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一千零一个点子之后》由 Marc Randolph 所著,他是 Netflix 的共同创办人兼第一任
执行长,并在 2004 年,也就是在 Netflix 成功 IPO 的两年后退休。退休后,Randolph
在 MiddCORE 担任顾问,并在美国高点大学(High Point University)做创业课程的辅
导。在创办 Netflix 之前,Randolph 也在硅谷的公司工作许久,例如在 Pure Atria 担
任行销副总裁等等。
内容简介
《一千零一个点子之后》是 Randolph 在叙述创办 Netflix 的历程,在正式章节开始之
前,作者写下这么一段声明:“本书是回忆录,不是历史文献,取材自我记忆中二十年前
发生的事。我希望解释我们 Netflix 当年面对的时空,以及我们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突
破重围、打败所有不可能的难关。”透过原文的书名《That Will Never Work:The Birt
h of Netflix and the Amazing life of an Idea》配合这段声明就可以大致了解本书的
大纲。
本次的心得,由于本书的内容形式有点类似小说的写法,因此我不会针对 Netflix 的发
展史做详细描述。我想分享的是阅读本书时我得到的三个启发,分别是“没有灵光一闪的
成功”、“做就对了”与“走的比时代尖端还要快的人们”。如果对 Netflix 完整的发
展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照心得最后附上的章节大纲。
#没有灵光一闪的成功
有关 Netflix 的成功历程,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据说身为 Netflix 的共同创办人之
一的 Reed Hastings 因为太晚把从百视达(Blockbuster)租来的《Apollo 13》还回去
所以被罚了 40 美元,相当于新台币 1200 元。Hastings 在心底就产生了一个想法:“
要是取消晚还片的罚金呢?”蹦! Netflix 这间公司就从这个想法冒了出来。
投资者很喜欢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在创投圈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然而,Randolph 在书
中写道:“的确是有一卷逾期未还的《Apollo 13》,但 Netflix 的创业点子和逾期费一
点关系都没有。”事实上,Netflix 的初期也会收逾期的罚金(那时的 Netflix 是邮寄
DVD,还不是线上串流平台)。更重要的是,Netflix 的点子并非出现在上苍突然降下某
个启示的时候,创办人并非在一个刹那间突然顿悟一个完美、实用、就是它了的点子。
但人们喜欢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符合大众对于灵感和天才的浪漫想像。人们希望牛顿
真的是在树下被苹果一顿乱砸、也希望伽利略真的在比萨斜塔上将铁球跟羽毛向下扔。就
像人们喜欢这些天才的轶事,硅谷也爱死了精彩的创业故事,爱死那个让世界就此不一样
的点子,爱死那个让一切豁然开朗的瞬间。例如“Brain Chesky 与 Joe Gebbia 因为负
担不起旧金山的房租,灵机一动打起充气床垫,然后和睡在上面的人收钱 ”这是 Airbnb
的起源故事;“Travis Kalanick 在跨年夜付了私家司机 800 美元,过于昂贵的费用让
他觉得应该有更便宜的交通方式”于是 Uber 就此诞生。
其实在 Randolph 在创立 Netflix 之前,还曾经想做过客制化的球棒、替个人量身打造
的冲浪板、替宠物个别调配的饲料以及最接 Netflix 初期业务的点子:邮寄个人化的洗
发精等等。这些点子都是想到之后,评估优缺点、高速分析成本效益、做出风险与可扩充
性的预测模型才决定使用或是舍弃。我节录一段 Hastings 否决 Randolph 提出的一堆客
制化产品点子时的对话:“重点是,要替每个顾客量身打造独特的产品太麻烦了,要耗费
的力气永远不会减少。替十二名顾客打造产品的力气,是替单一顾客打造再乘以十二,一
丝一毫都不会减少,永远无法省力。”他接着说:“要能扩产。你卖的东西,卖十二个所
花费的力气,要和只卖一个一模一样。还要试着找出客人会一再回购的产品,不会只能做
一次生意就掰掰。这样一来,找到一个顾客,你就有回头客,卖两次、三次、四次,一直
卖下去”。
不断提出点子,不断否决点子,直到第一百将近二十个点子时,Randolph 和 Hastings
才取得了共识,也成为了 Netflix 的初期业务:邮寄 DVD。这就是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启
发:“不要相信灵光一闪的故事”。最好的点子,很少来自你人站在山顶,石光电火间突
然被雷打中;最好得点子,甚至不会在某一天当你人在山边,或是塞在车阵里、前方有一
砂石车的时候曙光乍现。最的点子会过了好几个星期、好几个月慢慢地、渐渐地出现在你
眼前。更有可能的是,当你每产生一个好点子,就伴随着一千个坏点子的产生,而且有时
候你很难分辨到底是好是坏。
#做就对了
上面我们提到,好点子都是不断尝试后淬炼出来的。不过应该会有很多人抱持着疑问的心
态:“难道这不是幸存者谬误吗?”也有那种培育很久当事人经过良久的思考后得到了好
点子,但最终以失败收场的坏点子吧。当然有,不过那又怎么样呢?在本书中,作者时常
以自己是地质系时常去野外爬山举例,那我也借用爬山来当作例子吧。按照常理来说,成
功登顶的人基本上都是准备周全的人,当然,也一定有准备周全却登顶失败的人。可是难
道人们会因为看到有一些人准备的很周全却登顶失败,就在往后的爬山行程中都不做任何
准备吗?
