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这一生,你想留下什么

楼主: biemelo157 (瓜瓜)   2021-03-10 14:41:58
作者简介
《这一生,你想留下什么》由 John L. Hennesy 所著。在商界,他是 MIPS 科技公司的
创办人,也是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的董事长;在学界,他是 Stanford University
的第十任校长。除了这些经历,作者于 2000 年曾经获得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所
成立的冯诺伊曼奖,更在 2017 年获得由计算机协会 ACM 颁发,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最
高的荣誉,图灵奖。
书籍简介
《这一生,你想留下什么》的原文书名是《Leading Matters:Lessons from My Journey
》。从上面的作者简介可以看到作者无论是在学界或是商界都有着出色的表现,这本书即
是作者基于他这些年在企业、在大学中历练的经验,提出 10 项现代领导人必备的核心理
念。
全书共 300 多页,分为十章,分别是“谦卑”、“真诚与信赖”、“领导就是服务”、
“同理心”、“勇敢”、“协力与团队合作”、“创新”、“求知欲”、“说故事”与“
遗泽”。在书本的最后,作者还整理出了他这几年的阅读书单,分类包山包海,包括历史
、传记、科普、小说等等。
本篇心得我会简单介绍“谦卑”与“遗泽”这两个理念,其实光是看这些章节名字,你大
概就能猜到作者该章节要叙述些什么。我在心得的最后会附上我阅读本书时做的章节笔记
,对本书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参考看看,能大致上浏览一遍本书。
内容简介
#一切成就的基础:谦卑
真正的自信来自了解自己的技能和个性,也就是源于谦卑,而非自我。
“保持谦卑”应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建言,但却在作者列出的十大原则中位居首位,更
甚者,如果你之后有机会去细读本书,会发现“谦卑之心”是贯穿整本书的核心思想,也
就是其他九大原则都是建立在人的谦卑之心上的。作者所谓的谦卑,并不是某些人与生俱
来的人格特质,并不是指那些自我贬抑的性格,而是指真正了解自己的技能和个性后,才
去面对世界的态度。
那要如何发觉这种谦卑之心?有句古言说的好:“登泰山而小天下。”指的是登上了泰山
,视野辽阔之后,就有了天下景物皆渺小的感觉。也就是说,看看那些真正磅礴且伟大的
事物,就会理解自己其实也只是沧海一粟。作者这样建议:“思索自己出身的幸运,有助
于培养谦卑之心。”你看过宇宙的生成吗?是有多少机缘巧合才能造就我们的诞生;范围
拉近一些,看看智人在整个宇宙所占的时间比例(参考影片:https://reurl.cc/e9GAZm
),也能观察到对比起整个生命历史我们不过是一晃眼的节点;再把视角拉近一些,拉到
几代前的祖先,如果当时他们没有撤退、如果当时他在白色恐怖中多做了抗议、如果发生
了一些如果,很有可能现在阅读本篇心得的就不是你,或是根本就不会有这篇心得存在。
除了了解自己之外,作者还建议了另外两个让人产生谦卑之心的看法:首先,我们必须了
解,成功大抵来自于运气;第二,不管你在哪里,都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人。第一点的看法
跟上述的很类似;第二点的核心含义其实是“你的领导成功与否,取决于整个团队的表现
。”你需要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协助,才能取得成功,因此你最好先承认自己不是什么
都懂,并且了解成员所长,虚心请他们支持。
如果我们能以谦卑来领导,就不必去宣扬自己的成就,这种事让别人来做就可以了;我们
必须了解自己可能做的不对,并愿意公开坦承认知可能有误;我们得愿意寻求协助,因为
知道自己需要帮助;我们要抓住机会,从错误学习,勇敢迎向挑战,让自己成长。保持谦
卑指的是领导人不该和部署分离,而是必须成为团队中的一员,领导人的工作不是指使别
人做事,而是致力帮助他们做的更好。
#谦卑的体现与外放:遗泽
世人是否能记得我的贡献,根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一路上,我们能帮助多少人。
身为一个领导者,难免会遇到“要留下什么”的问题,也许是公司制度,会是团队精神等
等。作者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他的观点:“我从不过度担心,或早早就开始烦恼自己会留
下什么,如同往常,我只选择当下,一心一意做出有意义的贡献。”片面来看,会认为这
是置遗泽问题于不顾,但我认为这句话包含更大的哲理。
“上帝啊,请赐予我宁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一切;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不同。”这是著名的“宁静祈祷文”,其核心在于
“只处理我们力能所及的事”。如果我们真的有抓住第一个原则“谦卑”的话,我们就不
