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人生路引》读后感

楼主: MAXjames (麦酷斯)   2021-03-28 11:17:51
图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life-guidance/
会想读这本书,跟自己在练习写读书心得有关。本书的作者杨斯棓医师,是台湾
有名的KOL,并曾获邀写过上百本书的推荐序。做为一个心得写作初心者,很希望可以从
这本书中,学习如何更好的去向读者推荐一本书。
本书分成6大章节,总共介绍了28本书:
-独善其身,可以这么准备:说书 说话 写作 自律 思辨
-开创新局,有赖观察省思:创意 创新 流行 蹲点 周期
-丰盛应许,来自思维习惯:算盘 心态 习惯 致富
-以简驭繁,愈奉献愈富足:投资 REITs 指数 奉献
-家是堡垒,先依赖后互赖:语言 父母 界线 伴老 告别
-兼善天下,助人不分国界:自由 退休 旅行 慈善 女力
从读书写作、创意思维、理财投资到养老退休各个面向都有深刻得探讨。不得不说杨医师
真的是涉略广泛,知识渊博。以下,我想从自身写作的经验出发,谈谈书中几个我觉得很
有启发,刺激我思考的地方。
我决定揉合我的阅读心得跟人生经验来写这本书。告诉我的读者,哪些书扩展的我的视野
,增加了我的能力,让我知道如何能更有余裕得面对那个无法倒退也无法快转的人生时钟
。-《人生路引》
【写作之路:为何要写作】
既然都在这里写东西了,最关心的自然是“写作”这个主题。杨医师在书中关于写作,推
荐了一本港人陈立飞写的《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此书提到,以前是“酒香不怕巷
子深”的时代,但现在恐怕要改成“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杨医师建议,无论职业为何
都要及早写出影响力,享受文章带来的复利效应。
而他也认为,要将写作能量全部用再脸书或是个人部落格上,不要花时间去匿名的网络空
间留言。也就是说要将写作留在自己“名”下,把自己当成一间一人公司来运作,把名字
打造成一个品牌来经营。
这点其实我也感受满深的。自己其实想分享读书心得好一段时间了,但总觉得自己文笔差
劲,思维能力也一般,而不断拖拉,直到去年八月才终于动笔。写了之后实在后悔没更早
开始。当然自己现在还没什么影响力,更称不上是个人品牌,但藉著公开发表文章,我确
实逐渐感受到写作所带来的些许复利。
一开始每个人的名字在别人心中都是一棵树苗,但它不会自然茁壮,你必须有所作为,无
论是分享专业或是个人点滴都好,它才会慢慢成长。-《人生路引》
【品牌之路:如何定位】
最近一直在思考自己写作的“定位”是什么?自己的文章到底能带给读者怎样的价值?老
实说,我到现在都还没有答案。这本书中杨医生虽然没有特别提到品牌这概念,但在书中
关于创意思维的章节倒是给了我一些思考的方向。
在介绍《繁荣的悖论》这本书时,杨医师提到此书最大的启发就是要去思考:“我的零消
费者”在哪?零消费者指的是:在生活的某方面急欲获得进展,却找不到他们负担的起、
可取得的方案的人。
书中提到,中国的著名说书人樊登,就是找到了这块零消费市场,让大批消费者愿意为“
有人说书给你听”买单。当然,我自己是认为,这样的商业模式能成功,是敲中了现在资
讯爆炸时代下,群众的知识焦虑。有点用浓缩知识为诱因,帮受众省下读书时间的味道。
虽然佩服这样的模式,但总觉得这不会是我想走的方向。这里,刚好就可以接到下一段想
谈的,关于“说书”。
【说书之路:说书的目的】
杨医生在这本书中介绍的第一本书,就是我曾经写过的《读懂一本书》,作者就是上面提
过的樊登。
杨医师将自己写的推荐序类比成微说书。他认为,推荐序不能是重点摘要,要不然读者看
完,可能会觉得重点都被讲完,就不买书了。真正好的推荐序,应该要引领读者认识这本
书,了解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拓展那些知识边界,或什么背景的人适合这本书。
老实说,这也是我还在挣扎的点。自己写过的心得,尤其是实用类书籍,很多时候会偏向
重点整理,只会稍稍加入一些我的意见。当然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解构书籍内容,
再排列输出。但大体上,还是会遵循原书的架构去整理。
曾有人留言说,看完我的心得,会有种重新读过此书的感觉,或是有些人会说读完后,让
他很生火,想看这本书。看到这些留言就会让我觉得自己目的有达到;但有时,会看到留
言说,这心得好详细,好像把整本书重点都说完了。这种留言就会让我相当紧张,想跟他
说:没有啊,一本书的内容怎么可能短短十分钟就说完……
曾在〈诚征读者启事|追踪姆斯,一起阅读,一起交流!〉一文提到过,我希望自己的心
得会让人读完觉得有收获,而不只是推荐。但同时我也期望我写的内容,能激起读者看这
本书的欲望。到底要怎么写,才能让这两点兼得,是我还在思考的方向。
【推书之路:心得写作模式再思考】
谈完说书目的,接下来我想更深入的探讨一下自己写心得的方式。在〈写了10篇部落格后
