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格局》一书为吴军所著。吴军是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在 2002 年之后在 Goo
gle Research 担任资深研究员,是目前 Google 的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吴军在之
后担任腾讯搜索业务的副总裁,后来又回去 Google 担任主任、工程师与资深研究员。同
时,吴军也是《得到》App 的专栏作家,是《硅谷来信》、《阅读与写作》等等热门课程
的主理人。
书籍简介
在 2016~2018 年间,吴军在《得到》App上写了大约 700 多篇文章,其中前 200 篇被精
选整理成《见识》与《具体生活》这两本书,而《格局》则是从后面的 500 篇文章中精
选出将近 50 个题目重新编写而成。
《格局》一书共分为九大主题,分别是人生的格局、命运的力量、生活的节奏、职场的心
法、智者的见识、心智的成长、悲观与乐观、文明的对撞、未来的法则。每一个主题底下
都由 5~7 篇文章组合而成。我会在文末附上九大主题之下每一篇文章的标题以及当时我
阅读时做的小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拉下去参考。这篇心得我打算分享书中两个有趣的主
题给大家,分别是职场的心法中的“职场沟通从面试开始”以及未来的法则中的“寻找快
速变化中的永恒”。
内容简介
#职场沟通从面试开始
不知道会阅读我心得的朋友都是什么年纪?如果正处于毕业后求职的年纪的话那这个章节
就是为你而写的,如果已经是主管阶级是面试官,或是体验过面试的人,再请你们验证一
下这一段我理解并翻译出来的内容是否与实际经验相符合。
打开 Google 浏览器搜寻“面试”两个字,SEO 第一名的是 104 人力银行发表的“9 大
常见崩溃面试题,要这样破解”;第二名的是 Robert Walters Taiwan 的“七个杀手级
面试问题”。似乎大家在求职的时候都很在意面试官问的问题,所以这些近似于题库答案
的文章才会有这么大的流量。当然,并不是说这些文章中所说的回应都一无是处,但是在
《格局》一书中,吴军提供了关于面试的另一种观点。
在 2018 年的时候,吴军在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做面试辅导,吴军在这场辅导中整理出
了两点心得,分别是“好的沟通从面试开始、好的面试从听懂对方的问题开始”与“面试
并非被动地参加考试,而是要主动展现自己的风采”。要说明这两点,首先得了解面试的
本质:面试不是考试,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沟通。
面试官在工作之余花时间面试他人,并不是想过一把当老板的瘾,而是希望招一个能够和
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下属,有时候甚至是上级。那么,他们会觉得什么样的人合适呢?
一定是那种彼此有很多共识,能够在同一个知识层面长期交流的人吧。为了找出这种人,
面试官通常采用提问的方式,甚至有时候会出考题。但就是这种出题、问答的方式会让面
试者觉得“没能答对”问题是最糟糕的表现。诚然,这样的结果的确会让人沮丧,但这并
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情况是“没有听懂”面试官的问题而胡乱回答。
吴军举了一个例子,他在 Google 与腾讯面试别人时,常常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开始问起
“给你一堆非常非常多的杂乱无章的数字,如何找到中位数?”这个问题哪怕对于没有学
过写程式的人来说都非常简单,只要将这些数字从小排到大就好了。但是,这个问题真的
这么简单吗?事实上,在这句问题中有个关键词“非常非常多”,在这种状况下,给数字
排序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如果面试者对于 Google 或是腾讯有所了解,就应该知道那些
公司要处理的数据量远非一般公司可以比拟。因此,那些看似很直接,在小公司或许可行
