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涤这个不正常的人》

楼主: lokazdszone (人一月刀俞)   2021-01-29 12:57:05
完全的理解并不存在,我们却追求那不存在的东西:《涤这个不正常的人》
  看到书名,我想多半会认为是要去洗涤、涤清一个不正常的人。但只要看到内容就会发现完全相反的落差,“涤”是作者的弟弟,这个发音正表现出亲暱性。
  这本书是对于弟弟的报导与纪录,但弟弟并不是一个“对象”,而是一个主体,活生生地随着篇幅在活动一般,他有他的个性,也有与家人的互动,还有与作者廖瞇的对话。对话,是开启任何人与任何人之间互相理解的渠道,但我们经常都忘了这点,预断了他人,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也对说出的话语充耳不闻。
  涤是个强迫症患者,这让我更加感同身受,是这阵子以来首次购书当天就把书给看完的著作,除了与涤有着相同的处境而能同理之外,也因为作者的诚实让我想起了阅读林蔚昀著作时的感觉。就是这个诚实给了我勇气,故为回馈这个诚实,身体就不自禁地燃起了阅读的热情,一口气看到最后。
  我们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就是这些人是“不正常的”,毕竟疾病意味着有别于健康的异常。但不正常的就是不正确的吗?更进一步去探问,什么又是不正常的?精神疾病不同于一般的生理病症,癌症在肿瘤切除之后,我们会说这个人就痊愈了,但是精神疾病没有病灶,也不会“痊愈”,不同于生理性疾病有特定的物理表征可以被区别于常态。说穿了,许多精神疾病只是人格上的特征超出社会能容忍的程度,因此被医疗权威判定为“病症”,毕竟在1973年之前同性恋也是种心理变态。
  有些人或许会想,那总有个病发的起点吧?若要说有起点,顶多也是恣意地圈画,例如在涤的例子中,是一个“砰”。是23岁,是个转捩点,一声很大的砰,但这不是第一个,而是上千百个之后,“那个‘砰’特别令他无法忍受?不是,是他再也不要忍受了。他想着人类的脑子是拿来用的,拜托你们用用脑子好吗?为什么做事都这样漫不经心?为什么要忘记事情?为什么要不小心?为什么替自己的愚蠢找借口?”旁人或许会想,若能早一点与他对话,是否就会正常了?在我的看法中,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社会的标准中确实有正常与不正常,但对每一个包括精神病患在
内的个体中,他就是他,这样就是这样,不是病症有没有爆发,是人格中本来就有着这种爆发的因子,而即便没有爆发,这些因子也是怀着被判定为疾病的东西。
  而病患的家人或许会跟我经历过的一样,否定精神疾病的存在、反对使用药物、认为抗压性过低,又或者是像作者的家人认为是自己的错,是教得不好,即便对于子女都是同样的照顾。但这些真的是问题点吗?甚至,有所谓的问题点吗?
  对强迫症患者来说,我认为这书里头写到了些内里,重点在于“失序”。“涤讨厌突然的声响,讨厌从窗外飘进来的烟味。我回头去看从前的纪录,我在想,涤讨厌的似乎是‘无法控制’。”涤讨厌突然的碰触、突然的声音,甚至在房内不允许被打扰,所以作者需要透过沟通之后,以把小球丢到房里吸引注意,才能与涤谈话。若真要说,强迫症患者也能被认为是“最人性的”,因为我们想要做的是把事物的秩序给编排,一五一十地没有错乱,就像史料上人类因为无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而创造出了人格神来解释这些雷电火水的迸发。只是现代社会中的匆忙纷乱一切再也无
法预期,因此秩序从来就不存在而是被想像出来的,只不过患者的想象中更加地精细,也更加地不容被打破,因为只要有人存在,就没办法被控制,但患者只不过想要控制,控制自己能控制的,即便客观不能。
  当然这跟家庭不能脱离掉干系,例如作者也提到自己早先会把葱吐掉或是乱塞,或是不敢告诉母亲自己近视的事,又或者是不敢说自己不想补习,这一切都是因为不想让妈妈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孩子。而这跟母亲对于生命的认份,认为不喜欢的事情仍然要做是否有关联呢?
  追究下去没完没了,作者的作法让我觉得突出之处,同时也是散发暖意的地方,不是要归责,而是去理解,去对话,去尊重。这些都要加个“去”,是因为这不是自然而然,而是必须要努力达致的。从书写到把稿件呈递给家人看,并得到反馈再进一步地听到对方的说法,更深层地去理解原先谈话内容的事件,并得到事件原先未被述说的边缘。作者说:“掀开本身并没有意义。对我来说,在写的过程中去发现什么,那才是写的意义。”对话是充满惊喜的,原先是要了解涤,但后来却发现也了解了自己,这些并不是带着目的性去从事,而是在过程中发现的。经常经常,我们
没有太多想法去与身边的人讨论各种话题,在对话之中就会意外地现出我们没有预料的思绪与发见。而书写也是一种对话,与自己的对话,更好的是这些书写也让作者身边的人与作者开启了对话,产生了理解的可能,也产生了改变观点的可能,现实不再不可动摇,关系不再一成不变。
  “完全的理解并不存在,而我们却在追求那不存在的东西。”确实,在这个个人主义的社会中我们终究孤独,但我们能做的是表达出那股想要去亲近的渴望,“我能做的不是完全的理解对方,也不是要对方完全的理解我。我能做的只有‘想要’理解,如此之后获取对方也‘想要’理解我。”以涤为名,是作者对我们以她的视点来看这个活生生的人的邀请。这个社会中没有任何人需要被涤清,因为没有正常就不会有异常,若我们不以默认任何“目的”为前提来与他人进行接触,我们也不会先入为主地以特定标准来审酌这个人是否达标。我们每个人都是清澈的,纯净如初,
我们只需要去了解,去看见,那就很充分了。
致谢 mplus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566
https://vocus.cc/commentonbooks/5ff2815dfd8978000167ad57
作者: pizza95133 (落叶)   2021-02-01 01:00:00
推这本
作者: joycel (小乔)   2021-02-02 00:49:00
您写得好纯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