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逃过“疫”劫之后呢?疫情时代下台北国

楼主: vikk33 (陈V)   2021-01-26 20:00:57
逃过“疫”劫之后呢?疫情时代下台北国际书展的真正挑战
https://reurl.cc/E2ZgKK
2020年第28届台北国际书展,因全球性流行的COVID-19疫情影响,先宣布延期至5月,而
后难敌疫情变化,正式宣告停办,写下书展开办以来首度停办的纪录。
但也就在疫情疯狂肆虐的这一年,台湾在近乎被国际孤立的状况下缴出漂亮的防疫成绩单
,不但抗疫表现成为全球焦点,日常活动大致无虞,甚至能以“口罩外交”突破重重封锁
,让《纽约时报》以电视影集《阴阳魔界》(The Twilight Zone)中的平行时空,形容
台湾“正常到令人毛骨悚然”。
原本以为在这样的防疫成绩之下,出版业长期的低迷,特别是这一波受到疫情影响而难以
避免的消退,以及书展经历一年停办之后所积孕的能量,可以在2021年的台北国际书展转
化为“报复性买书”的新气象。
但不料疫情于书展前一周转恶,接在台湾灯会宣布停办之后,书展基金会原先宣布遵照疫
情指挥中心规范如期举行,后来或许考量民众对疫情变化的焦虑与恐惧,以及主办单位文
化部对疫情的审慎风险评估,经过充分研商讨论后,文化部与承办单位台北书展基金会仍
于20日忍痛宣布实体书展“停办”,线上书展及出版专业论坛则“持续办理”。
至于受到影响的参展单位,在发布取消活动之余,只能认赔杀出,或尝试自力救济。有些
书店通路与相关单位情义相挺,愿意免费或优待场租协助活动进行,部分出版社的局部活
动得以“复活”,不让半年的努力完全泡汤,也多少回应读者对书展的期待。
然而,书展真的逃过“疫”劫就没事了吗?经历2020年延办又停办的惨痛经验,书展面对
疫情,是否还有更多可以努力的地方?甚至万一疫情持续延烧,明年的实体书展还是办不
起来,或有局部办理的可能性,乃至于面对整个出版业的变化——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场
嘉年华会?我们对疫情冲击与出版业低迷双重夹杀的国际书展,有没有其他参与或策展的
想像?
台北国际书展防疫的“观感”问题
首先必须一提的是,在台湾灯会宣布停办当日,书展宣告续办,但还没等到“报复性买书
”,就先引起许多民众纷纷到粉专留下“报复性留言”,诸如“台北国际染疫展”、“病
毒书展”、“让台湾变成病毒国”等等带有情绪的字眼与指控。
事实上,从相关报导与资深出版人郝明义先生的贴文可以知道,书展基金会有相当的信心
决定续办。除了防疫的准备,最重要的是依据疫情指挥中心对疫情的评估——倘若桃园医
院的疫情真的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更应该讨论的根本问题,其实是台北桃园之间的大
众交通运输风险,以及各种可能造成群聚效应的活动限制令(例如西门町唐吉轲德的开幕
盛况),没有道理特别针对能做到实联制与入场管控的国际书展。
当然,疫情指挥中心对疫情的评估也随时在变化。尤其是1月24日宣布追加匡列5,000人之
后,书展到底能不能办下去,答案已经非常明显。
我们姑且不论那些提出意见的民众是否都会参加书展,也不以后见之明评论书展基金会的
决定。但客观而言,书展基金会在疫情高度紧张、许多大型活动都已取消的当下宣布续办
,而不是以“料敌从宽、御敌从严”的角度加以评估,也未能加强说明防疫细节(事实上
书展基金会于1月15日已公告防疫说明,但时间太晚且漏洞仍多),难免引发民众对疫情
扩散的疑虑与恐惧。这个风向,或许也是迫使文化部与书展基金会不得不重新研议是否停
办的原因之一。
于是,在宣布续办的隔日,一日之内急转弯改为宣布停办,对民众与参展厂商而言,防疫
评估的观感确实相当不好。
此外,2020年书展因疫情而首度停办,过往缺乏应对经验,不周之处无可厚非。但书展
基金会针对2021书展的各种可能性,是否曾经沙盘推演,提出各种程度不一的备案与配套
,让疫情对书展的影响能降到最低?
例如,主办单位到底要如何落实场内2万人的管制?工作人员算在内吗?入场的SOP是什么
?是否能统一为厂商采购酒精跟口罩等必要消耗品,甚至制作特别款式供民众入场索取或
替换?各摊位的防疫配置要做到什么程度?是否得拟出一个格数区域内的最低防疫工作事
项与对应人力建议?
假如疫情转恶,决定停办或延办的缓冲时间大概多久?若不幸停办,参展单位是否能申请
退款或部分补贴?后续如何规划?乃至于停办之后,针对出版社的自救活动,书展能否透
过网页或粉专统整发公告、做张海报整合这些活动资讯,视为书展的延伸或替代方案,呼
吁读者多多参与?