的方案,拿来处理 Google 或腾讯的数据根本不可行。
面试者如果能想到这一层,就会知道吴军期望的好方法绝对不是排序,而是更高效的解决
方案。有经验的面试者会想一想这个问题背后的意图“面试官为什么问这个看似简单的问
题?”、“通过这个问题,他想考察我哪方面的知识或能力?”而没有经验的面试者会不
假思索地给出直接的答案:按大小排序,然后把中间那个数挑出来。
当然,面对难题很有可能没有办法当场给出回应的,但有经验的面试者即使不能马上想出
答案,也知道面试官并不期待一个不费脑筋的笨办法,这类人往往会说“我知道将这么多
数字排序绝不是好办法,不过他在万不得已时算是一个笨办法。能否给我两分钟时间仔细
想一下?”而这样的表述恰好是面试官想听到的,因为这不仅说明面试者“听懂了题目”
,更可以创造“有效的交流沟通”。
那如果两三分钟后还是想不出答案呢?这时候有经验的面试者会主动寻求协助,比如询问
能否给一些提示,而没有经验的人则会自己死磕。面试说穿了就是实际工作的一次预演,
一个人能在第一时间理解领导和同事的意图,独自圆满地解决问题固然很好,但更多时候
,我们需要透过不断和别人讨论与交流,才能越来越深刻地理解问题,进而找到越来越好
的答案。
那些刷题库找到完美解答的人,在这个问题之后往往会面对更深入、更困难的情境当中,
因此刷题库的行为在有质量的面试里是不会有太大的成效的。所以要注意的是,关于网络
上那些面试大全,也许准备面试的大方向是对的,可是如果连面试的细节都一一搬弄网络
内容的话反而会弄巧成拙。吴军说得好:“当满大街都是某种技能的培训班时,这种技能
的时效性早就过去了”同样道理,当满大街都是那些相同的面试细节的时候,这些细节就
往往不会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了。
#寻找快速变化中的永恒
你们是前沿科技的研究者吗?如果有持续在关心前沿科技的话,应该对这几年技术快速变
化的现象并不陌生,当世界热衷于社交媒体的时候,区块链就萌芽了;当大家开始研究区
块链的时候,旁边的大数据正在大红大紫;当大数据看似应用已尽的时候,AI 和 5G 像
是回魂丹一样地冒了出来;当这些名词都在每个人心中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记得几年前超
级火的 3D 打印呢?
这个世界在快速的变化,有句俗话是这么说的“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不停改变。”那要
怎么在这个不停改变的时间站着脚步呢?吴军引述了贝索斯的话: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吴
军用 IBM 来为这句话做说明。在很多人看来,IBM 是一个不断转型的企业,说出来你可
能会不信,IBM 身为目前世界前几大生产并销售电脑硬件、软件,还有提供网络代管、系
统架构等等服务的公司,在一开始却是“打印机公司”、“唱片公司”与“计算表公司”
的合体公司(IBM 的前身为 CTR,也就是 Computing Tabulating Recording)。
从上路的起点出发提供办公设备,到后来的计算机,再到软件和服务,看起来改变剧烈,
但其实 IBM 商业模式的核心并没有改变,那就是一切围绕“服务”展开,更具体的讲,
是针对“企业级客户”的服务。IBM 早期的打印机产业早就不复存在了,大型计算机也几
乎看不倒了,甚至连储存、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业务也分别卖给了日立和联想。但是 IBM
并没有因此消失,它只是不断地变换服务的内容,只要全世界的服务业还在,那 IBM 就
有生意。
IBM 带给我们的智慧就是在变化中寻找不变,或著说是“以不变应万变”。但所谓的“变
的”跟“不变的”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目的”。很
多时候,一个需求是刚性需求(即需求弹性较小的需求,白话来说就是必需品),但是这
个需求的解决方案就不一定是刚性需求了,用其他手段解决问题,有时候甚至能解决的更
好。举例来说,美国的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每年都会勒令下架一批药,这些药除
了个别药品是因为副作用大之外,大部分是因为没有用途。的确,治疗相应的疾病是刚需
