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大概2~3小时就能读完的短篇青少年小说
作者 李喜荣 是曾获得一些文学奖后 才回来写这本青少年作品
原文书名是 Paint
很有梗的是 Parent Interview 缩写
Paint 也是油漆之义 可动词也是名词
除了你可以用颜料去抹除不想被看见的过去
你也可以选择新的颜料 来彩绘自己想要的未来
这本书会引起我的兴趣 并不只是在谈亲子关系主题
看之前我猜测它应该会跟韩剧很像
在制式化的标准剧情里再变化出科幻或社会批判情节
果然还真是如此
这本小说时间设定在未来
作者并无刻意标示 是因为它可能发生在5年后 10年后
又或者一切根本只是小说情节 下个世纪也不会发生
它就像一个未来场景呈现到你眼前
跟任何法律与政策一样 有好也有坏
作者选用最中性字眼来呈现 Paint 体制下所有关系人会产生的想法
从最高政府阶层 施行Piant的机构 监护 国家的孩子 待面试父母 ...
当各群体之间思想有冲突时 应该靠标准化评分决定好坏? 还是软性理解?
以下爆微雷 但正因以上说的 它非常像韩剧
且主要是写给青少年看 (但大人看了感触更多) 所以剧情并不复杂
大概看一个多小时你就知道结局往哪方面进行
可是对我来说一部好的小说并非完全取决于最后结局
而是它是否引导我去思考一些我未曾思考过的领域
看到这边若各位仍觉得不喜欢剧透 那大可自己直接买一本
我不是站在推销员角度 而是因为它真的不会让你看完感觉浪费时间
三个小时内就能解决了! 比追剧更容易~
[国家]
这或许是韩国 日本 台湾都必须去面对的一种政策
未来我们的小孩是否完全要靠国家养?
这本小说设想出一种 National Children (简称 NC ) 制度
也就是说既然年轻人生完小孩后已无力抚养 那干脆国家全程接手
注意四个字 "全程接手"
意思就是父母把生下来的小孩直接送到中心机构
这些婴儿仿佛凭空变出来一般 完全断开生父生母连结
机构区分婴幼儿 儿童 青少年 内有"监护"全权负责照料小孩
到了13岁后就要进入最后中心 表示这些小孩可以开始准备进入社会了
这部小说有趣的点在于 国家并非是将养到大的小孩归还给生父生母
而是创造 Parent Interview (以下我都简称 Paint)
让小孩去面试前来想要领养自己融入社会的新父母
[机构]
讲白了就是学校+宿舍
除了照顾学生所有生活起居外 也必须把所有小孩健康标准化
小孩只依照进入机构月份进行编号 但并非做到像乌托邦小说那么极端
每个小孩还是有自己的性格 有自己的喜好 有爱玩的 爱看书的...
可以去思考 可以去问问题 但不能不礼貌 不能暴力
这中间的拿捏很有趣 作者并没有花很大篇幅去讲
但阅读过程里你可以自然感受到 机构确实是为了小孩好
机构的重点就是透过观察 深入了解每一位孩子的需求
最终才可以在 Paint 过程里筛出最理想父母来替孩子配对
这有点像是求职中心靠履历来对员工与企业配对一样
相似点是有些机构的确谋合率很高 被认为是KPI优良指标
但也有些机构一定会认为... 这种攸关孩子未来大事
我宁愿退99份申请 也要让孩子等到他们的最适父母出现为止
[监护]
小说并没有提到一间机构里面有多少学生或多少监护
这其实类似医院里的医病比 护病比... 这类指标
监护拥有每一位学生生理心理评侧数据
但学生对监护身分反而是一知半解
这看似有点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事实上也是必须如此
这些机构的孩子会出现在此 是因为抹除掉了生父生母连结
但这些孩子总有一天还是要走出机构 回归社会
在作者的想像下 让监护这种角色愈趋向"去个人化"是好事
学生只要走出去了 就必须把机构内的一切"再次抹除干净"
跟着新父母走出机构就像二次重生一样 本该就不能再对机构内任何人作留恋
[孩子]
看到这边 大家脑海里或许又出现乌托邦或反乌托邦那类情节
可是我喜欢这本小说的原因就是作者并没有打算写到那么极端
相反的 作者仅以平实文字叙述 Paint 制度的种种面向
包括... 在外面被生父生母养大的孩子会岐视 NC (国家的孩子)
NC 走出去之后 事实上是没有人能判断谁是 NC 机构出来的
我比喻或许有些差距 但我想说这跟更生人类似
我们根本无法从正常社交互动或外表来评断一个人是否进过监狱
但社会仿佛就是存在着一股风气 让我们因为认识了某样的人而贴上一种标签
再把那个人的所作所为以简易因果 好事理所当然 坏事通通怪罪到那张标签
这会让更生人自觉...与其要进入无法自控的社会 那倒不如就留习惯场域里吧!