,我学到的6件事!〉提到过,自己一开始写文参考的对象是4THINK和阅读前哨站这两位
我心中的大神。也因此一开始的设定就一周一篇文,文长大约10分钟,而模式上也或多或
少参考了这两位前辈。
而在读《人生路引》时,我发现杨医师介绍书的方式非常特别。很多时候,不单单是在讲
书的内容,而是关于自己人生的经历与体悟。
比方说,在介绍《读懂一本书》时,他反而是从自己的阅读简史谈起,讲述自己学生时代
的广读经验,到自费环台演讲后,开始写有推荐序的机会,最后,才接回来讲樊登这本书
。而在介绍谢文宪的《说出影响力》这本书时,更是通篇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强调话说得
好的重要性,最后一段才回头推荐这本书。
我自己的理解是,他把书中产生共鸣的点提炼出来,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结合讲给读者听,
再借力推荐书籍。当然,也有些段落是偏向整理式的,但相对于我的心得来说,比例是比
较少的。
就像上一段提到过的,到底书的心得是要整理书中内容,还是写出更多自己的共鸣体悟,
是我还在摸索的点。顺道一提,其实这问题之前在批踢踢书版有被讨论过。
https://www.ptt.cc/bbs/book/M.1604619490.A.FFF.html
必须承认,自己有时候写心得,会有躲在书本背后的感觉,不敢说出太多自己的想法,有
点把内容责任都推给书籍作者的味道。当然一部份原因,是觉得自己不过就一介废物工程
师,何德何能可以跳出来给他人建议。加上之前老高跟爱莉莎莎的事件,也让我有些疙瘩
,怕误人子弟。
另外,我似乎也有太执著于把书的内容整理完整的倾向。像是在介绍《搞定》这本书时,
原本有打算在最后谈谈自己的实践,但写了写发现文长已经12分钟,没有余裕再写,只能
作罢。
这让我想到一开始写部落格时,曾把《做自己的生命设计师》一文传给阅读前哨站的瓦基
,想请他给我点建议。那时他对我说:
排版跟脉络很清晰,做为一本书的摘要精华很不错!我觉得可以多一点你的个人色彩或故
事。我的感觉是读完后,觉得整理得很到位,可是反而对作者少了点印象。不过这也要看
你的写作目的,是希望让读者借由文章更认识你、信任你,还是单纯做纪录跟重点汇整,
就会有不同的写作方式。
也因此,我在后来的一些文章中,有开始试着加入更多自己的部分。像是,《安静是种超
能力》一文中,便有加入自己到拉斯维加斯参加公司会议的经验,效果就满好的。
我想,出于私心,我的心得还是会保有整理的部分。因为这样的写作方式,对于我理解书
籍有很大的帮助。但另一方面,我还是希望我的心得能真正达到“推荐”的目的,毕竟这
才是我开始写读书心得的初衷。
如果加入一些自己的部分,可以更好的推荐一本书,那的确是值得尝试。杨医师在这本书
中的写法,相信就是我很好的借镜。
【后记:读书是最好的人生指南】
想跟读到这边的大家说声抱歉,这篇心得写得比较自我一点(笑)。但这些的确是我最近
很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大家对于我的心得写作有什么建议,也相当欢迎留言跟我说。
其实,就如同我开头说的,此书探究的面向相当广。以28本书为指南,杨医师自己化身向
导,各方各面的讲述这些书籍如何帮助人们找到更好的方向。相信不管是什么人,处于什
么样的生命阶段,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对自己有所启发的地方。
这本书,对我来说确实达到“路引”的功用。同时也让我对其中提到的许多书产生了兴趣
。必须承认,书中的观点,有些让我点头如捣蒜,有些则不那么认同。但这就表示此书激
发了自我的思辨。我想,一本好书就该是如此。
杨医师在书中提到,他之前经营的诊所有面书墙,让患者自由拿取,带走也不必还。这样
推广书的胸怀,让我非常向往!
在过年建了属于自己的部落格:〈姆斯的阅读空间〉后,我一直在思考写作定位,并烦恼
怎么去推广文章。想想,或许有点走偏了。回归初衷,自己写读书心得,最原始的目的就
是想分享那些让我喜爱且获益良多的书籍。读书是我人生迷惘时最习惯使用的依赖指南。
而我想把这些收获分享给更多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同杨医师说的:
能读书是幸福的,能写书尤其幸福。那表示我们在这骚乱动荡的年代,仍有一点余裕,可
以让大脑呼吸。-《人生路引》
能有余裕读书和写东西的自己是很幸运的,而我希望能把这样的幸运扩散给更多的人。
最后,愿每个人都能从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昂步前行!
作者: toweldream (æµ´å·¾)   2021-03-28 13:20:00
推,这部分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议题,谢谢你的分享让我有多思考:)
作者: sunchen (晴天)   2021-03-29 09:18:00
推分享!! 同为MATTERS的经营者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