,但是某一种药却未必是。
很多人混淆了技术在目的和手段之间应有的位置,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让我们再用网购
举例说明吧,网购之所以兴起,并不是因为它很好玩,是因为它价格低而且省时间。有人
说网购改变了人们购物的习惯,以至于很多人不太逛商场了,这句话不假。但是购物习惯
能从逛“商场”变成逛“网”,就能从逛“网”变回逛“商场”。我们时不时仍然会看到
这样的景象,一群人为了买限量的特价商品排队了一两小时,这就是逛网的行为变成了线
下排队。为什么呢?因为购物这个需求隐含着“低价”与“方便”的条件,而当商场的“
低价”诱惑更胜于网购的“方便”时,自然线下购物的人潮就回来了。
爱因斯坦说:“真理就是在经验面前站得住脚的东西。”这句话属实不错,以上述“线上
或线下”的讨论来说,一个商业模式是否可行,并不在于技术含量的高低,而要看能否让
商品更便宜,购物更方便,因为综观商业历史,会发现便宜跟方便才是人们挑选购物方式
最重要东西。在未来,我们还会看到很多把技术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的发明,还会看到一
些人为了改变而改变。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定力,相信真理就是在经验面前站得住脚
的东西,坚持往好的方向改变,就能远离失败,就能离成功更近一步。
心得
我会把《格局》一书推荐两种人,第一种是知道吴军而且喜欢吴军的人,这一类型的朋友
可以很好的吸收吴军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智慧;第二种人是崇尚菁英主义,对于那些位处高
处的人有着尊重之心的人,这一类型的朋友会相信吴军说的道理真有其事,会愿意吸收吴
军想带给你的观念。为什么会说只适合这两种人呢?因为《格局》这本书大至上来说可以
看作吴军整理过的笔记,在笔记之中并没有很严肃的引用实验或论文去证实其中的概念,
所以如果不是这两种类型的人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大的可能出现“为啥?你讲的一定
对吗?世界跟你说的很不一样拉”等等想法。
回到这本书的内容吧,碍于篇幅我只打了两个我最爱的主题,但其实给我很大感触的主题
还有很多,例如“在听到反对意见前不要贸然行事”、“以正合、以奇胜”等等,而九大
部分中我又最推第九部分“未来的法则”,里头讲述了“免费时代”的特性以及突破口,
很值得一看。不过念完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像
吴军这种见识多广的人,像是书中提到的“但凡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通常都没有见过真
正聪明能干的人”阅读完本书,你能在字里行间体会到真正的聪明能干是怎么回事。
不过这本书好像只有简体字版本,如果有有兴趣的朋友就只能将就一下拉。另外,这周我
自己制作的 Podcast《志瓜说 话》也有引述《格局》一书的内容,讲的是“量级的意义
”和“做事的方法”,欢(拜)迎(托)大家通勤时或有空时听一听!接下来的内容是章
节笔记,不希望被暴雷的朋友可以先挑过了。
章节笔记
#第一部分 人生的格局
第一句 上帝只垂青主动的人
* 主动创造条件,在越不利的情况拥有主动性的人越能站到最后。本章以马云的阿里八八
举例,在阿里巴巴之前中国有一个倒下的平台“8848.com”创始人在公司倒下后说“中国
不具有适合电商生存的土壤”,没有网上支付、没有信用体系、没有物流系统。但马云在
创业的时候面临一样的挑战时,他并没有选择“接受”,反而选择主动创造,没有网上支
付,那我们自己做,没有好的物流,那我亲自去和物流厂商谈判。要知道,到了关键时刻
,只有主动做事,奇蹟才会发生。
第二句 在听到反对意见前不要贸然行事
* 最后一段提到“如果一件事大家都觉的有好处,我通常就不做了。那些事情,要么有大
家都没看到的风险,要么众人都觉得有利可图,但其实已经没有利润空间了。”我觉得异
常有道理,像我自己做 Podcast 虽然起头时不是跟风,但节目播出时已经身处一股强烈
的涨潮之中,有必要检讨自己在做决策时的思考路径。另外本章有一句我很喜欢“真正能
颠覆大公司的新公司,一定是使用没有被广泛关注到的技术,以至于大公司对此有知识盲