身为2020年参展却遭逢停办的厂商,却于2021年选择不参展的出版业者如我,不禁要对主
办单位发出以上提问。基于防疫的实务与观感两层面而言,这些真的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
吗?面对民众的关心,书展经历一年安稳的疫情,却无法提出令人安心的配套,不能说完
全没有责任。
专业展?促销展?是时候重新思考“书展”了
正值疫情严峻之际,出版业也持续有产业内部的问题要面对。
从资深媒体人何飞鹏于金鼎奖致词时提到“电子书定价过高”以来,图书定价过高背后的
各种产业症结就陆续浮上台面。更别说特定通路掀起双11折扣大战,部分出版社退出该通
路;独立书店继而发起串连,以一日歇业表达抗议(但唤起的讨论与理解甚微小)之后,
出版业的处境可说更为惨痛露骨。
虽然过去一年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例如图书出版品免征营业税,电子书、Podcast、
有声书商品的成长趋势,促使出版业更积极思考内容变现的各种作法。但这些是否能即时
迎合三五年内的变迁,或开创各种内容的需求与付费市场,仍是未知数。
回到台北国际书展。作为经历政府机关主导而后移交民间单位办理的“半专业性展览”,
台北国际书展如今已是台湾规模最大,也是亚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的国际级图书专展,
兼具版权交易与消费展示的功能。
先不说版权交流与专业论坛的部分。一般出版社参加书展,最务实的考量或动机,大抵还
是希望透过国际书展的声势,曝光并宣传自己的出版品牌。透过一年一度的大型展示与摊
商集中效益,吸引、联络作者,或借由沙龙活动和读者互动、建立关系,并趁势推出最新
出版品或周边,以特别的折扣优惠吸引读者到场选购,以此建立并稳固自己的品牌与阅读
社群。
对读者而言,进入书展的理由,不外乎是一种特别的朝圣之旅。入场之后逛到饱的活动体
验、与自己喜爱的出版人或作者互动、抢购限量商品、多元的品项与特别折扣,尽情享受
出版社用力的装潢展示与沙龙活动。
然而,参与书展对出版社而言,多半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毕竟摊位租金与装潢费用压
力不小(更别说精心设计的展位所费不赀),加上各种必要支出,受到天气、过年前后举
办等各种外部条件影响,一场书展卖下来,能否回本都是问题。也因此,2021书展断然宣
布停办而非延办,不无当下止血,减少参展单位与外部厂商额外负担的积极意义。
此外可以思考的是,书展的各种大小活动,以及低价折扣的促销,其实都不一定要发生在
书展空间。在这里,除了入场券以外,没有所谓“低消”。对于精打细算的读者而言,如
今已有网络66折以下的优待,还能免除拿书、提书的物理负担(尽管书展现场也有打包邮
寄服务);对于喜欢活动的读者而言,平时就可以参加出版社或作者的各种新书活动,甚
至还有免费的线上直播——换言之,当读者已经习惯“低价”之后,书展的折扣是否还具
备吸引力?而因为疫情停办的2021国际书展,出版社于各地让活动复活,不也侧面实现了
书展串连的某种型态吗?
但退一步说,如果这些应变方法可以成为国际书展分散风险、串连的型态之一,那大型书
展在面对出版业持续萧条、疫情夹杀的不乐观前景下,还能做些什么?我们透过书展的大
型体验“召唤”读者来到现场,除了折扣的爽快、嘉年华会一般的节日同欢以外,是不是
还必须沟通些什么呢?
至于书展与参展厂商之间,也不应该只是主办方与参展方的关系,而应该是互相扶持协力
的策展伙伴。如果在出版业的低迷景气当中,我们对书展的想像,依旧是高成本的实体展
示、低价促销、爆量活动等等传统且消耗的作法,那疫情的延烧,或许是逼使我们思考:
线上与线下整合、资源分散、内容经济收益,以及出版社们各种早就爆量、但可能乏人问
津的活动,能够如何提高效益?
我们是不是可以放下对大型书展的执念,将阅读、消费的渴望分散在日常当中?如果一年
一度仪式性的大爆买已不复期待,新书折扣与回头书开仓的大爆买也不必然要发生在书展
,而纸本书也确实衰退到无法支撑这个市场,那我们是否可以想一下,在这些出版业早已
爆量与消耗的活动日常之外,出版内容的消费如何化为点滴涓流的支持。而疫情当下,或
疫情结束之后的国际书展,应该如何进化或蜕变。
作者: orfan (MISANTHROPE)   2021-01-26 20:21:00
讲白了就是想撇开责任 若举办后发生案例 就说是CDC评估过的如果CDC直接不准你办 就又要讲是否隐匿疫情严重... 极权..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1-01-26 21:12:00
书展如果只是卖书,那用网络书店就可以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