxjamesread.com/collapse-how-societies-choose-to-fail-or-succeed/
过去人们曾建立许多鼎盛壮阔的文明,如马雅、复活节岛的波里尼西亚文化。但它们却在
巅峰后快速殒落,让人费解。《大崩坏》对这问题给出一个警示的答案:人类破坏环境,
最终自食恶果,失去生存利基。
此书是贾德.戴蒙“人类大历史三部曲”的第二部。先前曾介绍过首部曲:《枪砲、病菌
与钢铁》。而在此书中,他再一次用其深厚知识底蕴,横跨全球、纵贯古今,佐以大量案
例和科学、社会学研究,为读者带来一场惊滔骇浪的大历史之旅。
贾德.戴蒙用此书告诉大家,环保并不是理想主义的打高空,而是实实在在与我们切身相
关的要事。如果我们无视环境破坏,迳自发展,最终,还是会被反噬。
虽然我很爱新几内亚的鸟类,但我更爱我的儿子、我的妻子、我的朋友、新几内亚人等等
。我很关心环境破坏的问题,因为我知道这个问题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冲击更甚。
-贾德.戴蒙
这篇心得会从文明崩坏的主要5原因讲起,解释为什么环境问题如此重要;接着我会细谈
复活节与格陵兰社会何以走向灭亡;然后探讨为什么人类会对明显的环境问题视而不见;
最后则会从两方面提出可能解方。
【文明崩坏的5主因】
首先,我们来聊聊导致人类社会走向崩坏的5个要因。
〔1. 生态环境破坏〕
首先是环境破坏,也是本书主题。贾德.戴蒙指出过去许多文明的崩坏,其实都是走着类
似足迹:
1. 人口膨胀
随着文明进展,人口与日俱增。
2. 环境破坏
人口压力使居民改行精耕农业与过度放牧,为了喂饱众人付出环境破坏的代价。
3. 资源耗尽
持续开垦造成地利耗尽,采猎资源也逐渐减少,食物短缺问题开始浮现。
4. 战争冲突
为了争夺有限资源,人们冲突不断,甚至奋起推翻菁英阶级政府。
5. 灭亡
争耗不休下,曾经巅峰的文明只能走向亡途。
而这一切宛若同一主题的不断变奏般,在人类浩浩历史上不断上演。
〔2. 气候变化〕
另一个原因是气候改变。除了现今大家熟悉的全球暖化,大自然气候本身其实就会随时间
变化,更热、更冷、更干燥、更潮湿都是可能方向。
气候变化可能是福也可能是祸。如果刚好往坏的方向走,一个文明自然就岌岌可危。比如
1400~1800年的小冰河期,或是近年来干燥的美西。
当然自然气候变化不是人类可掌控的。但如果一个社会剥削环境,则会令生存条件变得脆
弱。此时如果正好撞上气候变化的黑天鹅,就更可能被击坠。
〔3. 强邻威胁〕
这点相信大家不难理解。如果身旁有个充满敌意恶邻居,一个文明自然的存续当然会受到
威胁。
但贾德.戴蒙也指出,如果一个文明够强韧,或许还有对抗可能;反之,如果肆意环境破
坏,让其体质衰弱,就会给敌人可趁之机。
〔4. 友邦支持转弱〕
有敌人自然也会有朋友。古今的各个社会,多半会跟身边的文明贸易等往来。如果身边的
伙伴出问题,无法继续供应重要物资,前景自然堪虑。
书中就举芒阿雷瓦、皮特肯、亨德森这三个曾经密切交易的邻近岛屿为例。芒阿雷瓦因生
态浩劫日渐衰颓,造成原本仰赖其物资的皮特肯、亨德森即便努力寻求生机,依然无力回
天,成为荒岛。
贾德.戴蒙尖锐地点出,当今世界因全球化而经济相依,其实就宛若这些小岛的翻版,甚
至更严重。相信肺炎以来大家很能理解这样相依的脆弱性。
〔5. 面对问题的应变能力〕
最后一项,是文明遇到问题时的应变力。虽说许多问题是不可抗的因素(如气候突然改变
),但如果及时因应往往可以有转机,反之如果不愿改变,那灭亡就很难避免。这点在后
面格陵兰与日本的例子中会更详细地解释。
从上述可发现,一个文明会毁灭,原因虽错纵复杂,但环境往往都扮演不可或缺的因素。
书中整理出12种环境破坏模式,前8项是过去人类社会常见的环境破坏,而今日社会则多
了后面4项:
过去社会
1. 山林滥伐
2. 土壤问题
3. 水管理问题
4. 过度放牧
5. 过度捕捞
6. 新物种引进
7. 人口膨胀
8. 人均生态冲击
现在社会新增
1. 人为气候变化
2. 有毒物质沉积
3. 能源短缺
4. 光合作用极限
谈完文明崩坏的5要因,接着我想用书中2个社会的惨痛案例,让你更具体感受为什么环境
破坏会让文明走向崩毁。
【2个惨例】
〔1. 复活节〕
想到复活节岛,一般人第一印象应该是那些蔚为奇观的神祕巨石像。

