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大伪装者》读后感

楼主: OhwadaAkira (真的好想妳)   2021-03-08 19:09:32
大伪装者 阅后短评
正常与异常,是否有一定准绳适足判定, 在精神医学界向来是莫衷一是的
话题。在医界,此一学门相较于其他专科仍是未知大于已知的亚马逊。
于曩昔,世人且对于精神科医师抱持轻蔑视角,遑论深受是类恶疾所苦的
众多病患们。回顾精神科的历史,也免不了从上上世纪声名狼藉的精神病院
论起,及至今日反精神医学的浪潮依旧前仆后起,未见止息。
本书作者苏珊娜卡哈兰,过去受自体免疫脑炎NMDA摧残,因为诸多病征与思觉
失调症相类,系危殆于一线之际,幸得医师及时发现与科技提升所赐,在精神
病房门前止住步履。因着这番遭遇,职是之故,她转而探求是否有更多病人因
为生理疾病却误下心智缺陷的诊断。此为本书之发轫。
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医师告诉她或可从罗森汉恩实验(Rosenhan Experiment )
中找到她可以参考的路径。罗森汉恩实验在David Rosenhan主导下于1972年进行,
由8位假病人告知院方病征,藉以测试精神医师是否有能力察知与否,进而做出
住院安置的决定。果不其然的,8位都顺利潜入医院。罗森汉恩并根据此项结论
撰文于科学(Science)杂志,抨击精神医学并不如医师所以为的准确无误;
精神病院的恶劣环境也无助病人回归于社会。
舆论譁然,彼时正逢美国吹奏去机构化(Deinstitutionalisation)的号角,全国
有多所精神病院被迫终止营运,社区精神医疗的思维开始萌芽。 一切发展是如此
振奋人心,但与之相应的社区体系却未能完善建立,致使大量的精神病患或因无
病房安置,转向看守所甚至监狱,但该等空间显然不是适合病患医疗的场域。
而卡哈兰在研读罗森汉恩的论文时,也嗅到潜藏在实验数据,文字铺陈里的不
对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虽然
踏上善意的基石,美国关闭了精神病院,转向对病人更为人道的结构迈进。惟徒
具善意尚不足以成事,社会是不是已经有健全的制度、充裕的预算、足够的人力
去支撑这个体系,仍旧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对照他国过去步履维艰的血泪,回过
头来 我们不禁问道那台湾呢?显然我们缺乏的除去上述的要求,社会的善意与
理解我们做得到吗?去机构化的理想诚然美好,但是我们准备好了吗?一切的一
切,犹如过去深埋在金门海岸的未爆弹,它真确的存在,只是我们撇过头不去看,
如此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