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佛陀究竟想教我们什么?》心得笔记

楼主: MAXjames (麦酷斯)   2021-05-15 22:15:05
图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what-buddha-want-to-teach-us/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瞄到它副标写:“为德国人带来心灵慰藉的智慧经典”,心想德国人
什么时候学佛了?但转念一想,虽说家里信佛,自己对佛家思想居然好像没什么概念……
台湾信佛者众,想必大家对佛教故事和各类仪式都算熟悉。但你是不是跟我一样不甚了解
佛教在说什么,不大清楚佛陀到底在卖什么膏药呢?读完这本《佛陀究竟想教我们什么?
》,我想我会说:佛陀是个实在的心灵导师。
此书的作者弗尔克.佐慈是奥地利哲学家,有趣的是他专精的是佛学和儒学,这两个很东
方的思想。这本书便是结合他研读许多古印度经典所得到的智慧,与亲身修习超过十五年
的经验而成。期望能将释迦摩尼的教诲具体的介绍给欧洲人。
对我来说,读这本书让我有重新理解佛教的感觉,似乎离佛陀思想又近了些。以下会就我
的理解,简单介绍一些书中内容给大家,如果觉得有什么解释不周的地方也欢迎提出来跟
我讨论哦!
【所以佛陀到底想教我们什么?】
作者认为佛陀的教诲是要帮助人更自觉、更负责,并且更自在地活出自己的人生。或者可
以更简单的说,让人得到真正的自由。
听起来很棒,但好像也有点废话,毕竟谁不想过自由的人生。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很多时候只能疲于奔命的活着,自在的生活似乎很遥远。
那要怎么从这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呢?这就是佛陀想教给世人的,也是这本书的重点。让
我们先从自我觉察开始。
生活中充满了外界的挑战与内心煎熬,如何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与真正的平静?
-《佛陀究竟想教我们什么?》
【自我觉察,体会当下】
佛陀首先要求我们要保持觉察且警醒的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刻时光。许多时候,我们过于随
意散漫,对自己与身边的一切都漫不经心,而这正是造成生活浑噩的元凶。像我就常想不
起来早餐到底吃了什么(笑)。
可以做以下2个小练习来强化自我觉察:
-清醒训练
躺着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身上的每个部位。可从脚趾出发,一路往上到头部为止。我觉
得这有点像猎人里金.富力士的念球游戏(?)自己的经验,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感受度不
佳,但慢慢尝试就会有感觉的。
-确认生活流程
记录自己每天花多少时间,做多少事。了解每天24小时,到底都怎么过的。这也是很多时
间管理教学会做的练习。从中可以更清楚把时间花在哪里,进一步调整优化。
【你的知道是真的知道吗?】
有了对自我的觉察,接下来要调整的是你对外在的感知。书中提到,当你不知道自己带着
蓝色眼镜时,会以为全世界的色调都是蓝色。而这有色眼镜,就是你的“价值观”。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同,且有其脉络,可能与父母教养或成长经历有关。因此,我们对这
个世界的理解,永远都是套著滤镜的。就算极为接近“真相”,终究只是自己的想像。但
很多时候,我们却把这样的想像认为是“真实”。
而这便是是许多争端的根因,大家总是固执自己的立场,不愿让步。要解决这问题就要了
解到一个重点:知道自己相信什么,而不是相信自己知道什么!
当然自我定位和意见观点是必须的,但也要了解这可能只是暂时而已。比方说莱猪或是藻
礁等争议话题,背后的脉络都非常复杂。每个人可能只掌握到一部份“真相”,宛如盲人
摸象一般。如果把自己认知当成是无法撼动的真实,就会失去看到真相全貌的机会。
举个自己的例子。之前去中国出差,对于有些中国人会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觉得很感
冒。但后来转念思考,如果自己是在中国长大的话,很可能会跟他们一样想法吧。借由这
种换位,即便我还是不认同这种说法,但突然觉得可以同理,而不再那么纠结了。
书里列了一些问题,可以试着回答看看,来检视自己的“信”与“知”:
-有什么政治观点,是你不去探究就认为理所当然的吗?
-你有宗教信仰吗?为什么会相信?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是生长环境使然?
