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纳粹掌权》一段真实的故事。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20-06-10 12:42:12
https://0rz.tw/tRwBI
https://www.goodreads.com/review/show/3307539311
基本上,做希特勒与纳粹研究的,通常不可避免都会要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他们是怎么掌
握这样一个高度文明与工业化的先进国家?
试图回答的作品很多,这些年华文圈也引进了不少(今年,2020年,关于纳粹的简体作品
根本是爆发式的出版),但绝大多数都是从顶端的政治层面去探讨,关于“一般德国人民
”是怎么接受这些人的执政,反而比较不被关注。要知道,其实纳粹在最后一次真正自由
的大选里,获得的支持度也并非绝对优势,部分地区甚至一直是偏低的。(希特勒跟戈培
尔就曾抱怨柏林人对他们“冷淡”) 那么,撇开高层政客们之间的阴谋诡计不谈,纳粹党
人在民间究竟做了什么样的活动,他们吸引了那些阶级,是如何号召人们给予支持,并在
执政后彻底支配基层等,都是值得关切的。美国学者威廉‧谢里登‧阿伦(William
Sheridan Allen)的这本《纳粹掌权》(The Nazi Seizure of Power)正是试图回答这些疑
问。
阿伦是美国知名的纳粹研究者,这本书写在六零年代,以德国中部的小镇诺特海姆
(Northeim) 为背景,深入研究档案文件、访谈当地的居民,做田野调查,向读者呈现比
较具草根性的报告,试图以这个城镇如何逐渐被纳粹掌握与统治的经历,来做为一种答案
。这种手法在今日看来可能已经相当普遍,但在当时可是相当“先进”,因此享负盛名,
在学界具有一定地位。
1920、30年代的诺特海姆是个普通的小镇,镇上居民主要是公务员,经济依靠铁路运输,
只有少量的工厂,还有农业。这边的居民有着略为过度膨胀的爱国心与民族主义,各阶级
壁垒分明,而且彼此对立。中产阶级仇恨忌惮社会民主党,欲除之而后快,他们把这个国
家跟自己厌恶的政党化为等同,加以敌视;凡尔赛和约跟经济大恐慌等事件让人们认为威
玛带来的只有国耻与羞辱。而执政党也只是为了权力,勉强守护这个政体,因为这个没有
“革命性”的威玛,未必是其终极目标。在普遍整个德国内,似乎没有人对这本宪法满意
,这是一个“没有民主党人的民主国家”。
然而,如果不是二三零年代的特殊状况,特别是那场遍及全球的大萧条,或许状况还不至
于这么糟。人类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做出的决定,有时候往往是一般时候无法想像的。而当
下(2020)的我们,其实也不是不能体会的。
‧纳粹成功学
作者在诺特海姆的访谈中发现,纳粹在早期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活力充沛”,“积极进
取”,愿意提出各种改革方案,并付诸行动。当然,这是某种程度伪装跟宣传出的。纳粹
党人吸收了大量对社会不满的年轻人,他们无所事事,所以在党的高层利诱下积极活动,
有拼劲。那时候的德国民众热衷于参加政治活动,听取演讲,甚至在不景气的情况下也愿
意支付费用进场。从希特勒开始,纳粹招募培养的许多主讲者,依此赚进了不少收入。除
此之外,他们还办了许多社区性活动,各式各样主题无所不包,既给人深入民众之间的“
关怀感”,又能大发利市狠捞,一举两得。特别是纳粹党采取了绩效制,放手让地方干部
自行其是,只看结果决定升迁,对许多人更是提供了充足的诱因。然后,在政见方面,他
们还懂得“客制化”,依照各地区域情况不同,党纲中什么该强调什么该淡化,随时都可
以调整,非常的有“弹性”。作者强调,当时,中产阶级虽然普遍在大萧条中没有受到太
多影响,可是因为工人们的失业率飙升,社会动荡,让他们对未来非常忧虑,害怕再次发
生革命。而纳粹在此时提出了各种“听起来很动人,但实际研究会发现空洞”的政治口号
,却能够轻易地吸引这些不安的群众。这种现象即便在今日也时时可见,不需太过意外。
不过我觉得纳粹的成功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希特勒的领导。他个人魅力、敏锐
的政治直觉跟敢于下注的赌徒勇气,让他在诡异多变的威玛政坛中无往不利。而社会民主
党等左派则依然群龙无首,各自为政。阿伦在书中屡屡批评他们的无所作为,放任纳粹壮
大,事实上也正是因为缺乏一个强力且有远见的领导者,尽管这些人也意识到了其威胁。
甚至,在纳粹开始使出一些破坏法律体制的流氓行为时,它们依然相对软弱的应对,结果
就是被直接压制的毫无还手余地。历史证明了,非常时期要有非常手段,如果社民党也有
个同水平的领导,或许结果大不相同?
