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建议:
1.
我觉得大家好像过度专注“故事”,似乎直接把小说与故事画上等号
而忽略了一点,如果只是要一个好看的故事,那漫画、动画、戏剧、电影都能做到,
其内容都有“一个故事”,那何必花时间与精力读小说呢?
这就好像一个人听歌只专注于歌词好坏,而不管旋律,但不可能
为什么呢?因为音乐的艺术形式明显,有人开口唱歌你就知道他不是在跟你聊天
就像舞蹈一样,舞蹈动作一看就知道不是日常动作,是一种艺术形式。
但小说,其文字、对话,很容易与日常混淆,很容易忽略他是一个艺术形式。
但小说又不像诗歌使用非日常语言、陌生化。
我同意好小说通常是一篇好故事,小说的本质就是故事。
但故事以外,还有其他
举例来说: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人性诱力题材有十二种:偶像(英雄),美丽,暴力,斗争,金钱,
权势,情欲,文明,自我改进,健康,神秘,时尚。
更有剧作家整理出三十六种情景套路。
但卡夫卡以上全无!
他的故事是怎样呢?土地测量员想尽办法走不进城堡(听说公务员读了会心有戚戚),
某天睡醒变成虫然后还要焦虑上班主管房贷等问题,突然被陌生人闯入告知死刑。
以上故事如果用我们对好故事的溢美之词,精采绝伦、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
身临其境、高潮迭起、神转折等等无缘,或者说,以这些为标准找得到更好的小说。
可是卡夫卡却被二十世纪的同行作家、评论家拱上神坛。
他创造了卡夫卡式情境,宛如现实世界恍神一般(黄锦树的比喻)。
让同行作家惊讶,小说居然可以这样写?
更进一步来说就是,留意小说的形式,也就是“如何写”
同一则故事在不同作家手里展现出来的艺术表现会天差地远,就像王家卫拍
饮食男女这个故事绝对会跟李安不一样的道理。
于是我们学会开始留意故事以外,为什么异乡人用第一人称?为什么这个小说双线并行?
为什么用意识流等等。
而经典作品大部分都能做到,内容(故事)与形式(怎么写)高度统一。
小说可以探讨关注的面向太多了,你到底是以人物为关注、还是情节巧妙、还是结
构完整?比如金庸人物虽好但自己也承认小说结构很差。(当然大部分读者不会留意)
尤其是你看到“奇怪的地方”文似看山喜不平,那个写法不对劲的地方,就是
可以思考探索的地方,也可以试着评论看看这么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2.重复
二十世纪最会读书的人之一卡尔维诺说:“很少听到有人说我正在读某某‘经典’,
只会听到有人说,我正在‘重读’某某经典。”
我不知道原PO对读遍经典的范围与数目,以及想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
但基本上不可能穷尽,因为生有涯,知无涯。
就算你读遍一千本经典好了,每本都只读一遍。你做的事情有点像集邮,故事蒐集,
这一千本书会有各式各样的知识面向,历史的、科学的、哲学的、社会的,这些知识
内容随时代还在不断更新,最后可能读完的成果是变成什么都懂一点的人。
掌握多方面不同的知识内容当然很好,但我认为读经典真正重要的是,要提升
“理解力”,为了这个目的就要像卡尔维诺说的,反复阅读。纳博科夫说
能读十遍以上包法利夫人也算得上是专家了。一但你专注探索某一经典之主题
辩证,理解力自然慢慢提升,之后挑战别的书的时候掌握的速度就会变快。
经典的特色就是耐读,历久弥新,金庸还比较有可能,但你不太可能会听过有人说
我正在重读九把刀,我正在重读琼瑶,我正在重读某某侦探小说。
当然,这些书重读也会有新发现,但不多,经不起人探究,通俗小说的特色就是
故事完了,真相大白了,谁跟谁在一起,谁死谁没死,也就完了,读者也就满足了,
不需要再读一次。
作品反复探讨同一主题、主旨,是为了挖掘更多可能信与深度,所以需要重读。
重复是为了“聚焦”,向下探索。这就是为什么就算是长篇小说来来去去的主要人物
也就是那几个,主要人物过多便会失焦。
其次是,读文学不像欣赏一幅画,可以一眼穷尽之后再慢慢欣赏细节,真想有所提升
掌握,只能下功夫重读。读经典就是要下功夫,你用读超商50元打发时间的方法态度读
它读了等于没读“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就像大部分的网民,发发
废文讲讲干话浪费时间不会有真正的讨论,就只是做“说话”这个动作而已。
文学的深度不在于给你完美的答案,或是这个“故事告诉你”渣男不可信,女人要自立
自强,诚实很重要,说谎遭报应这些小学生式的寓言教条。
而是对于这个暧昧的世界,在某种情境下,对提出质疑与叩问,激发你的思考与辩证。
告诉你照做一定对的只有seafood 。
3.长与短
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是两种不同的“类别”,而不是字比较多的小说与字比较少的小说。
是两件事。比如契诃夫的名篇〈赌〉字数上来说是极短篇了,可是内容却给人
长篇小说的时空感。读完不会觉得是极短篇,反而觉得过了很久。
长篇特色是,闲适感,也就是回文说的喜欢写很多某某时代某某国家的日常生活特色
凡举家具食谱花草礼节等等无所不包。有足够的情节延展性,给你的万花筒般的复杂
世界。另外就是长篇独有的辩证性,反复探讨。
而短篇是高压缩,通常聚焦一人一事,爆发力强,需要作者的灵活与机智。
高压缩的意思是,长篇小说的蓝色球鞋可能就真的只是蓝色球鞋,
但短篇小说由于密度高,所以意象互相指涉,蓝色球鞋就很可能意有所指,
需要仔细掌握前后文以及主题来思索,所以短篇小说的优缺点是最好找的。
短篇小说集还可以留意的一点是,可以试着把一本短篇小说的各短篇,视为一个
整体。举例来说《呐喊》这书名跟底下的所有短篇的关系是什么?鲁迅想呐喊什么?
该书当中的所有短篇都与呐喊有关吗?
简单说,长短篇虽同是小说两者的艺术特色大不同。
4.
文学是作家的心灵成品,读者以心灵感应之,但人的性格禀气不同,不一定
被视为名篇的作品或得奖作品你会有所感应,我建议下一本会更好。
就像金马奖得奖作品你不一定会喜欢一样,这是另一个面向就是人们太注重
作品的“名誉”,读乞丐囡仔也可以很感动阿何必得诺贝尔文学奖。
朱天文也不喜欢卡夫卡,张大春还讥评过卡夫卡的小说(详见小说稗类)
不是所有的经典作品你都能全吃得下。你心灵无法起感应的东西得
再多奖再多人吹捧也没用。
我说的也不一定全对,也无须照做,只是仅供参考,提升自己在个人,不在别人。
看你愿意下多大的功夫,作品就回馈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