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聪明思考》掌握心智工具做出更好的决策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1-12-04 10:02:54
《聪明思考》读后心得:掌握心智工具做出更好的决策
心理学大师教你 100 多种生活、财富、职场、人生智慧的心智工具
图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mindware/
你需要一笔钱,必须卖股票。一支表现不佳,卖了会实现亏损。一支表现不错,一直让你
赚钱。你该卖哪一支?公司来了两位年资相同的应征者,应征者 A 在面试时积极活泼,
展现高度企图心。应征者 B 比较有经验,有推荐人大力背书。你该录取谁?面对这些问
题,我们需要一套更聪明的思考工具。
这本书在说什么?
《聪明思考》的作者是当代美国心理学名家、现为密西根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的李查.尼
兹比(Richard E. Nisbett),他试着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经济、统计、心理、社会
学当中的科学理论,如何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当我们能够把拥有科学基础的思考
工具,套用到生活上的决策,就能让自己做出愈来愈聪明的思考。
前半部的章节,说明了人类思考的方式以及背后的限制。然后引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告
诉我们如何评估利弊、做出最高效益的决策。中间的章节介绍了统计学的实际应用,以及
如何判断因果关系。最后则介绍了东西方的辩证推理和形式逻辑之差异。
整体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把科普和生活结合起来的黏着剂。书中充满了扎实的科学研
究,且用简单和生活化的例子,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这两者的关联。在每个章节的最后,作
者还放上“你可以学到的事”,总结式给出可以让我们实践在生活上的建议。
英文书名的探讨
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叫做“Mindware”,这个单字无论是中英文都很少见,我自己四处搜寻
之后,还是找不到一个有共识的中文译名。这个英文字很有趣,最早出现于 1970 年的《
华盛顿邮报》报导,意思是“一个人用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的‘心理知识’和‘处理流
程’”(The mental knowledge and procedures that a person uses to solve
problems or make decisions)。
相较于 mindware,我们比较常接触的单字是 hardware(硬件)、software(软件)和
firmware(韧体)。“硬件”就像是主机板、内存、中央处理器之类的实体元件;“软
体”就像是 Office 和网页浏览器之类的应用程式;“韧体”则是镶嵌在硬件之中的软件
,用途是驱动硬件做出最基本的动作。
我认为可以把“人类的身体”类比成硬件,你可以透过锻炼去提升身体素质。“人类的思
想”可以类比成软件,你也可以透过吸收知识、发挥创意和拓展视野,来提高思想的高度
。“mindware”则可以类比成韧体,用一套逻辑、流程和思考框架,将你脑中的思想转化
成具体的行动。
只是这个字仍不好翻译,要称为“智体”?“思体”?“心体”?还是“心智工具”?我
还没找到最适合的答案,如果你有更好的看法也欢迎留言给我。回到这本书的探讨,我们
可以透过科学的帮助,去调整和强化自己的 mindware,做出更聪明和正确的决定。以下
摘录三个我读完后感到耳目一新的重点。
1.无意识的力量
你觉得自己很“清楚”知道自己的脑袋在想什么吗?你知道自己的思考“过程”是什么吗
?作者在书本前半部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了人类对自己思考的认知,其实跟现实差异很大
。我们脑袋里面的思考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运作的。
像是,当你看到老人家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我们在表决投票的时候支持了小明
的提案,部份的原因来自于小明写的字比其他人工整清楚。我们和小迈一起喝热咖啡,和
小美一起喝冰茶,却在无形之中觉得小迈比起小美还要暖心。我们当下很难察觉这些因素
的影响,但是,却总能在事后找出理由替自己的判断做出解释(人类是编故事大师)。无
意识的思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荷兰研究员做过一个实验,请学生从四间公寓当中,挑出最好的一间。每间公寓都有各自
的优缺点,但其中有一间在客观条件上比其他间都好:它有八个优点、四个缺点、三个中
性条件。
第一组受试者被要求看完所有条件之后,“马上”做出选择。
第二组受试者可以仔细思考三分钟,检视所有细节,用“有意识”的方式做出选择。
第三组受试者看完资讯后,接着操作另一项困难的任务三分钟,当下无法好好地思考,只
能让无意识在背景运作。做完了困难任务之后,他们就要做出选择。
实验结果很惊人,第三组选择到最好的那间公寓的人,比起第二组竟然多了近 30%。而且
第二组做出的选择,甚至比起第一组还要糟糕。这类型的实验说明了,大脑在学习“高复
杂度”的规则和模式的时候,无意识的表现,常常会比有意识来得好。有意识的思考,会
把注意力放在“可以用语言表达”的资讯上面。无意识的思考,却能额外处理那些“无法
用语言表达”的资讯。
作者提供了几个生活上“善用无意识”的建议。要写一篇文章?先把最简陋的初稿写出来
,然后放著两到三天,才提笔完稿。下周想要办一场讨论会?先把大纲和议程设计出来,
到前一天再把重要的问题补完。如果手上的问题毫无进展?先暂时放下它,去做别的事,
让无意识接手。不要浪费了无意识的自动导航所带来的好处。
2.沉没成本的应用
你听过“沉没成本”吗?这个经济学术语的意思是:“做出选择时,只应该考量‘未来’
的效益与成本,而非惋惜于‘过去’已经付出的成本。”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像是我们花了三百块去看一场电影,结果前半小时看得索然无味,看
起来也没有任何好转,这时候我们应该起身就走吗?
