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跨能致胜》专业化的世界,通才如何胜出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0-08-09 08:36:24
《跨能致胜》读后心得:专业化的世界里,通才如何胜出?
为什么“通才”反而在高度“专业化”的时代更具竞争优势?
图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range-book/
这是一本我2020年至今最喜欢的书,它有故事、有理论、有温度,用广阔的视角和独到的
观点,带人们领略“在这个越来越需要超级专业化的世界中,如何获取和培养跨界能力、
体验多样化、探索跨学科的领域?”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我对《跨能致胜》这本书产生兴趣,是因为艾尔文在这本书还没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在
这支YouTube影片里向大家推荐。当时我马上去Audible有声书找了英文版来听,当下就已
经很喜欢这本书。最近采实文化推出了它的中文版,让我更毫不犹豫地收藏下来。
我之所以这么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作者用许多精彩的案例故事,破解人们对“传统成功方
式”的迷思,强调另一种发展路线“跨领域、广泛接触、水平思考”,是这个时代里更有
竞争优势的方法。这种能颠覆旧观点,又带来思考冲击的书,最让我为之着迷。
这本书在说什么?
在读这本书之前,如果你知道作者的背景和经历,你可能会对书中的故事更有感觉。这本
书的作者是大卫.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他曾在知名杂志《运动画刊》担任资深
作家,曾经研究无数顶尖的运动员,试着理解为什么有些运动员就是生来比别人优秀。
他在前一本书《运动基因:非凡竞技能力背后的科学》,探讨“基因”如何影响这些运动
员的能力、动机、和持久力。他归纳成三个因素:“适合运动类型的体态”、“高耐受度
和持久力的心理与生理条件”、“生活在特殊地理环境的优势”。
最让人玩味的是,在他研究这些“先天”基因带来的影响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原来还存
在其他“后天”的因素,对人们的发展和成就,同样会带来决定性的影响。除了原本的运
动领域之外,他延伸探讨了音乐、文学、商业、科技等领域,归纳出一个崭新的思维。
这就是他的新书《跨能致胜》要传达的观念:比起传统认知的“尽早锁定单一兴趣、刻意
练习、钻研专业深度”,退一步来看,“广泛经验、多元涉猎、触类旁通”也是另一种后
天成功的关键要素。
刻意练习不是“唯一”的成功之道
作者从两个体坛的故事,替这本书揭开序幕。
第一个男孩在七月大的时候,父亲就给他一支推杆,十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模仿高尔夫球挥
杆姿势。三岁时学会了沙坑救球的方法,八岁首次赢过父亲。他长大后成为了高尔夫球界
的传奇,是“尽早开始刻意练习”的标准典范。
第二个男孩则大不相同。他在儿时跟父亲打壁球,还学了滑雪,拳击、游泳和滑板。他渐
渐地爱上球类运动,篮球、手球、网球和台球,只要有球都行。他最后在足球和网球之间
选择了网球,在十四岁时进入瑞士国家网球中心接受训练。他成了网球界的传奇,也是“
跨领域致胜”的典范。
第一个男孩的故事,符合我们认识的常理,尽早开始栽培孩子,让他赢在起跑点,透过高
强度的刻意练习,成为领先众人的专业好手。第二个故事则不太容易归纳,看似走了许多
曲折的弯路,在各方面都涉猎过后,才在较晚的时候选择自己的天命。
作者认为:某些专业领域的确需要第一个男孩这样及早起步、专心致志的人,但是我们也
需要更多像第二个男孩一样,广泛涉略、经验多元、观点多样的跨领域人才。
不知道你猜到了没有?第一个男孩名叫老虎.伍兹。第二个男孩名叫罗杰.费德勒。
1.创造力和三分钟热度的关系
这本书的主题和内容乍看之下,是在和《刻意练习》跟《恒毅力》唱反调,但其实并不是
这样。作者给我们一个更宏观的视野,人生应该是多元且丰富的,他鼓励我们“先接触各
种方法,之后再锁定目标,系统性学习,大量投入练习”。最具有创造力的跨能人才,往
往是先广泛、再深入。
人生的前期阶段,尤其是学龄前到上学后,这段时间应该开放孩子探索,鼓励多方尝试,
从广泛的学习中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尤其现在数位科技当道的年代,所有的资讯流通非
常快,让这种学习的方法有了飞跃式的成长。
以前强调一个人要在某个领域非常专精,那是因为资讯和知识或许流通度不够高,跨出了
自己领域之外,要吸收到优质跟精炼过的知识,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知识
唾手可得,诸如纸本和电子书、线上课程、优质媒体,资讯越来越流通。
我很喜欢的《心流》这本书的作者米哈里曾经说过:“最具创造力的人,能看到各领域之
间被其他人所忽视的连结。”因此,掌握到个中学习诀窍的人,就能像海绵一样快速吸取
各种知识,刺激脑内思考,建构出跨领域的思维。
如果你的兴趣很广泛,就利用这种三分钟热度的动力“多推自己一把”。对学日文有兴趣
?与其随便学学,不如设定目标考过N5初级检定。停留在蜻蜓点水式的涉略,不足以让你
体会各项兴趣是否适合自己,也无法培养出足够的洞见。行动才是关键,创造力是透过行
动而催发。
|人是透过实际行动发觉可行性,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建立崭新网络、寻觅全新典范。
2.别担心晚起步,该担心的是停滞不前
如果你在求学阶段或职场环境中,总是感觉到一股“落后别人的焦虑”,你可以读这本书
