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颠覆致胜》我从“亚马逊”学到的四件事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1-03-28 21:31:42
《颠覆致胜》读后心得:我从“亚马逊”学到的四件事
贝佐斯的“第一天”创业信仰,打造称霸全世界的Amazon帝国
图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amazon-management/
你知道吗?称霸世界的亚马逊商业帝国,它的创始人贝佐斯,曾经在年轻的时候辞去了华
尔街待遇丰厚的工作,义无反顾地展开了探索未知的网络创业之旅?他的创业理念是什么
?又是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可以让这家庞大的企业,不断地颠覆创新,保持成长?
这本书在说什么?
《颠覆致胜》的作者是全球知名的管理大师瑞姆.夏蓝(Ram Charan),他擅长透过企业
故事与案例引导,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协助商业组织推翻隔阂,说服高阶主管转变观点
。与大多数专职顾问不同的是,夏兰没有个人网站和行销团队,他的客户全是来自口碑推
荐。
他在这本书里针对“亚马逊的管理体系”有着很深入的描述,书中内容取自市面上公开的
资讯、相关机构的分析和研究、部分离职和在职的高层主管访谈,以及多种管道和角度下
的观察。此外,作者也引用了贝佐斯每年写给股东的信件内容,这对许多管理观念起到画
龙点睛的效果。
作者把亚马逊的管理体系拆解成六个模组,分别是:商业模式、人才招募、数据支持、创
新引擎、决策机制、组织文化。每个模组都有一个独立章节来说明,但模组之间却又环环
相扣、彼此支持。无论你是一位创业家、管理者、基层职员,都有机会从书中找到颠覆旧
观念的洞见,学习亚马逊的创新方法,还有总是着眼于未来的长期眼光。
1.亚马逊的顾客理念?
“顾客至上”这个理念,是许多企业奉为圭臬的指导原则,乍听之下只要提供客户最好的
服务,就能带来源源不绝的获利。但是贝佐斯的想法却更深一层,他之所以热爱顾客、总
是把顾客摆在第一位,正是因为“顾客永不满足”。
贝佐斯在某次访谈说过:“我如此热爱客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客户永不满足。他们的期
望从来都不是静止的,而是持续提升的。人皆如此,人性使然。”顾客除了是企业获利的
重要来源之外,也是督促企业不断蜕变的关键因素。顾客永不满足这件事情,恰恰好成为
亚马逊创新引擎的持续动力。
为什么贝佐斯在年轻时放弃了前程似锦的华尔街工作,果断选择了用“网络创业”来服务
顾客?因为他深知网络的潜力。作者归纳出三个重点:“无限的选择、真实消费者的回馈
、终极个性化的服务,这正是贝佐斯最看重的,而且只有网络才能做到。”
虽然亚马逊营运的前十年都称不上“获利”,但是它却奇快无比地“成长”和“创新”,
正是因为它关注顾客的真正需求,以及打造出顶尖的顾客体验。短期脚踏实地完成了一次
又一次的颠覆创新,长期创造了难以想像的获利。我学到的事情是:“眼光要放远”。
2.亚马逊的管理方式?
贝佐斯要求这些高阶主管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两到三年以后”的事情上,而非身陷每天
的日常管理。日常的管理靠得就是强大的数据指标系统和智慧管理工具。透过即时的追踪
、考量分析每一个影响消费者体验以及业务营运的原因,快速发现问题,自动完成常规的
决策。
有一次的高阶会议上,贝佐斯问当时候负责客服工作的副总:“顾客打亚马逊的客服电话
,接通后需要等待多久的时间,才能与客服人员通话?”这位副总不假思索地回答,保证
1分钟内能与客服人员通话。贝佐斯当着所有人的面,拿起电话拨打了客服电话。结果总
共等了270秒,整整4分钟的漫长等待,才跟客服人员说上第一句话。
我学到的事情之一:“善用系统(尤其是自动化系统),着眼长期”。我学到的事情之二
,管理监督的诀窍就是:“信任,但要查证”。
3.亚马逊如何面对失败?
贝佐斯在2018年给股东的一封信中提出了“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的重大失败”观念。,他
强调:“亚马逊还会投入按公司现有规模能接受的试错,哪怕有时候要缴数十亿美元的学
费。当然,我们不会轻率进行这样的实验。我们会努力确保这些实验是正确的,但并非所
有正确的选择最终都会产生期待的回报。”
最好的案例之一就是亚马逊曾经推出“Fire Phone”手机,但遭遇前所未有的失败,损失
高达1.7亿美元。但这个失败没有让他们灰心丧志。相反地,亚马逊汲取了手机失败的经
验教训,把经过失败协理的专案团队以及相关技能,投入到智慧型喇叭以及智慧型语音助
理的开发工作。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们在这两个全新的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学到的事情是:“努力规划和拟定策略是值得投入的,‘结果’可以用来衡量决策的品
质,但不要完全拿来衡量成败。”
4.亚马逊如何推动创意?
贝佐斯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做“两个披萨小组”。也就是说执行创意的专案小组的人
数不能太多,通常是六到十个人,加班的时候只要订两个披萨就能够吃饱。许多的企业都
纷纷学这个做法,成立类似规模的专案小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却郁闷地发现没有
带来什么实质的结果。问题往往不是出在专案人数。
真正的关键是三件事情:全职,跨领域,集中办公。发挥创造力必须心无旁鹜的精神投入
,深度地沉浸在其中,也要有跨领域的交流碰撞。所以很多公司往往只是从各个部门指派
精兵强将,放到同一个专案小组里就希望会有成果,这显然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每个人
本来就有自己满档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投入这些需要“高度专注力”的创意工作。
我学到的事情是:“兼差打工的心态,不会带来颠覆式的创新”。
后记:每天都是第一天
加上目前这本书,我读过了三本关于亚马逊的书籍。第一本是《贝佐斯传》,从贝佐斯本
人的视角出发,描述他的人生观和创业决策。第二本是我曾经写过读书心得的《跟贝佐斯
学创业》,从一位元老级员工在职创业的内部观点来认识亚马逊。第三本就是《颠覆致胜
》,跟着管理大师从外部的眼光来解读这个商业帝国背后的管理体系。
我认为,观察一个伟大企业的运作和理念,时常可以跟“自己”本身连结起来,尤其是当
你“把自己当成一家企业在经营”的时候更是如此。
如同贝佐斯知名的“第一天”理论,完全可以适用于我们个人,每一天新的早晨,你是否
带着动力、充满意义迎接又一天新的挑战?或者,你默许自己进入了第二天,就像贝佐斯
说的:“第二天就是停滞不前,顾客开始觉得你可有可无,接下来就是难以忍受的痛苦的
衰退,最后导致公司败亡。”
一个人会愈活愈精彩,还是愈活愈衰败?从亚马逊常盛不衰的企业精神里,藏着这个问题
的答案。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错过,错过一些原本有机会却没去做的事情。
|杰夫.贝佐斯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1-03-28 21:56:00
作者: ChulingChou (荒野 风)   2021-03-28 22:38:00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21-03-28 23:22:00
这内容简直跟《贝佐斯写给股东的信》一模一样
作者: mintiest   2021-03-29 05:07:00
谢谢分享,每次读你的书摘都得到很大收获
作者: RLH (我们很近也很远)   2021-03-29 08:46:00
好看
作者: Alcatraz666 (lalalala)   2021-03-29 09:00:00
推 谢谢分享
作者: AgileSeptor (S.Duncan_JB)   2021-03-29 13:2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