区的公司”,边缘创新往往具有最大的杀伤力,这是每个创业者除了不要跟风之外要知道
的最重要的铁则。
第三句 分享利益,独立决定
* 独立决断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责任。当每个人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时,决断就不难了,效
率也就提高了。不需要每件事情都用民主程序征求意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承担责任
、果断地做出决策是我现在需要学习的态度。
第四句 不要因为小恶而忘记大善
* 礼记中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就能解释这章的内容。吴军说当
人与人之间感情谈得少,利益谈得多的时候,就容易做到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而不会因
为自己正确、对方错误就逞一时之快。
第五句 勿因人之短护己之短,勿以人之短炫已之长
* 很基本的法则,就事论事是每个人生活的基础。在菁英日课中,万为纲也谈过什么事就
事论事,可以参照阅读。
#第二部分 命运的力量
第一句 尽人事,仍需听天命
* 认知到世界上有不确定性的存在很重要。运气在见识之上,见识在才能之上,所谓尽人
事,就是把才能跟见识历练的透彻,而听天命指的是在运气方面遵守上天的安排。不要认
为自己可以操控一切,人外永远有人,天外永远有天,世界上一定有你没有遇见的黑天鹅
存在。
第二句 问心无愧是稳得的报酬
* 身处悲剧时该如何面对,在怎么要都得活下去。有人这样说,制定计画时要分成乐观、
正常与悲观,那在做悲观预测时要用什么心态呢?本章说明以尽人事的心态去做,并且不
要预期过多的回报,成功可能是运气,失败也许是命运,只求努力过后我们一定能拿到手
的是问心无愧。
第三句 好牌为什么会打烂
* 本章以《红楼梦》中的晴雯为例,说明为何一个原来受宠的人最终会被撵出大观园。第
一是所处位置尴尬,在宝玉身旁没有可以做的事;第二是不清楚领导自己命运的人是王夫
人而不是老太太和宝玉;第三是人要有忧患意识,没事不要惹事,晴雯太容易做一些踰矩
的行为了;第四事一个人要对不如自己的人,尤其是下属友善;第五,虽然说单纯不是错
,但是会吃亏的,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不懂事承担后果。
第四句 在哪座山唱哪山的山歌
* 专业才是成功的要素。够专业,才能认清时代的侷限、才能了解目前为止的所有已知方
式、才能合理了组织这些已知促成新的未知。莱特兄弟针对飞机的每一项特质都做了无数
次测次,这就是专业度的展现。选择正确的,也就是专业的方式做事,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
第五句 舍得止损,才能斩断厄运
* 很久以前听过一句话:一个失败或厄运不会影响你的心情,但一连串的失败与厄运很可
能会摧毁你的心态。这章说明了失败与厄运其实会像雪崩一样的产生连锁的蝴蝶效应,在
面对厄运时应该找好停损点。就拿赌博来举例吧,应该设定输了多少出场的金额,而不是
一直觉得自己下一盘一定能回本,那种自己为就是一种高傲,一种不懂得认命与不懂得敬
畏上天的高傲。
#第三部分 生活的节奏
第一句 要思考,就需要慢下来
* 停下你手中的事,无论是看书、滑手机或是工作,然后们心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吧
,太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忙碌的理由。上面这句是从大尺度看的,接下来从针对每件小尺度
事情做决策时,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思考很重要,尽量不要在晚上做重要的决定,好好休息
一个晚上,给隔天的自己完整的权衡时间是比较好的作法。
第二句 不要成为积极的废人
* 成语“南辕北辙”原本的意涵就是这章的内容。不要假装努力,像是《从零开始的异世
界生活》王选篇中的男主角,伪装勤勉是不会获得奖赏的。把节奏慢下来,平心静气的接
受多方意见,然后思考自己的初衷,再继续向前进。
第三句 休息的意义