-是否不自觉将人工具化,认为某人必须对自己负有某种特定功能?
作者有点机车的说,如果觉得回答这些问题会感到不安,便表示你问对了!
有了以上的准备,对于自我的觉察,与外在的感知都有更深刻的认识,接下来要进入佛陀
的重头戏:四圣缔。
【应对苦的SOP】
佛陀认为,诸如生、老、病、死,爱的人不爱你,爱你的你不爱等问题,全都是“苦”。
而他想做的便是带领大家脱离苦海,得到真正的自由。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释迦牟尼提出了四步骤SOP,也就是所谓“四圣缔”:
〔第一圣谛:苦〕
佛陀认为要处里苦,首先就是要正视“苦”。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时
候,面对问题时,大家常常会故意无视它,或是怨叹“为什么是我”,陷入自怨自艾的漩
涡中。
然而房间里的大象不会因为闭上眼就消失,自我坠落也无法解决问题。释迦摩尼告诉弟子
,要努力“弄清楚”自己到底为何事烦恼,才能找到改变的契机。这也是为什么自我觉察
那么重要。
〔第二圣谛:苦之因由〕
面对了苦,接着便要找到原因。佛陀认为,生老病死或所有不如意之事,都不是造成苦的
原因。痛苦的真正的原因是面对这些苦痛时的态度!
释迦摩尼指出,有三种造成苦的根源,要速速移除,分别是:妄想、贪婪和妒恨。
一、妄想
对事物真实视而不见,将世间喜好分成喜欢或厌恶两类。进而扭曲现实,只保留自己喜爱
的事。
二、贪婪
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想要占为己有,将它塑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三、妒恨
如果贪婪不能得逞,就会由爱生恨。而这些心态,就会进一步将许多我们遇到的问题,转
化为苦。
〔第三圣谛:人生可以不苦〕
讲完苦的根由,接着便要跳脱它。当我们用更宽阔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不再透过有色镜片
来观察,世间的一切就不再是我,与我以外,进而能发现更多可能性。而这个境界的最终
型态,就是所谓“涅槃”。
〔第四圣谛:解脱之道〕
那要怎么达到这种鬼神状态呢?佛陀提出了所谓八正道,帮助芸芸众生突破。
一、正见
正确的理解四圣谛,并决心为改变找方法。
二、正思维
不再只以自身的角度来理解世界,跳脱贪婪妒恨的心态,用开放的心面对事物。
三、正语
而有了正确的心态,便能更好的沟通,与他者建立正向的关系,而不是流于没有交集的谩
骂。
四、正业
有了语言,还要身体力行,证明自己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愿意开放并试着改变。
五、正命
正命指的是对自己的职业,抱持正确的态度。因为工作占了生命很大的一部份,所以特别
拉出来强调。
六、正精进
不断思考如何强化。改善不好的地方;维持好的地方。
七、正念
集中注意力于当下体会。
八、正定
静坐冥想时,与自然法则和谐共存的体验。
要做到这些当然不容易,所以需要有更系统化的做法。像是静坐冥想就是很好的方式之一
。静坐时可以观察自己的情绪,或是整理思绪,又或者什么都不想,只专注于呼吸。对于
自我觉察是很好的训练。
如果想学习静坐冥想,可以参考本书的第六章。我的话还有看过《静心冥想的练习:28天
在家自修的正念课程》,很具体地提供了很多静坐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参考看看。
【总结】
如果要我总结佛陀到底教了什么,我可能会这样回答:专注于当下,真诚的面对自我;保
持开放的心,去与这个世界沟通交流。
看了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各种情绪会更关心在意,不再假装它不存在。而在面对问题时
,都会提醒自己保持稍微退后的态度。在拥护我的价值观时,仍然要提醒自己可能理解得
并不够全面,保持讨论的可能。觉得自己变柔软了,但也多了更多弹性与韧性。
这本书大面积地讨论过许多以前似懂非懂的概念,碍于篇幅无法都提及。像是书中用十结
,来探讨人类的依赖原型,了解是什么束缚了我们,进而断开锁链(?)。还有业力,看
完书中解说,我会相信业力绝不是拿来引爆的。
作者对五戒的诠释我也很喜欢。像是将不杀生解释成不故意伤害任何生命。理解生命的维
持必须仰赖其他生命,进而尊重所有生物。或是将不饮酒解释为不要对事物成瘾,戒除人
生中的“毒品”。由此延伸,无意识地划手机,或是沉迷于追求点阅按赞都可以是这种毒

除了这些观念,作者在每个章节末都附上许多实用的小练习,并细致讲解要如何操作,相
当贴心。
这本书其实是几年前读的,可说是大大改变我观看自我与世界的方式。而这段时间加班不
断,又在烦恼部落格定位问题,搞得有点混乱。正好透过写这本书的心得,回顾其中教导
,校正心中的指针,找回些专注与初衷,挺疗愈的。
总之,我很推荐这本书。愿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与世界更平衡的相处,创造改
变的可能!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1-05-15 22:27:00
有收获,谢谢分享
作者: hsueh312 (hsueh)   2021-05-16 00:49:00
推这本~ 也推荐原始佛教的杂阿含经
作者: nicholas0605   2021-05-16 01:54:00
收获不少,谢谢分享!
