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 历史下的台湾商战小说
小说作者:黄国华
故事原创: 徐青云、汤升荣、罗亦娌、徐彦萍、黄国华、林君阳、张可菱
有读:https://readfromtheotherside.blogspot.com/2021/10/goldleaf.html
第二段会有剧情相关,请小心取用 :)
====
重现一九五○年代台湾最大茶厂,人情与物业的风华绝代。
我是在看完了之后,上网查询,才发现原来它是先有剧本,而后写成小说的一部作品。
如果我先知道的话,就不会很意外了──我还想呢,这个题材/情节很适合剧本──后来再
回去readmoo的页面看,“公视时代剧”就大大的写在那里,是我眼瞎。
会挑出这本书的原因,除了题材的特殊性,另外一点,就是试读的部份让我想起山崎
丰子(花暖帘,或华丽一族):文笔平淡但流畅,在环境,角色,商业背景知识上有莫大的
功夫。但当然,以小说而言,“茶金”无论在文笔还是背景知识的补充上,还是比不上山
崎丰子的细腻与考究,读完还是有点不满足。
这本书我推荐给台湾人,“茶金”讲的是台湾茶商的故事,剧情紧凑,主要角色的性格
安放的很合适,尽管有些对话还是流于说教──真不知道到时戏剧会是什么样子,让人害
怕。这是本不需要背景知识,不需要有大量阅读的习惯就能完食的书,特别适合对过往“
四万换一块”的金融背景或台湾制茶产业好奇的读者,只是这本书的页数很多,可能要花
好几天才能读完,没有耐心的人可能会不耐烦。
而关于情节,这个年代的故事不免俗地会谈及228与白色恐怖,也许有些人看完了会
觉得沉重,也许在戏剧上映之后又开始口水讨论。但我还好,角色的注定从一开始就猜得
出来,更何况,我先前真的读过好几本有沾上相关主题的书了,有些麻痺。这本书提供了
看待那个时代的另外一个角度,这也是这个作者的强项,比起特别着重在生离死别的悲情
,这样聚焦在快节奏的商业事件,而又沾带点政治缘故的故事,以台湾小说来说比较少,
也因此有趣的多。
如果嫌弃这20万字的份量,等到十一月公视播映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
政治是海风与浪,日光茶行如顶着暴风前行的船只
“茶金”的故事可以分为两线,一线是吉桑与薏心的日光茶行,一线是KK与欧文的“
美援”化肥厂的成立。其中最主要的是茶行那一线,从四万换一块的时空背景开始写起,
历经美元可能中断,到韩战爆发,到外汇政策大转弯,在大环境不断的变动之下,茶行本
身的商业竞争与金融借贷的你来我往也是不断旋转的风暴,剧情紧凑,角色的性格与情节
互相搭配,我觉得很合适──无论吉桑爱面子,传自日治时期的匠人精神,还是薏心别开
生面,不断想找寻茶行出路的个性──这门生意是一台没有轨道的列车,走得摇摇晃晃,
全看车掌要往那个方向。
另一线的化肥厂,我总觉得角色有些刻板,这部分的对话情节,人物编排,我觉得没
有茶行那一线来的好,比较像是为了跟着整个历史/剧情而编排出来的,但幸好整本书的
重点仍在茶行那一侧,让这一线的缺点不那么突出。
而如果,要说政治的话,好像还差那么一点,但我也很难说得上来,政治相关的书籍
我看得很少。
谈到角色,最为圆润的是吉桑,作者用了家族长辈,制茶师,茶农,竞争对手等众多
人物来侧写吉桑的个性与坚持,他爱面子,却也体恤员工;他爱茶,也明白商业就是一场
战争;面对家族,他有他的气;面对薏心,他也有他的温柔疼爱。尽管后头薏心越来越能
掌管大局,但最终,真正人性温暖的互动都在吉桑这边。而薏心,她有一半的互动是跟KK
,但我对于这部小说的感情戏,有种“怀旧”的感觉,但又不是写得特别好,要说含蓄,
我觉得她跟KK之间的火花很少──互相加油打气的对话我想想都起鸡皮疙瘩了──要说直
接,你说文贵的感情堪称暴力表白,凑在一起,让这本书的感情戏变得有点尴尬,飘忽不
定的。
其实除了爱情,吉桑跟薏心的亲情也有种很不着地的感觉。“茶金”中角色的感性情
绪转折很快,且篇幅不长,再加上详实路线的文笔,比起商业对决,这部分就没那么精彩
了。
总观来说,这本小说的剧情紧凑,会吸引读者看下去,但篇幅很长,而其中没什么让
读者稍微喘口气的空间──这部书的感情戏实在是不能以“舒缓”来称呼──因此到了最
后,尽管茶行仍走得战战兢兢,我读起却有些厌腻了。最后的收尾在我看起来很急促,先
前历经几次的危机都努力解决的父女俩,这次却直接败退,退的直接,退的毫无意义与挣
扎,反倒是KK这线收的比较好。
因此,想看在台湾特定历史架构下的商战小说,“茶金”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一
般的读者而言,最大的障碍点是页数,但既然会有戏剧,这应该就不会是什么问题了。
*对了,要是对考据与台湾历史有兴趣,又有一点文字阅读跟文学欣赏底子的话,同
样大篇章,大部头的小说,我觉得可以尝试看看甘耀明的作品:从“杀鬼”到最新“真正
的人”我都非常喜欢。只是这篇茶金突然让我想起来这些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