* 休息指的是放空或自我精进或旅游,而不是看电视打游戏。这章的内容可以配合《菁英
日课》第一季中的《科学休息法》一起阅读。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这句话没有错,但
是所谓的“休息”也有所规范就是了。
第四句 一生要做的 5 件事
* 值得参考的五件事,总是是要不枉此生的。做到第一件事与没做到会有截然不同的价值
观,俗话说的好,屁股决定了你的脑袋,有些事情真的得经历过才会知道;第二件事就不
必多说,在年轻时去闯荡是最适合,成本也最低的时间;第三件事有点像创业时要问自己
的问题:“你的公司能为社会解决社么问题”;第四件事指的是人应该有核心价值,有一
个坚守的原则才能临危不乱;最后一件事情则是将自己的小我意义放大成大我,你我都不
是社会上的螺丝钉,就算是,也得是那颗缺了我们整个机器都得停摆的重要部件。
第五句 幸福的蓝色地带
* 幸福来自追逐明确的目标。幸福与否的因素有环境与人为,环境的因为往往塑造了个人
针对幸福的感受,但无论是哪一种幸福,基本上都来自人们自身有脚踏实地的梦想,这个
梦想是可以透过努力实践的。人一辈子最看重的东西是目标,既然是自己订的目标,而不
是被迫而为,那么在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上,即使有艰辛也是愉悦的。自己在实现了目标
后,必然有自豪感。
#第四部分 职场的心法
第一句 职场沟通从面试开始
* 面试的注意事项都在这一章了。重点在于面试者应该要换位思考“为何他要问我这个问
题”,而在思考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问题背后代表的立场“面试不是考试,是工作的一次预
演”。把握这两点,就能掌握面试的基本心态。其中“最糟糕的问题是没有听懂面试官的
问题而胡乱回答”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啊,有一次实习面试就是因为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充足
,甚至自己为自己拥有一些别人看来根本不是优势的优势而被刷掉了。
第二句 透过沟通展示你的价值
* 这一章是更多的面试细节。看完这一章我突然联想到“谈判”。在《Getting more》中
提到谈判的 12 项标准:“目标至关重要、要以对方为主、要动之以情、要因地制宜、要
循序渐进、交换评价不相等的东西、找出对方认定的标准、保持透明与建设性、随时沟通
与开诚布公、找出真正的问题、接纳彼此的差异、做好准备(列出清单)并且事先练习”
完全符合这一章的内容。
第三句 三种好公司与三种职场聪明人
* 本章以一间公司面对三个面向的零和博弈譬喻一个人在职场上应该如何进取的状况。最
后一句说得好:如果想脚踏三条船,最后不免掉到水里去。先发现自己的特长以及喜欢的
相处模式,并且在三个角度上确保其中一个的稳定发展是比较可行的做法。
第四句 沟通的带宽
* 本章以科学原理说明沟通的基本面。其中《通信理论》我从来没有接触过,感觉可以买
一两本科普书来看看。再者这一章讲的东西其实很基本,就是在沟通时必须注意这个沟通
是否有效,就是自己理解对方几成的含义,而对方又有多清楚自己想表达的事情。一次讲
一件事情,或是以两者都共有的经验或是世俗大众的标准下手都是不错的方式。
第五句 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战术
* 本章以六个规则说明有效沟通的注意事项。这章提到面对面沟通是最有权威性的方式,
我自己则认为面对面沟通也能观察到许多其他的资讯,例如表情或肢体语言。我觉得这章
的内容可以归类为“正式的沟通”,如果是朋友之间的话是可以不用拘泥在这些细则当中
。
第六句 腐食者的作用
* 本章讨论腐食者,或著称为专门做空其他公司的人。吴军介绍了两间以做空中国概念股
而成名的公司,并且将其做空的逻辑以及手段细细拆解。最后吴军下了一个结论,尽管他
自己是不喜欢这些腐食者的,但这些人对健康股市的利大于弊。这有点像市场的一种淘汰
机制,原本会被做空的公司就不太健康,因次才会被盯上。
第七句 如何避免被腐食者盯上
* 本章介绍了如何不被腐食者盯上的规则。就像秃鹰不会吃健康的牛,腐食者不会对有价
值或具有潜力的人下手,我认为本章举例的五种人可以用上面这句话概括,同时我也为这