NC 是可以自由思考 他们当然也会想到 (而且也知道) 有这种情况发生
在作者设计的 Paint 体制下 NC 其实才是权限最大的!!
只要你出去社会了有任何不满 包括对新父母有何不满....
那欢迎你随时可以回来 机构里的监护可以帮你再次评估找寻另一个父母!
[父母]
我们每一个人活到现在 最不缺乏被问到的问题就是: 你准备好了吗?
大家自行回想 小时候要准备各种考试
准备小考 准备大考 准备进大学 准备履历 准备去爱与被爱
准备结婚 准备生小孩 准备成家立业 准备退休 准备与病魔对抗 准备面对死亡...
我们普通人整辈子永远都在准备某种东西
我们都把准备要去做的事情当成目标来奋斗
可是我们却显少思考到.... 我们究竟是要"准备"到何种程度才叫"准备好"??
有人把这简化成因果论 你考100分 = 你准备得很好
但如果在你尚未能确定未来结果的当下 你究竟是要做足多少准备?
人生并不能重来 包括想找一个国家养的孩子这件大事!
对 NC 来说他觉得新的父母不好 随时可以回去机构重新选择
但对被拒绝过的父母 (面试后被 NC 评15分以下的话 就直接出局)
它们将来想要再领养 NC 会更困难!
就像一位求职者面试了好几家公司都没录取一样 下一间公司想必会更苛刻
这就是整部小说最惊喜的想像点就是...
一个根本就没被父母带大的小孩 在他心里面父母究竟应该是哪种样子?
饭来伸手茶来张口? 这在机构内就可以达到~ 他们根本不曾饿过
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机构内有自己的币值 你表现好存够钱也是可买想要的东西
亲情? 温情? 关怀? 这些监护都做得到...
这部小说我个人认为最惊彩的地方 就在于父母与小孩的相互揣测
想领养小孩的父母 卯足全力表现得最好 为的就是博取小孩的好感
而从没接触过父母的NC 则角色反转地去评断眼前的面试者是否有资格当我的父母
作者并不是故意想博青少年好感而写这些
作者是打开了 "对父母应该百依百从" 这则禁忌
帮助青少年来为大人世界们问出了这个问题
"你到底有什么资格可以成为父母这个角色????"
会把婴儿带到机构当 NC 是否就是所谓的"还没有准备好?"
而当你又因为想领国家救济 或担心自己老年无人照料而想领养 NC 时
你又应该俱备什么条件?
少子化的国家政策往往只叫你尽量生 只要生育率提高等同KPI达标
国家的政策会来帮你思考什么叫父母? 什么叫小孩? 这种哲学问题吗?
没有... 每一国家的当权者都是坐在办公室看报表数字
作者少见带批判的就是机构的谋合率被当成施政指标
上级问: 为何你们机构谋合率这么低? 你知不知道养1个NC要花多少....
若你身为机构负责人 该如何处置这种压力?
放宽父母申请标准 赶快随便找几个适龄青少年配一配?
还是坚守初衷 一定要努力撮合到让自己机构里的 NC 点头满意?
我觉得有些书是看了三个礼拜 得到结局之后就会放回书架上
但这本书给我感觉是相反 它只浪费我不到三个小时
但我却在之后好几天仍一直在脑海里想像著书里的内容
虽然全书大概才10万多字 但有很多很新颖的名言佳句
"才能不是取决于你有多历害 而是在比谁到最后仍不放弃"
"要是一直都是晴天 那世界终将只会变成一座沙漠了"
(刻意挑跟 Paint 情节较无关的...希望留一点给想看的人得到冲击)
如果看到这边 担心都被我雷光了还有什么好看?
我保证以上写的都只是微雷内容而已 (科幻情节都还没写)
如果大家有3小时空档不知该看什么 这本是真心推荐可是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