会自己为是的想要“留下什么”给别人,事实上,遗泽应该是一种副产品,是我们此时此
刻的付出与努力最后带来的结果。
去追逐大我吧,去帮助别人。作者以史丹佛的进步以及以他为首开创的 Knight-Hennessy
,帮助全球培养出许多顶尖领导人做结尾,说明他在史丹佛留下的遗泽:培养更好的下
一个世代。
心得
如果是时常看我心得的朋友,不免会觉得这篇心得有点简短。没错,因为这本书之于我来
说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感触。在书腰上出版社是这样介绍的:“超过 90 则故事举例。”但
事实上,大部分的举例是缺少细节甚至是重复的。加上很多事例都以史丹佛为例,还没头
没尾的,没有详尽的事后分析或是引用任何理论佐证。套一句我在 Goodreads 上看到的
书评:“这本书不如改名为‘史丹佛之所以厉害以及我是如何使其更厉害的故事’。”
除了故事的瑕疵之外,作者提出的十个原则也没有突出之处。虽然在前言作者有做这样的
说明:“正如艾萨克森在序言中提及:‘领导没有公式。’除了清楚易懂的经典原则外,
我也不相信有什么金科玉律。”似乎是想告诉读者后面的原则都是清楚易懂的普世原则。
但相比于《与成功有约》这本成功学的经典著作来说,不只是概念没有创新,甚至连事件
举例的深度与广度都不如其完整。
我不建议大家花时间阅读这本书,除非你完全没阅读过任何类似于领导学、成功学的书籍
,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过于入门了。当然,这也只是我片面的感受,给各位几个判断依据
吧,我认为不值一读的书还有诸如《深度工作例》、《决策的两难》。其他我发过心得我
都认为有一读之处。最后,对这本书有兴趣,或是想浏览本书概要的朋友,欢迎参考下方
我做的章节笔记。谢谢你的阅读。
章节笔记
第一章 谦卑:高绩效领导的基础
本章说明领导人该拥有的第一个特质:“谦卑”。算是老生常谈,作者用两个想法试着诱
导出读者的谦卑感:成功大抵来自于运气、不管你在哪里,都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人。谦卑
是种美德,但谦卑不等于自卑,本章作者特意花了一段说明谦卑是可以与野心并存的,例
如林肯就很谦卑,但他老人家的野心也不小。作者说,如果要兼具谦卑与野心,也许最好
的作法,就是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唸到这里,我不太确定我预计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
这本书算是励志的鸡汤书籍吗?在前言时作者提到:‘正如艾萨克森在序言中提及:“领
导没有公式。”除了清楚易懂的经典原则外,我也不相信有什么金科玉律。’也许这本书
跟《与成功有约》一样,是一本试着列出一些普世原则的书籍。另外本章有一句话再一次
的点醒我有关领导的意义:“领导人不该和部署分离,而是必须成为团队中的一员。你的
工作不是指使别人做事,而是致力帮助他们做的更好。”在我第一次领导团队的时候,似
乎把领导跟管理弄反了,用《第八个习惯》中的语言来叙述,就是弄错了“领导人”跟“
管理物”的差别。常保谦卑之心,是做好领导“人”的基础。
第二章 真诚与信赖:高绩效领导的关键
本章介绍领导人该拥有的第二项特质:“真诚与信赖”。唸到这章让我眼睛为之一亮,因
为作者在一开始写道:“要知道如何实践真诚,最好的方式就是先了解什么不是真诚。”
居然是阴性建议!不过后来作者并没有在这方面大作文章是有点可惜。我们还是从阳性建
议来说吧,什么是真诚?作者这样写:“身为领导人必须像变色龙,在不同的情况之下,
展现不同层面的自我,就像有不同的“人格”。但是,如果要让各方各派的人感觉你言行
一致、诚恳、值得信赖,也就是真诚的人,每个人格都必须源于真实的自我。”真诚就是
追随自己的理想,并且诚实的面对自己。前几天看到塔雷伯的推特写着这样一句话:“怎
么知道现在你的人生状态?去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如果你讨厌他,那就改变;如果还不错
,那就持续进行。”对啊,真诚没有世间所谓“诚实、善良、正直”等等这么多限制,真
诚指的是对自己诚实。有句话这样说:“清醒的堕落最为致命”,所以我们要真诚的面对
自己,其他人看见你的特质后才会与你产生信赖关系。
第三章 领导就是服务:了解谁为谁工作
本章介绍领导的本质:“服务”。领导人常常忘记,自己应该为别人服务。当部属承担繁
重的工作,领导人的任务是让他们更有效率、提高生产力。除了部属之外,作者还列举了
其他面向的服务,诸如社会大众、长期愿景等等。这章比较发人深省的一句话是:“你也
必须了解自己有多依赖别人。就一个机构的日常运作而言,每一个为你工作的人都是重要
角色。”感谢每一个工作中的伙伴,知道谁在服务你,你又在服务著谁,用谦卑的心态看
待这一切。作者用一句话总结了这种心态:提醒自己谁才是我真正的服务对象。能领导他
们、为他们服务,就是我最大的荣幸。
第四章 同理心:塑造领导人和机构的要素
本章介绍领导的第四项特质:“同理心”。作者认为同理心必须与公平并存,没错,领导
人是需要有同理的能力,但过度同理或因为个人的故事影响而对某方面的事物过度反应而
影响公平也是不好的:“当你心中冒出同理心的火花,促使你采取行动,你得先问自己:
这个反应是出自你个人的需求,或者是整个机构必须的行动。”最后,本章的同理心指的