一章下一个总结: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第八章 如何识别和防范小人
* 本章介绍小人。小人跟腐食者不一样,腐食者对整体有意,但小人却对整体有害。小人
最明显的特征是会从你的短期利益出发,然后做出伤害你长期利益的事情,因此在事情败
露之前人们通常还认为小人是自己的挚友(例如卖直销给老人的那些人,老人都认为他们
很关心自己)。本章以三句话教我们判断谁是小人,然后再以三句告诫提醒我们如何防范
小人。我自己的想法是要理性看待每段人际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要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
不做出踰矩的事情。
#第五部分 智者的见识
第一句 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 本章以巴菲特挑股票的原则类比交朋友的原则。巴菲特是著名的价值投资奉行者,但他
是怎么观察出一间公司的价值呢?又怎么样的公司才算是有价值的呢?本章给出了答案,
分别是长期观察以及对股东好的。拿这两著原则类比交友或是工作的话,在长期筛选人际
关系或职位时,应该特别珍惜与注重那些对自己好、有长期发展潜力的。
第二句 我的 5 位恩师
* 阅读本章的时候让我想起高一补高伟的时候,高伟说的一句话:“老师这个词是只有你
认为这个人足以成为你的老师后才给出的尊称”。一个好的老师会带给学生除了专业技能
之外的其他感触,而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生或是学习者,将老师视为引导者或是上司产
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吴军以自己大学与硕士的学历举例,感谢了当时各位导师对他的
种种要求,并且说明这些要求都是后来成就他的原因之一。
第三句 一张纸决定我们的高度
* 本章介绍吴军遇到的一个贵人,而这个贵人教会吴军的东西叫做大气。大气是一种格局
,简单来说就是 Something bigger tha yourself,有一些远大的目标,以自己程度之上
的生活做努力,而不要只看着眼前的蝇头小利。
第四句 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着,快乐着
* 本章是吴军研究第欧尼根一些事蹟后的一些感想。犬儒学派我早仰大名,但从来没有认
真的研究过,可以找一两本科普书籍来看看。不过我看完这张后觉得蒂欧尼根这个人带来
的启发就是“尊重”。仆人的故事是尊重他人、请皇帝过来的故事是尊重自己、厌恶战争
式尊重人际关系,不知道之后看完第欧尼根的故事会不会有其他看法?
第五句 拥有智慧,更要拥有勇气
* 本章以班固以及谢道韫为例,说明勇气的重要性。勇气不是敢于犯险而已,勇气是基于
自己的“正确”上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第六部分 心智的成长
第一句 如何成为精神上的自由人
* 本章的主题以是否该学习通识课为起头,说明人应该多阅读经典文学,因为经典文学中
包含了许多细致描绘的人性,阅读这些人性能够很好的培养一个人的性情。我自己觉得文
学能陶养性情,但所谓的气质真的能从多阅读中培养吗?又怎么样才算“阅读好”一本书
呢?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主题。
第二句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 本章说明教育孩子时的方针。小孩,特别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时常跟父母在沟通上出
现“代沟”。这种代沟一般被称为叛逆期,但为何会出现代沟呢?本章以小时后崇拜超级
英雄(孙悟空),成年后却崇拜其他小时后不崇拜的对象(唐憎、沙悟净)为例说明。最
后本章提到成功为成功之母的概念,父母不该为孩子许下一个庞大的愿望,而应该在有限
范围内订定具体目标一步一步达成。
第三句 成就的量级之差
* 本章介绍了成功的公式。成功 = 成功率*影响力*速度。这一章算是让我大开眼界,常
常听到别人说眼光要放远,那到底是多远?远这个字似乎表述的不太精确,应该说要把眼