作者: JBlover (JBlover)   2021-05-16 07:45:00
好感谢在最辛苦的时候看到这篇提醒,谢谢分享
作者: sunstrider (逐日者)   2021-05-16 08:59:00
对宗教核心理念有兴趣的才会深入了解 不然一般人信仰就只是照着长辈的意思拿香拜 无形中在心里种下对神佛的恐惧感 深怕没拜好 还是哪个行为触怒神佛 会被报复https://youtu.be/NJ5hNH9kOq8 清醒训练感觉跟这个类似看完推 情绪这东西 大部分的人都没学过怎么表达 即使是喜悦 不同的事件触发的也不尽相同 但我们都归类在喜悦 之前在一支影片看过说要理解 为什么面对这样的事我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理解后再找到和情绪共存的方法
作者: peachchoc (peach)   2021-05-16 11:10:00
推 谢谢分享
作者: taco303 (阿亮仔)   2021-05-16 22:24:00
感谢分享与整理,您整理完会想要去找来看,谢谢推荐好书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实信徒-我爱萝)   2021-05-17 10:34:00
你不知道德国在研究梵文、印度哲学的地位
作者: fq1l4i   2021-05-17 14:17:00
感觉你看的主要都是些mindfulness的东西 部派 大乘 上座部净土信仰 密乘都不见了 其实要完全还原悉达多的教法已经不可能了 就算是最早集出来的阿含经 也不免融入各部派的想法譬如杂阿含经就是说一切有部的诵本 即使这部经的修多罗部分第一次结集就集出来了上座部可能是现存最接近所谓的"原始"佛教的教派 但其实也是传承自赤铜鍱部大寺派 至于大乘 空宗有宗也是吵了上千年我不承认你的中观思想 你不承认我的阿赖耶六世纪后金刚乘说 你们都乱讲 一切众生皆有清净本性如来藏净土信仰说你们吵你们的 我默默的拼命念佛 将来去西方弥陀或东方药师佛 不用轮回 你们这些笨蛋吵了上千年还不是要一世又一世的修 而且人身难得 下辈子你如果当猪就没得修了算了不讲了 其实正念觉察也不好修 我自己练习这么多年也没练出个蛋来 但没办法 去掉净土佛教就是个自力宗教 加油吧说实在的 佛教的理论太抽象了 净土宗跟禅宗会这么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古代那知识不普及的年代 会念书的就教他禅修不会念书的就教他一直念佛号就好 要搞懂那么多理论再信佛那佛教早在古代就灭亡了
作者: gloveaaatwy (生猛喜玛拉雅山野菜)   2021-05-17 15:20:00
程度到,乱看不看都通的。程度不到,讲真的100次,大多误解。
作者: paulhu0 (雪花喵喵)   2021-05-17 23:51:00
感谢分享!
作者: auntfish (autfish)   2021-05-18 16:16:00
谢谢分享~
作者: lu1992 (1992)   2021-05-18 22:26:00
谢谢分享
作者: sunny0215 (凝夏)   2021-05-20 11:00: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