再举个比较严肃的例子,一家旧医院即将要拆除重建,但当初盖医院的时候政府已经下了
重本,这时候翻修旧医院的费用和重新建造医院的费用差不多,这时候该选择翻修还是重
建呢?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供了一种思想实验的方法,来帮我们做出最适合的判断。
想像一个情境,你在一个月前就买好了篮球赛的门票,你要开车到 50 公里外的城市看球
,但是今天你最期待的最强球星不会出场,所以球赛不会像原本预期地精彩,而且外面开
始下起大雪了。这时候你会选择出门吗?还是干脆放弃,待在家里?
你可以试着这么思考:“假设自己还没买票,也就是说你原本打算要买,只是忘了买”。
这时候朋友打电话给你,告诉你他刚好有一张门票要免费送你。如果你的答案是“太好了
,我马上去跟你拿票”,你就出门。如果你的答案是“拜托,球星今天又不会出场,外面
还下大雪耶”,那就表示你不应该出门。花在门票的钱早就不见、沉没了,即使心不甘情
不愿出门,也拿不回那笔钱。
同样的,为了不好看的电影继续留在座位,除了拿不回电影票的钱之外,反而损失了更多
的时间成本(可以去做更有趣的事)。旧医院当初的高昂造价,跟现在要翻新或重建也没
有关系,过去缴税盖医院的钱都是往事,只需要去比较翻新和重建的其他净效益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为了打翻的牛奶哭泣。
3.做实验的重要
做一个扎实的“实验”需要大量的人力、金费和时间,现在许多的科学研究,都会采用比
较快速且便宜的“多元回归”的方法来做分析,简单来说就是“撇开其他变项的影响,A
变项会如何影响 B 变项?”这种做法看似科学,仍有其先天上的缺点,而且导出的结果
经常会误导人。
例如《纽约时报》曾经引用一项研究指出“比起简单办婚礼的夫妇,婚礼办得很盛大的夫
妇,婚姻会更美满”。单纯以多元回归分析看来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会举
办盛大婚礼的人,平均年纪大、财力好、人脉广、夫妻认识较久。这个研究分析出来的是
各种变项导致的结果,却无法告诉我们“婚姻规模大小与婚姻满意度”存在因果相关性。
不要因为看了这种新闻就决定疯狂发喜帖。
当然,在科学上的多元回归分析有其必要性,但是必须搭配适当的实验来验证。如果没有
做实验,就骤然用理论分析的假设去做决定,会怎样?可能要付出庞大的代价。
美国的“吓到你不敢再犯”(Scared Straight)计画,邀请有犯罪倾向的孩子走入监狱
参观,钜细靡遗告诉孩子监狱中发生的鸡奸与谋杀故事,目的是劝告这些孩子不要犯罪。
结果呢?比起没有参加计画的孩子,这些参与计画的孩子犯罪机率反而增加了 13%。这项
计画实行之前,并没有做过具体的实验,只凭着数据分析和假定就做出决策,至今仍然在
美国各地举行着。
美国的“赢在起跑点”(Head Start)计画,补助低收入户的孩子,目的是改善他们的健
康、学业和智力。计画的实行结果是,初期的确让这些孩子短期提升了课业表现,但是当
孩子达到中学的时候,表现就掉回了没参加计画孩子的水准。美国已经在这项计画投入了
两千亿元,但是效度仍然令人存疑。作者认为这项计画对健康的提升有帮助,但是对学业
的提升方式必须重新设计实验来验证,才能让金费发挥最大的效用。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现在许多媒体报导引述的研究,经常都是运用这种容易出错的研究方
法。作者提醒:“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用随机控制实验所得到的因果关系会很不一样,此时
我们必须相信实验的结果。”我的感想是,数据分析可以用来佐证实验的结果,但是不能
单纯仰赖数字就做出重大决策。
后记:对思想的琢磨
这本书提到的很多故事都让我莞尔一笑,让我不禁感叹“人类真的是编故事大师”。书中
列举很多实例都展示了人们容易搞错因果关系的现象,还会把毫不相关的事情连在一起说
得头头是道,有时候就连科学家自己也不例外。作者提醒我们要保持警觉,当一个更精明
的消费者,懂得去判读媒体报导背后的来源和依据。
关于这本书的主题“mindware”心智的运作和模型,我另外推荐两本读物。《思考的框架
》属于入门等级,简单好懂得小篇幅架构,让我们可以快速掌握最常见的少数思维模型。
《超级思维》的举例丰富、故事性更强,我认为是中间等级的读物。而这本《聪明思考》
属于三本里面难度偏高的一本,论证扎实严谨,但没有第二本的叙事来得流畅,建议先有
一些相关基础再读会更顺手。
最后,我联想到的是人类的身体就有如硬件,虽然能透过锻炼提升,但仍有一定限制,我
们不可能练出一身 NBA 球员的身体素质。反而是人类的思想和心智就有如软件和韧体,
可以透过程式功能的强化和逻辑的改造,变得与众不同,发展出独一无二的功能。
未来最有价值的,就是一个人展现出来的“稀缺性”。我们很难追求身体素质达到极致的
稀缺性,却可以发展脑袋思想跟别人做出差异化的稀缺性。加强自己对心智工具的琢磨,
是一个最划算的投资。
作者: medama ( )   2021-12-04 15:07:00
作者: iv0nne (iv0)   2021-12-05 12:29:00
感谢最后将3本读物分析!
作者: brella (府城严选臭懒趴)   2021-12-05 14:01:00
作者: Tribute (Tribute)   2021-12-06 09:41:00
作者: emile1224   2021-12-10 08:16:00
作者: william2001 (人间似水泊)   2021-12-17 00:12:00
写得很好沉默成本是需要练习的。年纪越大才越懂得放弃
作者: psion (psion)   2021-12-24 17:56:00
其实现在社会科学已经有可以粗略量度因果关系的工具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