光放在大量级的层面上。本章还提到了处理事情的方式,其中的判断准则类似于《与成功
有约》中提到的,先处理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
第四句 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
* 本章说明了如何把事情做好的方式。很多事情都是常识,不过能把常识以一种具体化、
模型化的方式叙述出来让人意识到的话,这个常识就会是很有用的知识,本章的内容很好
的说明了这道理。怎么做好事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基础,也就是自己的能力。要提高做
好事情的效率,提高自己的能力是最快的方式。其次是要了解这件事情的极限,不要做一
些天马行空的事情,事情最多只能发挥到什么程度。最后则是在基础跟极限之间,建构一
条具体的阶梯了。找不到上下的两条线,就是蛮干、傻干;找不到中间的第三条线,就永
远只能纸上谈兵。
第五句 避免失去朋友的方法
* 本章介绍与朋友相处的方法。在这一章节吴军讨论两种类型的朋友:合作型与依赖型。
注意的原则很简单,合作型的朋友需要注意界线、依赖型的朋友需要注意平等。本章提到
创办公司一开始就必须将利益说好、以及不要答应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这些准则都是
我这一年来有共鸣的,最后提醒自己一句,做人需要有原则,拥有原则往往是处理好人际
关系的第一步,套用一句本章的话:朋友的合作关系是有维度的,不是全方位的。
#第七章 悲观与乐观
第一句 为什么悲观主义会盛行
* 本章叙述悲观主义的几个缘由。第一,人的过分自信以及由此造成的与现实之间的反差
;第二,坏消息总是被不断放大,第三,越是与众不同的说法信息量越大。这三个理由都
来自人性的弱点或盲区,其中吴军以飞机失事与车祸的举例说明第二个原因,这在《黑天
鹅》一书中也有提到。最后,不能说悲观主义毫无用处,但是过分奉行悲观主义必成大祸
。
第二句 悲观主义的危害
* 本章叙述悲观主义带来的危害。其中提到中国当时房价高升之前,许多人都认为中国的
经济会破灭,但当时有投资房地产的人如今早已致富。还有那些在虚拟货币一出现就压下
全部身家的人,也是悲观主义带来的“怀疑论”的误区,如果区块链真的是跟互联网一样
是跨时代的技术,那么影响世界的时间跨度也应该长达 20 ~ 30 年,如果区块链只是一
个转瞬即逝的机会,那么他就不是新兴技术,而是末日技术。
第三句 我们为什么怀旧
* 本章说明“今天比昨天更好”这个道理。在《心流》还有逻辑思维的节目中都看过这个
话题,总地来说,退回旧生活是不切实际的。那些希望或崇尚过去的人,都忽略了现代在
各个维度都更进步的事实。
第四句 以正合,以奇胜
* 本章说明,以常态的方式活着,并且在时代更迭之际掌握非常态。这章最让我惊奇的是
以时间段的长短对世界下了一个结论,我们常常听到“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其
实并不完整,应该加上一个“在无限长的时间中来说”。世界是有惯性的,从来没有一个
引爆的瞬间,改变都是渐进式的,也许是三年、五年、十年,这段时间对于整个人类历史
来说的确很短,但对身处那段时间的人来说,其实每天都差不多。
#第八章 文明的对撞
第一句 欧洲文明的起点
* 本章以理解一个民族文化之根才能真正理解一个民族作为起头,讨论了为何西方世界国
家如此注重商业,而东方的大陆国家却不重视的原因。这章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角度:
以整体文化解释现有现象。
第二句 人如何变成文明人
* 本章以广汉地区土匪自治的故事为例,说明野蛮人不懂得遵守规矩能带来长期利益,总
是破坏规矩注视著短期利益。这一章给我的感触是那句“社会的进步不怕速度慢,就怕一
遍一遍地推倒重来”无论是法国的三次革命或是近代中国史的种种革命,都有种想“破旧
立新”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失败的关键之处,与之相对的成功革命自然当推英国的“光荣
革命”。
第三句 缺乏危机感的后果
* 本章以希腊为例,说明为何古希腊如此繁华但现在希腊却负债重重。值得一提的是,希
腊人民根本不觉得自己生活的不好,政府也不觉得。吴军把希腊不再光辉大致上归类在“
