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版:
https://hwvalon.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14.html
你是一个会说话的人吗?面对这个问题,想必很少人可以给出肯定的答复。我们每个人从
小就开始学说话,学了几十年也少有人会认为自己是个会说话的人,走进书店,随便抓一
本都可能是教你怎么说话的书,到底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说话这件事情很困难呢?在《文案
大师的造句绝学:再理性的人也把持不住》这本书当中,作者提到了一个很细致的观察:
说话的目的,有很大一部份是为了“请求”。仔细想想确实是如此,小至生活中的请求〈
例如说请别人帮忙拿个东西〉、大至影响人生的请求〈例如说面试、求婚等等〉,如果你
的请求很少获得别人的许可,那么你当然会觉得说话是一件困难的事。
这本《文案大师的造句绝学:再理性的人也把持不住》是在2020年出版的新书,作者佐佐
木圭一是位名符其实的文案大师,广告业出身的他获奖无数。但实际上,同样的内容早在
2014年就以另一串书名《一句入魂的传达力:掌握关键十个字,让别人马上听你的、立刻
记住你》出版了。不管是哪个书名,总不难看出台湾出版商浮夸的创意,但是其实日文的
原书名非常简单,翻成中文就是“表达方式占了九成”,就只有这样。回归正题,为什么
我们会觉得说话很困难?为什么我们的请求老是被别人拒绝?重点并不在于我们请求的内
容,而是在于:我们如何表达我们的请求?
作者说到,如果我们想将别人的No改为Yes的话,基本心法就是以下三个步骤:
1.不将自己的请求直接说出口
2.考虑对方的利益
3.将自身的请求与对方的利益合为一体。
举例而言,假设今天你想要邀约心仪对象吃饭,如果你直接对她说“请和我约会”,那么
对方会答应的机率几乎是0,因为你只想到自己的需求,完全没考虑到对方。这道理听起
来很简单,不过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却随处可见:对你任意使唤的上司、出国时要你帮忙
代买一堆东西的朋友、经常要你顺便帮他跑腿的同事…,也许你会一时忍让,但你绝对不
会想和这样的人深交。所以,回到刚刚的场景,想要邀约心仪对象,该怎么做呢?按照作
者的作法,他会建议你先了解对方的喜好。譬如对方喜欢吃法国料理,你就可以先查查哪
里有好吃的法式餐厅,然后再问对方要不要一起去吃。如此一来,你就不是只有提出自身
的需求〈想约会〉,你是考量了对方的利益〈喜欢法国料理〉,再把自己的需求包在里面
。这样一来对方点头的机率就会提高。说白了,就是投其所好,当然这是个很简单的举例
,作者的3步骤还可以再细分为5个重点,不过我自己读完之后,对于其中3点感触较深,
以下分别一一作介绍。
1.投其所好
除了上面所举的邀约的例子,这个投其所好更进阶的应用是:如何将一件看似不好的事情
换个说法,让它听起来像是个好事呢?譬如说,假如你今天是个汉堡店的店长,客人来跟
你买汉堡,你告诉他:“店内人手不足,请您稍待四分钟”,客人听了肯定不太高兴,因
为这句话当中仅有店家自身的情况,而没有客人的利益在里面。如果换成是“因为餐点是
现做的,请您稍待四分钟”听起来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另一个例子是,搭飞机时,我们
都知道,下机顺序是前排乘客先行,后排乘客居后。站在后者的立场而言,内心必定多少
有些埋怨:为什么明明是付了一样的钱,我们却要等比较久才可以下机?这时,如果机舱
内的广播可以这样告诉乘客:“前排的旅客,请您按部就班下机;后排的旅客,您有比较
多的时间,请您慢慢准备”,在这句话当中,“要等比较久”这件事变成了“可以慢慢准
备”,给人的感觉是不是就不同了?这就是投其所好的进阶版,把坏事说成好事。
2.避其所恶
与第一项相反,这一项要思考的重点是:对方讨厌什么?我如何透过对方讨厌的事物来达
到目的?书中所举的两个例子都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一例是,公园中我们经常可见“请勿
践踏草坪”的标语,但是好像作用都不大,有些人甚至会刻意捣乱跑进草坪中乱踩,为什
么会这样?因为草坪被践踏,与游客其实毫无利害关系,他当然就不会当一回事了。但是
如果今天把标语改成“此草坪有喷洒农药,请勿进入”感觉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它的潜台