况且,比起准备周全却登顶失败从来不敢登山的人更多吧。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引述
了 Atari 的共同创办人 Nolan Bushnell 讲过的一句话:“每个洗过澡的人都会冒出点
子。但只有洗完澡、擦完身体、真的着手做些什么的人,才会让事情不同。”其实让梦想
成真最重大的一步很简单:你需要开始。不要畏惧自己的点子是好还是坏,真正找出你的
点子好不好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做。就算只做了一小时,都远胜于一辈子只想着那个梦。
在硅谷,新创公司内部在进行脑力激荡时间的时候,一开头通常都会有人提醒:“世上没
有坏点子。”Randolph 说他向来不同意这句话:“世上的确有坏点子,但要试过才知道
。”同时,就算我们都知道这个点子可以成功,但其实没有人知道如何才能成功,直到成
功了才知道。这就是本书给我的第二个启发,同时也是 Nike 品牌的宣言:“Just Do It
”。当你有一个点子,如果想知道是否可行,你就不得不去直接试验看看。Randolph 提
到,创立新创公司时的头号陷阱是:在心中盖起想像的城堡,详尽设计一切的细节。那些
过度的计划与过度的设计,通常是想太多罢了,或者只是常见的拖延毛病。有点子的时候
,直接测试十个坏点子的效率,远远胜过花许多时日想出一个完美的点子。
全书在各个章节不断出现这个“Just Do It”的想法,出现的句子例如:“当时我们所能
想到的最佳选项”、“诀窍是以最快的速度让你的点子上路,接着碰上现实必然会带来的
冲击”、“新创公司就像那样。你花很多时间思考可能发生的事,做好准备。有时候妳得
有备案,但多数时候,你只是想好到时要如何回应”、“你要拟定计画,但不能太有信心
,找出答案的唯一办法就是实际做看看”、“有时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走下去”等等,用
一句俗话为这段做个总结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人们总得先谋完事情,才能让天
看看要不要让这件事情成。
#走的比时代尖端还要快的人
在任何新创的初期,第一笔资金通常都来自 3F(Friend、Family、Fool),Netflix 也
不例外。一开始,Hastings 打算拿出 200 万美元当作种子基金,可是后来权衡了一下,
就只出了 190 万美元,并且希望剩下的 10 万美元能够寻求外部的投资者,这样做的理
由是避免自己陷在同温层里面,做着只有自己认为可以成真的美梦。
他们募资的第一个对象是 C-Cube Microsystems 的执行长 Alexandre Balkanski。C-Cub
e Microsystems 专门制作影视压缩软件,是视频压缩技术的早期公司,简单来说,就是
第一家提供将图像和视频数据从模拟格式转换为数字格式的公司。Randolph 与 Hastings
认为 Alexandre 会了解 Netflix 在做什么(邮寄 DVD),也会了解为什么会成功,甚
至可以根据他的专业知识,了解该如何定位 Netflix 在当时的服务。
正当 Randolph 兴致高昂的介绍著 Netflix 的主要业务时,Alexandre 粗鲁的打断了,
他说:“狗屁不通。”Alexandre 告诉他们,DVD 只会是昙花一现。“没有人会长期采用
这样的技术。从类比到数位,才是真正的大跃进,一旦电影出了数位形式,把位元传输到
塑胶片上回变得毫无意义,超没效率,慢得要死。人们迟早会开始下载电影,或用串流的
方式。到了某个时间点,那一天大概很快就会到来,你们只会剩下一个塞满无用 DVD 的
仓库。”于是 Alexandre 拒绝了投资的建议。
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从现在回头看 Alexandre 的行为和那番话,他说的几乎完全正确。D
VD 的确属于过渡阶段的产品,看看现在 Netflix 的商业模式就知道,全世界的观众都能
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几乎所有的电影。可是,Alexandre 一生的岁月都发生在电影与电视有