了解如何化解这股焦躁。作者提到一句《大器可以晚成》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你要
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比你年轻的那些、跟你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人比。”
作者举网球传奇费德勒和印象派画家凡高的故事为例,说明起步晚并非劣势,反而造就他
们最后的成功。他们从经验中,变得更懂这一条路是否符合自己。你该关注的是“当下”
的自己,是否在选择的路上尽了全力?关键不是避免落后,而是避免自己停滞不前。
此外,作者引用《黑马思维》书中的看法,探讨跨能人才善于“关注短期计画,放弃长期
计画”的讨论,让我有所冲击。在我读过的经典商管书《与成功有约》里面,我始终无法
忘怀“以终为始”这个以终点计画为起跑点的概念。
然而,作者却鼓励我们放弃长期计画?我仔细思考这两种观点的矛盾之后,有了不同的体
悟。的确,在这个越趋快速的年代,现在连十年后的工作和生活型态都难以想像,我们更
无法准确预测、也无法完美规划自己的人生终点。
因此,我认为这里的“终”,指的是一种“价值观”的终点,例如诚信、正直、助人,这
种不会随时间而改变的特质。关于短期计画,则是在依循自己价值观的前提下,努力把握
当下“最好”的机会做出最大的努力。别担心晚起步,待担心的是走在偏离终点的路。
|你该比较的是今日与昨日的自己,而非那些与你截然不同的年轻人。
3.这个世界不缺专才,更有价值的是…
你从书中会读到许多跨领域、多元涉略的好处,但是具体而言,套用到我们自己身上的“
好处”是什么?在我自己反刍这本书的过程中,想起一个作者没有特别着墨,我却认为非
常值得一提的关键字:“稀缺性”。跨领域的具体好处,就是提高自己的稀缺性。
举个例子:一个化学老师除了钻研自己的专业之外,如果还具备高超的演说技巧,就成了
化学名嘴。若具备写作技巧,就成了化学名嘴兼作家。如果还具备一些网络数位技能,就
成了网红型化学名嘴作家。随着不同领域的拓展,他会成为非常稀少的人才。
也就是说,当你在某一个领域超越50%的人并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当你在两个领域都超越
了50%的人,你就成了综合这两个领域前25%的人。以此类推,当你在五个领域都超越一半
人的成就,你就能成为前1.6%的领头羊(50%^5=1.6%)。
对一般人而言,最困难的地方是“动手开始”和“坚持达到初步成果”。但当你了解到在
不同领域“胜过一半的人”与“稀缺性”带来的具体优势时,这股克服挑战的动力就会越
显强大。只要投入适当的心力,再踏出舒适圈一些,要胜过50%的人并非难事。
因此,若你很挣扎于成为前1%的专家,不如换个角度想想,运用跨领域的思维方式,去达
成另一种类型的前1%。“跨能”带来的是无比强大的“乘法效应”,具体表现就是你在这
个社会上的“稀缺性”,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独特的“价值”。
|重点是明白“放弃”到底属是于失败的半途而废,还是成功的另辟蹊径。
后记:跨能致胜的最佳武器——阅读
在整本书中,作者讨论了许多跨能人才的精彩经历,那么,回到我们本身,又该如何改变
自己呢?你或许会想,我明天就换工作好了?我明天就开始学别的东西好了?这当然是一
种方式,但我认为广泛地“阅读”,是很常被忽略的重点之一。
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以多元思维模型闻名的查理.蒙格,曾在《穷查理的普通常识》书
中说过,当你开始学习三个以上跨学科的领域,就能进一步刺激思绪、建构多元的思维。
蒙格先生学习跨学科领域的方法?就是广泛地阅读。
在公共卫生领域富有盛名的卡萨瓦德博士曾说:“每天都要读一点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书
。而大多入数人会说:‘我没有时间读那些书。’我说:‘不,你有时间,而且这件事重
要多了。’你的世界会变得更辽阔,或许在某个时机点,你就能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情
连结起来。”
阅读可以让你短时间吸收别人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历练精华,培养不同角度的视野。我们
没办法活过一百遍,但你可以读过一百本书。如同作者所说:“最成功的策略是能把乍看
不同的各种情况连结起来,看见深层结构的相似之处。”
阅读,是你最好的跨能起点。
用Audible听这本书的心得
除了中文译版的纸本书之外,我也透过Audible有声书听完这本书的英文有声书版《Range
》。这本书的说书人Will Damron 口调清晰,声音很有磁性,搭配原作引人入胜的故事,
让整本书听起来就像一部温暖的纪录片。
虽然作者用了很多科普来包装这些轶闻趣事,但他很节制地使用数据和专有名词,听起来
不会吃力,让我很轻松地沉浸在流畅的叙事流程里。推荐这本令人耳目一新、充满启发的
作品给你。
作者: toweldream (æµ´å·¾)   2020-08-09 09:32:00
谢谢分享!从心得中就有不少收获~
作者: jason59420 (帅哲)   2020-08-09 12:18:00
谢谢分享
作者: rkbey (Kai)   2020-08-09 14:43:00
推瓦基
作者: renbo1907 (rb)   2020-08-09 18:50:00
看完推荐决定买书来看,谢谢分享!
作者: RLH (我们很近也很远)   2020-08-10 17:39:00
谢谢分享
作者: hanamuc (椎)   2020-08-11 01:13:00
谢谢分享~
作者: e20021104 (ying)   2020-08-12 13:19:00
好生火R
作者: pinkastro (^.<)   2020-08-23 09:34: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