词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请勿践踏草坪。这样一来,践踏草坪变成是危害游客自身的行
为了,他极有可能就不会这么做。另一个例子是,有去日本旅游过的人都知道,日本的许
多地方经常可见“小心痴汉!”这样的标语,但是作者说这样的标语效用其实并不大,因
为它针对的是可能受害的女性发出的警告,对于犯罪者并无吓阻作用。那么要怎么下标语
才有效果呢?书中有一个实例是这样的,某个地区的人们就写:“感谢各位居民同心协力
,此区已经成功逮捕多名痴汉,守望相助力量大”。据说改成这样的标语后,该区的痴汉
犯罪率大幅下降,很明显的,这个标语透露的讯息是:在这个地方犯罪会被抓喔!“被抓
”就是犯罪者所讨厌的结果,所以自然也就能起到吓阻作用了。
3.共同作业
人都是有自尊的,当别人用命令或指责的口气对我们作出要求时,我们的感受肯定不会好
,也会产生抗拒心理,同理可证,别人也一定不喜欢这样。因此当你想要叫某人去做一件
事时,比起对他说“你去做!”倒不如改为“我们一起来做吧!”。譬如你的室友总是不
会随手关灯,如果你总是用指责的语气对他说“你要随手关灯啊!”效果可能不会太好,
要是改成“我们一起节约能源吧!”这样的句子,然后当他又忘记关灯时你就帮他关,并
且再次作善意的提醒,时间久了他也会不好意思,就会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了。“我们一
起~”是种邀约的口气,是“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件事,彼此是同一阵线的,没有上对下
的感觉在里面。听的人觉得受到尊重,对于你的要求就会比较愿意配合。
上述这些都是提高别人点头说Yes机率的心法,然而心法还需要有外在的造句能力相配合
。身为文案大师的作者,这一部份当然也是他的拿手好戏,毕竟作者的工作就是“创造打
动人心的词句”呀。在书中,作者提出了5个创造动人词句的方法,这5个方法我认为都很
有效,不过对于其中一种我印象特别深刻,特别想要提出来分享,这个方法就是“对比法
”,而且这个方法也是作者在菜鸟时期,努力记下许多名留青史的金句时所发现的规律。
先看以下这几个句子:
“这不是我的胜利,而是你们的胜利”
“案件不是发生在会议室,而是发生在现场”
“在高墙与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一方”
这些都是广为流传的著名电视剧或演讲中的金句,乍看之下彼此句子结构不相同,似乎没
什么同样之处,但稍微留意就会发现这些句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比”。“我”
对应“你们”、“会议室”对应“现场”、“高墙”对应“鸡蛋”,作者发现了这个规律
后,得到一个结论:对比的句子会带来冲突感、制造张力,使其更容易深入人心。
如果你想要对某个人告白,仅仅需要对他说“我喜欢你!”意思就已经十分明确了,但是
如果你想要让对方印象更深刻,试试运用上叙的对比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喜
欢”的相反是“讨厌”,所以,试着把“讨厌”这个词语加进去的话,可以造出这样的句
子:“我明明想要讨厌你,但我还是喜欢你。”这样一来,“喜欢”的感受是不是变得更
加强烈了?对方感受到的心意,肯定也会更加深刻。再换个场景,如果今天你想要对朋友
义气相挺,表达你是站在他这边的,你当然可以对他说“我是站在你这边的!”光是这样
意思就很明确了,但如果我们运用一下对比法的话会怎样呢?“站在你这边”的相反就是
“不站在你这边”,也就是“敌人”,所以把“敌人”加进去的话这个句子就会变成:“
就算所有人都与你为敌,我也会站在你这边。”这样一来,义气相挺的感觉是不是就瞬间
爆棚了?这就是对比法的妙用。
说到这里这本书也就介绍得差不多了。虽然书中有些技巧让我觉得受到启发,但我仍始终
认为,说话是门太大的学问,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千变万化,还是需要具体情境具体
分析。不过如果要提倡一个表达的原则,我想就是“善意”吧,带着善意向他人表达,对
方也比较有可能以善意回应,事情作成的机率自然就会提高了。至于该怎么让自己的内心
常保善意呢?这似乎又是另一个更大的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