是:“透过与人互动而使人改变,以及透过别人的眼睛,用全新的眼光来看世界。”
第五章 勇气:为了机构和社群挺身而出
本章介绍何谓“勇气”。勇气有很多面向: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敢于维持自己的价值观
、敢于冒险、敢于道歉等等,作者在本章列出了许多面向的勇气事例:“有时,你或许需
要放弃梦想,但是如果你以勇气来领导,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具体来说,碰到困难
时最好记住,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组织领导人这个角色。最重要的是,依
循机构的核心使命与价值观行事,这样做的理由以及体现,就是作者所谓的勇气。
第六章 协力与团队合作:你无法单打独斗
本章介绍何谓“协作”。领导就是协力与团队合作。当然,有些任务你得独完成,但是最
重要的任务仍须由团队来完成。这支团队就是你带领的团队,不是在你一声令下行动的,
而是跟你一起工作的。谈到团队,本章花了很大的篇幅在叙述团队的性质,例如“生产力
最高的团队,包含了最多元化的技能、观点与个性”、“团队内的基本原则”以及最后作
者提醒我们“一只团队的结束几乎和开始一样重要”。本章还提到了接班人问题:“身为
领导人,你最后必然会发现,你不只参与自己创建的团队,还得把领导权交给别人。”当
然,作者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只列了一些简单原则,例如:“很多时候,问对问题
就能让团队领导人了解关键为何:团队能否意见一致?是否发现明确的机会或挑战?是否
有计划寻求更多的支持?”虽然本章内容包山包海,但还是建构在“谦卑”的基础架构之
上:协作就是,我们都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也要能扮演好这样的角色。
第七章 创新:产业与学术界成功之钥
本章介绍“创新”精神。一开始,作者以贾伯斯举例,说明这样的世界,创新意谓做出人
们想要的东西,即使他们还不知道自己需要它。并且作者叙述了创新时会面对到的难题:
失败。“拥抱创新意味接受失败,并且从失败中重新爬起来。我们要面临的挑战,就是尽
可能避免失败,以及尽快从失败中复原。”这个概念作者是以苹果在发布 Mac 前几款失
败的电脑为例,但并没有深入讨论,日后有时间可以找点资料。本章最大的主题,还是在
比较大学创新与企业创新的差别,毕竟作者拥有大学教职以及创业家的双重身分。
第八章 求知欲: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本章介绍“求知欲”。为什么要终身学习?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要学习足够的知识,向这些
领域的专家提出精巧的问题,借此塑造你的世界观,与所属组织的视野。如果我们在领导
一个跨部门的团队,问出精准的问题就很重要,为此,我们不需要极度专业的知识,但至
少我们不能是专业词汇的文盲。那除了专业领域之外,还有该学的东西吗?作者指出文学
、传记和历史就像实验室,我们可以在其中验证道理,并且学到重要的教训,而不必承受
那些痛苦和困难。也因为这个原因,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列出了他个人的小小图书室,也
就是作者分门别类的推荐书单给读者参考。
第九章 说故事:沟通愿景
本章说明“故事”的力量。每个新创公司都有一个故事,Netflix 的录影带好贵、Uber
的车费好贵、Airbnb 的住宿好贵等等,说服投资人的除了可靠的商业模式之外最重要的
就是故事。除了对外的募资,对内的激励也需要用到故事。如果你真的想激励团队采取行
动,最好用故事打动他们。一但他们受到感染,想像自己成为你愿景的一部分,接下来你
就可以用事实和数据,为你的故事背书。感性的部分总是先于理性,饼要先画的出来,才
能促使人们去追求。
第十章 遗泽:这一生,你想留下什么
本章介绍“遗泽”的概念。何谓遗泽?指的是留给后代的东西,也就是那些超脱小我,偏
抽象、精神类型的东西。作者在这章指出,领导者难免会遇到“要留下什么”的问题,但
作者说他从不过度担心,或早早就开始烦恼自己会留下什么,如同往常,他只选择当下,
一心一意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我认为,遗泽是一种副产品,不是我们特意要留下什么,而
是我们此时此刻的付出会带来什么。作者以这句话结尾:“在我看来,世人是否能记得我
的贡献,根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一路上,我们能帮助多少人。”也是相同的意思。
作者: Oliya6174 (Oliya)   2021-03-10 23:07:00
感谢分享
作者: geo (geo)   2021-03-11 22:14:00
谢谢笔记。以及知道不需要花力气读此书..XD"史丹佛之所以厉害以及我是如何使其更厉害的故事" 哈哈哈
作者: elfeana (nana)   2021-03-12 15:16:00
作者: hermithsieh (hermit)   2021-03-12 21:0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