‧纳粹掌权
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之后,要完成彻底的执政,还有一小段路要走。而这段过程,容我引
用一段: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 1892-1984)为了让世人记住纳粹屠
杀犹太人这一血腥耻辱,在波士顿树起了一块纪念碑,碑上铭刻这样一段话:
起初他们(纳粹)追杀共产主义者,
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
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
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
最后,他们奔向我来,
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这段话非常经典。它生动的呈现了,纳粹是怎样利用人们的犬儒心理,把自己的所有敌人
各个击破的过程。纳粹直接动用“国家机器”,直接任意的逮捕政敌,扫除反对者。抗议
他们违法?立刻生一套法律就地“合法化”给你看。过程中,早就厌倦各种政治暴力的人
们全都沉默不语,就这样让纳粹为所欲为,这也是过去多年动荡的恶果。
纳粹党不允许有威胁自己的权力机构存在,要嘛拉拢渗透,要嘛打击破坏。以诺特海姆来
说,他们把所有的民间俱乐部都“一体化”,派人监督,或全面重组改造,纳入党的掌握
范围。公会、学校机构、教会等等,通通都不放过。就此,整个社会结构重组,再也无法
产生足以威胁纳粹的连结,也不会有新的凝聚点。此外,对于人们监控也是很全面的,贫
穷、官僚主义的诡计、暴力跟社交孤立,让所有反抗者不是屈服,就是逃走。一个人因为
在宴会喝醉,模仿希特勒说话被举报,从此人们不敢再随意社交,公民之间不再有信任。
有位社民党父母的小学生跟纳粹同学争吵,被停学。作者说了一段故事让我印象很深,一
位曾是社民党国旗队队员的诺特海姆居民,在“洗心革面”很久后,有天晚上突然一位陌
生人来访,说自己也是国旗队的,正在找同志一同起来抗暴。他婉拒了这个人,只留他住
了一宿。隔天早上那人给他看了自己领口的纳粹党标志。这正是纳粹党统治下的最佳写照

当然,光是依靠“鞭子”是无法稳定统治,纳粹还有给予“萝卜”。通过各种大规模的公
共建设跟扩张军备等种种措施,政府的确逐步恢复了经济,失业率下降了,就算薪资水平
差强人意,至少比没有好。他们也确实成立了济贫组织,做了某种程度的财富分配(至于
纳粹党人中饱了多少私囊,是否真的公平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很多人从中受益,甚至到
了战争后期时,也发挥了效能,让人民非常“有感”。乃至,后来有人对德国民众做调查
,发现仍有不少认为“国家社会主义基本理念是对的,只是走歪了”。
不过这种错觉并非那么全面。纳粹的真面目在他们执政开始时就已经逐渐揭晓,诺特海姆
居民从狂热的政治参与到变的虚与委蛇,党也是心知肚明,但无可奈何。同样的一群人,
曾经对爱国主义盲目,看到驻军热情欢迎,但1939年时却是冷眼旁观,更有甚,当他们发
现自己的亲人被带走且多半一去不复返时,就知道自己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了。战后的诺
特海姆已经今非昔比,可能有点惨痛,但或许是新生的必要吧。
坦白说,这是一本比较严肃的研究,细微、琐碎,但是深入,切中要害,需要对那段时间
的德国史知识的才能阅读。它的一些观点因为被到处引用显得不那么“新奇”,但这正是
论证了其经典之处。个人认为本书跟哈夫纳的《一个德国人的故事》都是非常值得推荐,
“从底层面观史”的作品。
撰写本文的时间2020年,是个注定在脑海中不会被遗忘的一年,我们或许会感觉现下跟一
百年前有许多识曾相似,但历史不会完全重复,幸好,人们也还没有忘记过往的教训。只
是说,如果把它变成政治的口水,又毫无意义了。虽然有学者认为,希特勒跟纳粹是在德
国二、三零年代那种极端的情况下产生的特殊产物可是我们如果不加警惕,是无法阻止有
心人的效法。几年前的那本小说《希特勒回来了》虽然是讽刺性作品,可其中隐喻不应被
忽略。依然有许多政权采用纳粹的手法在治理,它们正在告诉世人,自由仍在被威胁,极
权的邪恶仍未远去。
本书的翻译虽有小瑕疵,但基本上流畅,希望有兴趣的朋友望勿错过,在这个时节点,它
很值得一看。
作者: pahoehoe (QOOわくわくアップル)   2020-06-10 17:27:00
作者: ctra (流风)   2020-06-11 01:06:00
先订定基本法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20-06-11 22:2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