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班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

楼主: qwdqaq3321 (I Kant do this)   2021-08-15 00:05:54
这本书是德国哲学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为了在法兰克福大学谋求教职而撰写的教授授职论文,于1928年出版,
它有一篇前言,和两个部分的正文。
前言是在探讨艺术形式的实在性,
第一部分是班雅明反对当时将悲苦剧视为是(古希腊)悲剧的仿作,
将两者区分开来(第一部分),
并探讨悲苦剧的特征,如寄喻(第二部分)。
这整个讨论则是在前言的艺术哲学框架中去做延伸的。
不过我并不是读艺术出身的,
对这本书谈论的主题(悲苦剧)其实也没有很大的兴趣(xD)
那为什么我会读这本书呢?
单纯是因为我在《忧郁的文化政治》的〈忧郁的辩证.序〉一文里,读到了以下文字:
“忧郁是一种辩证关系,此辩证存在于天赋与疾病间、介于精神力的提升与瘫痪性的悲伤
间、介于主体意识增强与融入个体领域间、介于木星作为洞察力的缪思与理智的窃夺者之
间的种种关系……如同班雅明在《德国哀悼剧的起源》里注意到的一样,忧郁跟其他任何
事情同样是关于知识的言说,也是一种获得并表达某种特权洞见的冲动--因而忧郁是一
种后设主体性的揭露形式(a metasubjective form of disclosure),使得被揭露的知
识能为沉思的主体所接触并理解。”
在我看来,班雅明在这里肯定说出了关于忧郁某种相当深、且相当根本的东西,
所以就好奇地去看了。
看完的心得是,班雅明在书中的观点,其实非常具现代性(modernity)。
例如悲苦剧的核心“寄喻”,
在班雅明看来,是在失去了神圣意义的现世下,一种破碎但反映着真实的表现。
他也以此某种程度将忧郁去除了佛洛伊德所认为的病理性,而是赋予其艺术哲学的意味。
虽然是本研究悲苦剧的书,但对于不是读戏剧的我来说,也有其他方面的启发。
因此在下方将书中各个章节有提到的概念做个整理,
如果有看到有兴趣的,或许可以考虑加入阅读清单:
前言 认识论批判(Epistemo-Critical Prologue)
- 星座哲学(constellation)
- 理念(idea)
第一部分 悲苦剧与悲剧(Trauerspiel and Tragedy)
- 悲苦剧 vs. 悲剧
- 君主 vs. 英雄
- 忧郁(melancholy)
- 土星气质
第二部分 寄喻与悲苦剧(Allegory and Trauerspiel)
- 象征(symbol) vs. 寄喻(allegory)
- 废墟(the ruin)
也附上我个人的读书笔记:
https://vocus.cc/lchrReadingBooks/home?nav=61175860fd8978000193d3c2
作者: ddyz (噗)   2021-08-16 04:33:00
哇ㄚ被推坑 谢谢 加入书单
作者: reflec (酿月)   2021-08-16 09:57:00
有意思,谢谢分享
作者: imetalien (..)   2021-08-16 12:47:00
挑个骨头,现代性特地标注modernity是多余的,没有人会误会成modern sex的,我绝对没有认为modern sex比较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