复活节岛的石雕巨人(截自《大崩坏》)
要有能力雕凿、搬运并竖立这些巨石人,必须是复杂、人口众多且环境富庶的社会才能做
到。但探险家发现复活节岛时根本是个不毛之地,缺乏野生动物,人口稀疏,根本没能力
建筑这些巨石像。显然复活节岛过去并非如此模样。

光秃秃的复活节岛(截自《大崩坏》)
事实上,复活节岛过去曾是巨木参天、绿意盎然。考古学家发现,复活节岛在人类抵达后
(约公元900年),森林滥伐问题便日渐严重。到1722年,岛上的森林已几乎砍伐殆尽。
缺乏树木的后果是致命的。不但野生动物因失去栖所而锐减,土壤也变得更容易受雨水侵
蚀,作物产量因而大受打击。此外,缺乏木材的岛民,便失去制作独木舟出海的机会,过
去可享用的海上食物只能沦为空想。
从上述状况,考古学家推演出复活节岛衰亡的历程。随着大量垦荒,人口蒸蒸日上。虽然
文明蓬勃发展,甚至有能力建筑巨石像,但因环境过度破坏,资源耗尽,随之而来的便是
饥荒。接着人们因争夺资源而战争不断,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况,最终走向灭亡。
复节岛的惨例,让我们看到一个社会如果过度利用资源,会有什么后果。因为岛民与附近
社会几乎没有连结,目前也未发现气候改变的证据,因此几可断定,复活节岛的崩坏,元
凶就是环境破坏。
〔2. 格陵兰〕
格陵兰99%的土地都是不能居住的白色雪地或黑色山头。其英文名Greenland,看来实在有
点怪异。是的,这里也不是一开始就长这样。维京人在10世纪曾在这开疆辟土,建立成熟
的人类文明。然而,他们却在400年后灭绝。
原因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熟悉。维京人来到格陵兰后开始大砍树木、切割草皮并过度放牧
,造成土壤侵蚀。和复活节岛一样,虽之而来的木头短缺让他们无法造船,失去利用海上
资源的机会。此外,这也导致维京人缺乏柴火,这在冰冷的格陵兰可说相当致命。
当然格陵兰本身就条件不佳。气候严寒,生长季短,种什么都很勉强。维京人要在这里生
存可说极为艰难。遇上气候不佳的时节,就会抓襟见肘。几乎可以想见在某个特别严寒的
冬天,维京人终于等不到春天,耗尽粮食,走向末路。
但环境恶劣并不能解释为什么维京人的灭绝,因为在这里讨生活的除了他们,还有因纽特
人。那是什么原因使得维京人灭绝,因纽特人却活下来呢?
其中一个原因很值得思考:维京人的欧洲本位观念。
格陵兰人以基督徒自居,明明资源已经不丰,却依然兴建大小教堂,像圣尼可拉斯教堂,
就是个长32公尺,宽16公尺的庞然大物。此外,他们还很崇尚欧式生活风格。这点从进口
烛台、玻璃钮扣便可知晓。
这样的信仰与民族认同,让他们能在恶劣环境中奋力生存。但这也使他们视因纽特人为异
族,不愿向他们学习。
比如同样是缺木头,因纽特人懂得雪块造房、利用鲸脂照明,甚至发展出用海豹皮覆在支
架上的小皮艇。但维京人并没有师法他们的邻居,最后彻底消失在这块土地上。
格陵兰是个很好的例子,解释一个社会面对能否针对困境应变,与是否能存续息息相关。

因纽特人的皮筏(截自《大崩坏》)
谈完上述两个人类社会灭亡的例子。如果我们将镜头转回现在,会发现状况也并不乐观。
如美国蒙大拿,同样面临过度伐木,土壤盐化,缺水等的问题,甚至还多了矿业物染这现
在社会才有的病灶。

蒙大拿的佐特曼–蓝斯机矿场,利用剧毒氰化物溶解矿石中的微量黄金,现已废弃(截自
《大崩坏》)
又比如与我们比邻的中国,同样面临除基本的森林砍伐、过度放牧外,其空污问题更是严
重,连带造成水污染。加上近年经济快速发展,人均生活水平上升,对环境伤害更加剧烈

当然这些社会离崩坏都还很遥远,但过去许多文明也曾盛极一时,却在巅峰后急转直下。
上述的格陵兰虽然最终全灭,但他们也撑了400余年,比许多我们熟知的现在国家还长得
多。
【人类何以走到崩坏?】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会不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环境破坏结果如此灾难,那为什么许多文
明依旧无视这些问题,呆呆走向末路呢?像复活节岛上的人们,明明知道树木是他们生存
命根,怎么还是将它们滥砍殆尽?
关于这问题,贾德.戴蒙在书中花不少篇幅探讨。这边我想举两个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
〔一、公有地悲剧〕
公有地悲剧指的是很多人都在利用一种大家共同拥有的资源,如渔民在某片海域捕鱼、牧
羊人在公共牧场上放牧,要是每个人都过度利用,这公共资源就会耗尽,最终让所有人受
害。
理论上大家应该因此克制,让资源永续,但大家往往会想:“如果我没多利用,其他人也
会,所以我不能吃亏。”而这样的想法会让过度利用的情况无法停止,终致资源耗尽。
〔二、短期与长期动机冲突〕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短长期的利益的相互冲突。
环境保育在短期上,常常会与当下的经济利益冲突,唯有把时间拉长才会看到好处。但就
如凯恩斯说的,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因此许多人乃至公司,都不愿设想那么远。
如果一个环境问题会影响到我们孙子的生计,大家可能会关心。但如果会影响的是孙子的
孙子呢?大家多半就会选择忽视。
【解方?】
走笔至此,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环境保育的重要性。那面对这些困境,是可能有解方的吗