办法在网络上串流之前。从许多层面上来说,Alexandre 的 C-Cube 让这一切在未来成真
,但 Alexandre 和大部分的开路先锋一样,走在太前面的位置。
这是本书给我的第三个启发:“真知灼见未必能带来成功。”Alexandre 的预测是对的,
但他没有看到网络的大环境以及电影商极度害怕将电影数位化之后的版权问题(那时音乐
数位化产生了一堆盗版)。我们可以说 Alexandre 见树不见林,但他并不差劲,很多人
连森林的方向在哪里都浑然不知,至少 Alexandre 笔直的朝着他的方向前进,也为现在
的我们开创了串流平台的可能性。如果科技进展的再快一点,也许成功的就会是 Alexand
re,而不是现在家喻户晓的 Netflix 了。
心得
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博客来刚好有折扣就一起下订了,没想到居然还蛮好看的。这本书的
写法有点像在写小说,阅读时会体验到 Netflix 在各个时期面对的各项困境:资金、技
术、裁员、转型、并购等等。Randolph 也时常拿自己爬山或大学时期的经历来类比说明
为什么自己在创业时遇到困难时会那样解决,拿上一段的募资来说,Randolph 就拿了自
己大学时参加的一个体验活动:“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三天”当作前言,说只要体会过
肚子饿到要跟大街上的人乞求金钱买东西之后,面对投资人恳求资金再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千零一个点子之后》将近四百页,分为十九个章节,每个重要的章节后面都会有括号
写着时间点,有兴趣想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透过时间点做一点背景查询。像是在有一章提
到 Amazon 打算并购 Netflix,那我自己之前有看过 Amazon 致股东信,就对照了一下 A
mazon 的布局时间点,做这样的对比还蛮好玩的;也可以比较一些重大事件的社会背景,
像是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丑闻,原来 Neflix 有趁著这个机会大肆行销一波等等。
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那些打算要创业的人,或是推荐给那些对于未来徬徨无助的人。这本
书没办法给你太多具体的实际作法建议,毕竟描述的都是二十年前的事物了,大环境相差
的太多,不过这本书能带给你的是一种对于未来,对于创新,对于喜欢挑战问题的一种积
极心态。那按照惯例,我会在最后放上我阅读本书时为每个章节做的小总结,有兴趣的朋
友可以继续往下阅读。
章节笔记
第一章 一切始于灵机一动,但不是我想的那样
第一章是前言,作者介绍本书写作的目标是为了让读者认识 Netflix 创业点子的变化、
点子的生命周期、以及在创业的旅程中学习到的事情。例如这一章就叙述了“完美的点子
通常不是灵光一现就出现的”。我很喜欢这一章的启示:成功(或完美的点子)是一个偶
然,但你必须尽人事,才能偶然的听到天命的安排。
第二章 那个点子绝对行不通
第二章介绍为何 Randolph 会想开公司的原因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还提到 Netflix 这个
点子的前身:VHS 线上商店。不过遇到的问题很多,必须负担来回的两趟邮资,录影带的
体积过大以及遗失录影带的风险,总归来说,就是成本太高。
第三章 邮差先生,拜托了
上一章提到录影带的缺点,而这一章则叙述他们遇见了一个录影带的替代方案:DVD。幸
运的是,由于许多机缘巧合,第一次利用 CD 做邮寄的实验是成功的,才顺利的继续推动
这个点子。本章还提到了一些新创公司的基本概念,例如初期股权分配、股权稀释以及企
划书的用途等等。
第四章 召集团队
点子成型之后,就需要召集能执行点子的团队成员了。为了争取合适的人才,Randolph
到 VSDA 逛了一天,认识了 Video Droid 的老板米奇,也不断地说服米奇加入团队。这
一章提到了一些有关硅谷创业的现象,例如巴克餐厅以及当时硅谷的风气等等,很开眼界
。
第五章 拿钱来再说