失去身为商业中心的角色”后又拉不下面子,之后的商业中心例如西班牙、英国也都有类
似的现象。另外,本章的概念也说明一些摆在以前很高尚的态度放在现代也许不太恰当,
例如古希腊的人工作之余常常聚集聊天,因此产生许多哲学学者;但这种现象放在今天,
就是人民不思进取,无心工作的表征。
第四句 从《红楼梦》看中国商业文明
* 本章以红楼梦为例,说明东方的农耕国家与西方的商业国家有何差异,以及近年来的冲
突大多可以追朔到这些差异身上。本章还分析了近三代中国企业家的转变:从国有改革到
现在近似西方的创业公司。这样的现象说明了农耕与海洋商业的隔阂正在透过全球化减少
。
第五句 为什么中国最有希望
* 本章以中古欧洲的历史为例,说明为何中国会迎来新一波的兴盛。大概的概念是,假设
A 先巩固了利益,然后有 B 在做牛做马,可是当某天 A 突然需要更多东西的时候就会
向 B 借贷,久而久之,A 成了做吃空山的人,而 B 成了创造财富的人。像是当初英国的
工业革命,在英国内部的工业化进展非常迅速,但后来英国本地几乎没有这些工厂了,工
厂都外移到美国或是其他殖民地。而之后的历史大家都清楚,在二战后英国就开始向美国
借贷,国力也开始出现逆转。
#第九章 未来的法则
第一句 未来的八个特征
* 本章以伊藤穰一《爆裂》一书的内容,简介未来拥有的三个特点,以及因应这三个特点
出现的八个指南。我自己的收获倒不在这八个指南的细节,而是“产生指南”的想法。要
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做确定性的事情,那么这个确定性必然就是一个方针或是大指向。
第二句 寻找快速变化中的永恒
* 在快速变化中寻求不变,就必须了解变化的是技术与手段,不变的是需求与目的。例如
购物,从实体到虚拟,从线下到线上,很多人会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购物型态。但是网购能
够兴起,是因为他价格低、省时间,并非因为他很好玩,只要线下的销售能够更低价或是
更方便,那么线下生意会再度兴起。要记得,购物是需求,让购物变得更方便与便宜是目
的,网络只是一个手段,
第三句 优质的才是稀缺的
* 关注不值钱,重要的关注才值钱。这一章讲的内容是在告诫人们不要追逐无谓的名声,
所谓的名声应该是依靠个人提供的价值转化而来的,所以吴军建议在评价公司表现时不要
看关注度,要参考 ARPU,也就是每个用户带来的收益平均值。
第四句 免费时代的赢家和输家
* 本章说明了何为“有用”的讯息。有用不等于有价值,有用等于的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价
值,也可以说是“稀缺性”。吴军用了一个故事说明,在 Google 的办公室总是放著许多
价格不便宜的零食与饮料,有一次有一位大学教授去参观就不禁感叹:“在学校办公室放
零食很快就会被扫荡一空”,而吴军说明这是因为零食在学校有稀缺性,但在 Google 中
没有。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完全照抄他人的内容是没有意义的,会爆红的是创造新价值的
人,而不是照搬别人价值的人,就像法国那句俗谚:第一个说女人是花朵的人是天才,第
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
第五句 超越免费的五个法则
* 免费是一个互联网创业者的敌人,但只要清楚免费的特性进而改善就能立于领先之地。
免费的最大特点是易于复制,因此本章从不易复制的方向着手,说明五个难以复制的特性
:时效性、个性化、可用性(易理解性)、可靠性和黏性。我觉得还是回到那句话,重要
的不是你获得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创造了什么价值。
第六句 信息时代的定律
* 李嘉图定律在信息时代被放大在各种面向,赢者都吃的状况越来越明显。换个说法,就
是信息时代让世界的偏向从“平庸世界”往“极端世界”走。技术与经济的进步不会让资
源更加平等,吴军以学校为例,现在的大学数量是以前的好几倍,但好大学就只有那几间
,入学率也没有大幅度的提升。李嘉图定律告诉我们的是,卓越是稀缺的资源,要在每个
领域做到前三,第一更好,前三之外的名次根本没有议价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