面对这问题贾德.戴蒙提出上而下与下而上的两种解决方向:
〔上而下〕
其中一种方法从政府出发,由上而下的施行政令,改善环境。
如书中日本幕府政府种树的例子。日本是相当爱好木材的民族,许多建筑都是木造,同时
它们一样会用木头做燃料,为了应付人口增长,同样需要清出林地来种田。这样看来,日
本似乎会走向复活节岛的后尘。
但他们没有。
在1657年江户大火后,由于重建需要大量木材,幕府因此惊觉木材短缺危机。此后的两世
纪,他们开始施行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政策。除了严禁人们私砍树木,更是积极种树,甚至
连林木状况都严格监控(如下图的森林帐册),最终成功挺过危机。至今,日本森林资源
都相当丰富。

幕府时代的森林帐册(截自《大崩坏》)
〔下而上〕
除了由上而下强制执行,另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从下而上,由每个人出发,一同营造更永
续的环境。
比如书中提到像我们这样的小民,可以对造成环境破坏的公司施压。贾德.戴蒙认为公司
东就是以“股东创造利益”为优先,不能期待它们自动自发做好环保。人民必须透过抵制
相关产品,创造压力让公司改变行为。
某些产业较难直接抵制,这时候我们可以对采购它们原料的公司施压。如书中提到与其抗
议金矿业污染,不如给珠宝公司施加压力。
另一点是大家要愿意为环保付费,多支持环境友善的商家与产品。如书中提到,可以购买
有FSC(林业监管委员会)认证的产品,确保其伐木程序符合永续标准。
当然上而下、下而上并不是平行的两条线。唯有两边扩散接轨,一同努力,才能创造出永
续的环境。
【总结】
来到总结时间。综合以上,一个社会会走向崩坏,往往是因为人口成长,需要消耗更多资
源来养家活口,最后让环境超负荷被反噬。就算能苟延残喘,如果遇到气候不佳或强敌入
侵,终究还是得走向灭亡。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处的现在其实也并不乐观。全球人口已扬破70亿大关,加上经
济快速发展,环境破坏方式更多元厉害。而全球化更使得世界绑在一起,一个社会的崩解
往往会扩及世界。
而公有地悲剧与长短期目标的互斥特质,常让人们无法重视环保。唯有透过政府上而下,
与人民下而上的共同努力,才能屏除这些困难,用更长远的眼光思考环境永续的价值。
【后记:人啊人】
此书是我2022年重读计画的第一本书,趁机买了15周年的新版,读得十分过瘾。这边也附
上旧版书封,灰灰的也挺有味道。

书中对于人口的探讨我觉得很有意思,想再谈一谈。毕竟一个文明会需要继续破坏环境,
无非就是为了支应人口成长。书中提到许多人类社会都有堕胎、杀婴的习俗,为的就是控
制人口。贾德.戴蒙甚至对中国的一胎化政策持正面态度,认为人口停滞是好事。
然而就连中国最近也因为劳动压力放弃一胎化政策。而台湾的生育率低下,也常被视为国
安危机。如此似乎走入一个死胡同。我们需要更多人劳动,来支持经济,但更多的人就意
味着更多的环境破坏。
突然想到最近时常听到,人会被AI取代的说法。如果可以用更少的人,就能达到更高的生
产力,或许这不全是坏事?
关于这些我也还没有答案。眼前能做的或许还是从自身出发,关注环保。
如同书中强调的,环保与经济并不互斥。像是矿业污染造成的伤害,最终处理起来反而耗
掉更多金钱。更糟的是,许多破坏是不可逆的。地球的资源终究有限,持续消耗只是让未
来的人承受苦果。
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但我希望我们的子孙,还是能好好的活着!
作者: rtoday (rtoday)   2022-03-25 21:10:00
推,他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后续的昨日世界和两年前的大动荡也发人省思
作者: castlewind (城中之风)   2022-03-25 21:12:00
我好像只有大动荡没有买 因为感觉大崩坏跟昨日世界 感觉没有啥新的见解、主张或研究出来?
作者: brella (府城严选臭懒趴)   2022-03-26 00:47:00
买了但还没看
作者: psion (psion)   2022-03-26 06:44:00
日本人不砍自己岛上的树 可是猛砍别国岛上的树啊!!
作者: toshism (奇天烈)   2022-03-26 08:43:00
感谢分享
作者: handcreambox   2022-03-28 13:59:00
推 也推《动荡》里面芬兰跟苏联的对抗很切合时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