本章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叙述资金来源。Randolph 以自己大学时期曾经参加城市体验
乞讨为例,说明自己之后面对投资人的心法:真诚。其中找前老板以及自己母亲借钱投资
的概念很让人惊艳,那些人给你钱,不是因为你的点子好,是因为你和他的关系、因为你
是你。从上面可以看出人脉深度的重要性。第二个重点是跟亚历山大的争论,我们都知道
Netflix 现在是线上串流的平台,可是在创立之初他们要做的是 DVD 邮寄,亚历山大指
出 DVD 总有一天会被线上平台取代,因此不愿意投资。尽管 Randolph 以各式各样的数
据指出,VHS 和线上串流之间的过度时期足够长,长到可以让 Netflix 累积客户等等,
但亚历山大不接纳。这个事件给我的启发很大,什么叫做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对与错?什么
叫作不确定性?从这件事情中就可以看出来。亚历山大的预测是对的,只是他走在了太前
面的位置。
第六章 把将近两百万美元的支票存进银行的感觉
这一章提到了在创业初期遇到的几个问题:成立办公室、打造团队、建立基础、建立影片
库存、设计邮封、架设网站。当你要真正创立一个东西时,是必须从零开始的,不是把点
子变成计画这种程度,而是把计画落实在具体的现实当中这样。
第七章 我们差点叫“电影中心公司”
本章主要有三个重点:自由的公司文化加上准时的周二、失败的合作谈判、为公司取名。
自由文化就不说了,准时的周二放假像是一个自我约束,把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失败的
合作谈判是在网站上线之前,为了替电影分类需要大量的数据,但是当时的资讯没有那么
发达,于是 Randolph 找到一间《电影指南大全》的公司,想得到对方蒐集的大量电影资
讯,但最终并没有让他拿到想要的条件,不过这件事对公司后来有啥影响在本章没有提到
,取名字这件事情也很特别,原来 Netflix 一开始叫做 Kibble(狗食),是创立初期为
了避免自己太倦怠不想换名字所以故意取了一个很烂的,后来选出 Netflix 也不是经过
神圣的投票,而是过了一天之后大家共识出这个名字。
第八章 准备好开门迎客
本章叙述 Netflix 开幕第一天的情况。开幕后跟开幕前是两个世界,开幕前你会试想许
多问题,也许会有备案,但开幕后绝对会出现更多、更在你意料之外的问题,这些是需要
见招拆招的。本章提到开幕第一天的订单有 137 张,而因为服务器一度当机所以原本可
能有更多的订单,这样的成绩算好还不好,希望后面的章节有更多的数据可以对比
第九章 上线后我一天的生活
本章叙述上线后遇到的状况。在 DVD 刚出世的年代,每个人家里都没有 DVD 播放器,因
此会租借 DVD 的人也不多。而因为每个人的家里都没有 DVD,因此会购买 DVD 播放器的
人也不多。为了解决这个状况,Netflix 和当时的播放器制造商谈合作,结果先跟市占第
二名的松下公司谈妥了。不过后来又遇到好几个问题,例如卖片的收入很高,但是租片的
收入很低、还有邮寄的成本跟最一开始预测的不符等等。之后几个章节应该会回答这些问
题。然后前几个月的营收约在 10 万美元,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第十章 美好岁月
本章叙述当初亚马逊打算收购 Netflix 的情景。我们知道亚马逊从线上书店起家但从来
没有把目标侷限在书店,后来的亚马逊大力的向音乐服务以及其他业务方向迈进,这时候
的 Netflix 是个很合适的跳板。对 Netflix 来说,如果不答应这次收购,当亚马逊开始
卖起 DVD 的时候就会是 Netflix 的死期,但 Randolph 仍然没有答应收购。如果没办法
在卖 DVD 上获胜,那就专注在最有差异化的业务:租 DVD 上。但出租的收入很低,因此
必须要募第二轮的资金,而这时候的数据根本不可能吸引创投公司丢入资金。不过,公司
的出资者瑞德,是一个有无数投资成功经验的人,因此那些创投公司看在瑞德这个人的面
子上,丢了 600 万美元的投资,这笔钱让 Netflix 有能力将摸索租赁业务如何获利的期
限拉长。
第十一章 克林顿总统只要两美分
本章叙述两个事件,第一是 Netflix 与索尼的合作,由于索尼的包装关系,导致消费者
