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第一次来书版发读书心得,有看了版规发现似乎没有规定
"读后感" "读书心得"这类的文章,有什么一定要填写几种大项,或者有制式的范例等
版上的心得内容,大家的文体也都不尽相同,不太确定大概要什么顺序写才好
如果哪边不太ok需要修改、或者要增加什么会比较好的话
也请不吝跟我说,谢谢~~~
(以下故事世界观有据透)
《被谋杀的城市》读后感
作者部份:
THE CITY & THE CITY 作者柴纳.米耶维(China Mieville)
这是他的第七本著作,但似乎不是前面的每一本都有在台湾上市出版
在开始打读后感之前有先大概浏览了一下作者的介绍
前面六本著作的风格似乎都是走奇幻怪异风格,但这本第七本却没有熟悉的味道
他原本的读者粉丝们也因为没有这熟悉的好滋味,而感到可惜
这是我看该作者的第一本书,算是运气好吧
在奇幻怪异的风格上,没有认识没有期待没有伤害
可在读完全书后,我只觉得他的故事背景设定,之于我原以为的警察办案推理小说来说
也已经足够奇幻怪异了
书中背景部份:
书中的世界观是这样的,有两座比邻而居,甚至少部份真的有重叠的城市
贝泽尔和乌廓玛,以下简称AB两城
A城和B城的人民每天处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环境中生活着
却必须假装没有看见彼此,并严守着一条靠着两边人民想像出来的界线,来划分两边城市
不管是隔壁街道上的邻居这样的距离
抑或是路上开车旁边的车辆,甚至是走在路上擦肩而过的距离
他们都必须在极短的时间,低调且迅速的辨别异己
只要认知到非我族类,就必须视而不见、听而为闻
仿佛旁边什么都没有一样
因为一旦被人发现你直面的看了听了触碰了隔壁城市的人事物
就会被一个神祕"跨界监察"组织处理掉
这是一个不受两边城市法律所规范的组织
行事低调且办事迅速,专门处理一切有跨界违规的事件
他们一般是监视两边城市的界线,随时检查有无发生跨界的违规事项
而当违规发生时,他们会第一时间冲到现场,用最快的速度把所有错误弭平,回归正常的
两
不过也因为两边人民自小被教育要非礼勿视勿听,这个组织的成员也被镀上了一层神秘面
纱
明明看到了,却不能看到,也不能看清楚
一代接着一代的教育洗脑,神秘组织变得更加神秘
可能原本最一开始只有敬畏,并尊重他们愿意处理两边的违规事项而已
但故事进行的时代时,两边人民提到这个组织,已经怕的跟看到XX一样
这本书的故事就是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
书中大意:
建立在这样奇幻背景下的警察办案推理,也因为AB城市长期以来的交流,而让办案的进展
受
不知名的女性尸体,发现的地方却只是被弃尸的场所,不是第一死亡现场
主角柏鲁督察所在的城市只是其中一个现场而已,在手中的线索搜寻未果,案情陷入僵局
却接到意外的线报,指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给他
原来不是他这边太无能找不到事情的全貌
而是他的城市只占了半边,只看见事件全貌的一半,根本理所当然
就在他申请跨界监察组织移转案件未果后
只好自己独身踏上另外半边的城市,翻面他从小早已习惯的视而不见A COPY
变成B COPY,假装自己是另外一座城市的人,想像自己看不见自己原本熟悉40年的城市
对于要重新洗脑他已经被洗脑成功的脑袋来说,根本哭哭
但案件依然是要水落石出
喜欢的部分:
周末两天拼完了这本,单就警察探案的部份来说,线索一环扣一环,剧情流畅逻辑通顺
蛮喜欢作者叙事的风格,周遭景物的描述感觉起来是灰暗冷酷的,很搭故事情节
全书以主角第一人称视角写作,这样的视角通常会看到大段大段的主角内心戏
尤其是走内心戏爆炸多的那种的主角,对我来说,有时候是蛮难整段全部看完的
角色心路历程营造固然重要,但就剧情的推动方式,并非随时都是必须要有大段输出内心
戏
而本书的主角柏鲁对我来说是非常刚好的,翻开随意的两页书
平均下来,我觉得对话占比大概50%,场景阿动作阿剧情等描述大概30-35%,剩下才是内
心?
这样的比例我觉得非常对味
不喜欢的部分:
与其说是不喜欢的部分,不如说是感到有缺憾的部分
虽然案件是水落石出,犯人也绳之以法了,但主角的后续就....
只是这整本书的故事的世界观就是设定成这样
要达成我心中的he,单凭主角一己之力就改变根本就不可能
要真的达成了,才是全书最逻辑不通的地方
看完的当下,内心为主角结局感到不舍
其他:
刚刚一时翻找不到是哪一页了,很喜欢其中一段对世界观设定的对话
其中两位角色的谈话大意是这样
-城与城之间又怎么会有缝隙,可以藏的下xxx
-有的,他们就在我们看的到的地方存在着,就在那些看见了,却也不能看见的地带
看到这边瞬间出戏,原书是作者在2009年写作,台湾在2012年出版首刷
但这样的结论,不就跟我们前阵子很红极一时的"在有跟没有之间"这句一样
有着令人大笑的异曲同工之妙
结论:
因为这本书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蛮推荐
不过它的铺陈节奏跟现在的速食小说比,慢上很多,前面可能会有点看不下去
但对习惯推理类型落落长的人来说,应该是ok的,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