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幽暗的黑盒子,能通往最斑斓迷人的梦境
电影,就是内在宇宙的钥匙
深爱电影,也认真看电影,为不负影院里的流连时光,影痴男孩彭绍宇提笔写下这本
私人观影笔记。曾受邀书写多个观影专栏,他的观看范畴丰富多元,对影视动向、时事议
题拥有敏锐的观察。他的文字则具敏感共情的性格,擅于捕捉人物间埋藏的幽微互动,怜
惜故事背后勾勒的细密情思。《黑盒子里的梦》收录了四十篇观影笔记、两本书的阅读心
得,以及两篇影视产业现况分析。这是彭绍宇的第一本书,也是电影之爱的具象示现。
---
部落格图文版:https://pocmovie.com/blog/post/dreaming_in_the_black_box
“没有哪部电影非看不可,也没有什么电影不值得一提,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哪部作品
的某段剧情或对白,将可能改变人的本质。”
感谢电影,让我认识了一位总是带给我惊喜的奇蹟男孩。
绍宇每次的近况更新,总是令人惊喜,影展媒体证、毕业生彩带、顶尖研究所、专栏作家
---成书的作家。一切不太会想像到的事情,就这样在身边现在进行式地真实上演。
认识绍宇是大学时候的事情,终于挺过了大学前段繁重必修的轰炸后,大二下的我著
迷于以往在升学牢笼中还不具备足够的生命经历,不懂得欣赏的各色小众类型电影。“喜
欢作品与否”是一件非常讲求缘分的事情,当创作者与受众处在同一频率,直击内心的共
感与理解便能打破所有藩篱,而电影,当然也包括在内。
在电影上映之前,片商通常会采用媒体试映会或是邀请KOL去公司秘密试映的方式,
来得到初步评价,进而顺势炒起热度。由于资源上的优势,五大片商的活动总是门庭若市
,往往在场外就举办起一场认亲盛会。相对地,小型片商的试映虽然没有那么热络,却往
往吸引了一群更专注于电影本身的影迷。某天当我滑著脸书,发现在这群不算大的母数中
,居然有一个和自己同年、就读同一所学校,也同样着迷于广袤电影世界中的存在,于是
,我按下了脸书上的那颗“发送讯息”。
不敢说自己是影评人,过往时常书写电影观后感时期的我,虽然频率相近却难免带着
点较劲心理,不那么懂得欣赏彼此观点的歧异之处。这次绍宇的文集算是我第一次不带着
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阅读同窗好友的文章,书中主要收录的恰巧与我最常涉猎的欧、美、
日、港澳剧情片几无重叠,而是绍宇相当熟悉的韩国电影,并穿插台湾以及世界各地的类型电影。
类型的歧异,对新知的吸收欲自然又来得更强。
绍宇是一位很“现实”的影评人,当然不是说他的个性,而是他往往能借由虚构故事
情节中的暗喻与影射,进而对“现实”生活提出具建设性且不一厢情愿的反思。我其实算
是蛮排斥韩国电影的,总觉得过于煽情造作。然而绍宇由剧情延伸出的历史反思,在看完
书的此刻,或许不是直接来自书中那些我其实不太熟悉的电影,绍宇在书中提到的“和之
前的自己多了一本书、一部电影的不同”默默但确实地发生了。代表的历史事件与价值观尽管不尽相同,而银幕与形塑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人生经验之间的
连结是一样的。电影给我的,是少时《我的少女时代》带给我的爱情憧憬,是长大后随着《敦克尔克大行
动》的战士们归来的喜悦,是和邱吉尔一起面对《最黑暗的时刻》,凝聚全国士气的振奋
,是对于《柏灵顿熊熊》中完美家庭关系的欣羡。
而电影,也让暗处的我得到陪伴。是《明月几时有》从日据、英治到回归的迷茫长问
,是《29+1》中的人生关卡,是《骨妹》里对逝去最美好时光的缅怀,族繁不及备载。
在看这本书之前的我,对于时下电影潮水般的发行现况是反感的。主流影坛类似主题
的复制贴上,系列作品、电影宇宙无休止、比八点档更严苛的进入门槛,看电影,似乎渐
渐不是一件那么快乐、充足的事情,有多少人身陷其中,为赋新评强说愁?
幸好世上还有像绍宇一样的观影者,坚毅、真心地一笔一划记录下生活与电影间的宝
贵连结。相信如我一样对商业元素复制贴上感到厌倦,或是还没接触到这么多形形色色的
电影的受众,都能在这场黑盒子中的梦里,找回、找到自己当初爱上电影的理由。
对我来说,是对于理想生活样态的具体想像,是古今类似僵局的振奋解方,是有人一
同分享生命中无可避免的伤感与幽暗,是
“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
是
“电影,就是内在宇宙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