不用购买机器就能使用优惠码免费租影片来看。第二是克林顿总统的证词,当时 Netflix
和另一个公司合作,把这段影片录上 DVD 并以两美分的价格出售,不过因为寄送的问题
,很多证词的 DVD 被寄成了 A 片。这一章主要是要叙述,真的运行时,会遇到许许多多
的问题。
第十二章 我对你没信心了
创立公司是一个技能,领导公司走向卓越又是另一个能力。这张叙述因为 Randolph 在公
司营运前期犯下许多错误,因此被投资方要求让瑞德担任执行长,让 Netflix 变成一个
双首长决策的公司。
第十三章 下波
本章讲的是 Netflix 的企业文化。Netflix 是出了名的严苛,我记得现在好像还有每年
剔除表现位于最后 10% 的工程师的规则。这一章给了原因,这一切都源自于瑞德与 Rand
olph 直来直往的相处模式。本章还提到了当年 Netflix 遇到的没人租片问题,后来以三
个 P2P 方式试图解决这个现象,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方式是同时测试的,而不是慢慢
规划慢慢比较这样。
第十四章 没人知道任何事
本章叙述转换到订阅制之后非常突出的成效。订阅制带来的成果很多,但随之而来要面临
的问题也很多。像是消极付费制、隔日送达政策等等。这一章想说的是,没有人知道一个
东西会不会成功,一定要测试过后,有数据支持才会知道。
第十五章 在成功里载浮载沉
本章叙述在 2000 年网络泡沫化之际,Netflix 原本有预定的上市计划,但因为机缘巧合
而没有上市,现在想想,当时为了上市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没有专注在根本的业务上,
因此没上市算是一件好事。另外,因为上市计划取消,所以没有拿到额外的资金,但那时
Netflix 吸引新客户的策略是免费试用一个月,而一个用户一个月的平均成本是 15.99
元,而付费用户的月费是 19.99 元,赚的钱没有多到足以应付初期的费用,因此 Netfli
x 需要找救兵,Randolph 把想法放到了当时最大的实体竞争者:百视达上。
第十六章 诸事不吉
本章叙述 Netflix 与百视达的合并谈判过程。细节不多,其中先分析了双方的利弊,也
使用了前面提过的“大便三明治”,还有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技巧。但最后的结果大家也
都知道,百视达回绝了这次的并购,Netflix 这下必须尽快找出获得现金其他方式。
第十七章 勒紧裤带
比起拿到更多的现金,维持收支的另一个方式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最简单的方式是裁员
。本章叙述 Netflix 裁掉了近四成的员工,有初期就在的,也有最新进来的。也许可以
把 2000 年的环境和今年疫情期间做个对比,先去查当年 Netflix 在裁员之后有没有做
后续的辅助动作,在比较今年疫情期间那些现金流不足以周转的新创,例如 Airbnb,裁
员的行为。
第十八章 上市
本章叙述 IPO 的细节。看完这章都有种如释重负“终于做到了”的感觉。最后叙述了一
点心理层面的问题“成功之后,我该做什么?”。
第十九章 蓝道夫的成功家训
本章叙述 Randolph 退出 Netflix,追寻自我成功的历程,加上一大堆的鸡汤内容:如果
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做,不作出行动的话,梦想永远是梦。
虽然是美国人写的 但这中文翻译出来怎么这么有日文感啊像是“邮差先生 拜托了” 就很像日本人会讲出来的句子原作者可能是想用卡本特兄妹的歌当一个哽吧
感谢分享,收入书单,不过想请教模拟转数字这一段是译者许恬宁的翻译吗?台湾比较常见应该会是 类比转数位
作者:
Qorqios (诗人Q)
2020-09-17 21:20:00good
作者:
djmay (R1000)
2020-09-18 01:13:00推
作者:
gladopo (glad)
2020-09-18 08:32:00这本非常好看,大推
作者: Sradio (radiohead) 2020-09-27 04:14:00
感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