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重读《巨人的碰撞》。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20-05-05 21:50:30
https://0rz.tw/l9SJq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本书了。几年前买的时候,应该是本书作者David M. Glantz的作品初
次引进,而如今现在他的所有作品相信不是已经出版就是在翻译中了。简体书市对
Glantz 重视也不是没来由的。此公年近半百从美军中退役,初次与人合著这本《巨人的
碰撞》就展露头角,声名大噪。此后他关于苏德战争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一部一部冒出,
更是在欧美学界引起不小话题。
Glantz是军人出身,文笔朴实,叙事简洁,分析深入且条理分明,其引用了德苏双方大量
的档案资料,以强大丰富的数据说服读者,更是一大特色。本书是“东线”战争的通史作
品,个人认为两位作者的拿捏的程度很好,这是本既可推荐给新手,对于熟悉本主题的人
也能从引用资料数据中得到满足。
书中的讨论有几点让我想说说。
第一,Glantz提到,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学界忽然兴起了一股学说,声称“史达林本想
先主动发动战争占取先手,德军发动巴巴罗沙只是破坏了这个企图”。作者对这个说法嗤
之以鼻。他认为这只是当时苏联刚刚瓦解,有一派学者为了反对前政权,也为了引人注目
而夸大其词。朱可夫确实在41年中提过对德的作战计画,但史达林根本连看都懒得看。他
太心知肚明红军在被大清洗后的积弱惨况了。伊恩‧克肖更是再三强调,莫斯科拼了命想
要把开战时间拖延,希望至少能再多一年准备,又怎么可能自己先动手?别说这在军事上
会是场悲剧,怕是连政治上都可能让欧美替它们洗白。Glantz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书:《
泥足巨人》(有简中)来驳斥这个论点。
第二,苏德战争在规模上算是世界史上少有的宏大,双方死伤数把台湾总人口弄上去怕是
都还填不满。而整场经过的戏剧变化与曲折,最经典的对比就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第二
次布匿克战争。两边都是有一方占尽先机,但却迟迟无法取得最终胜利,而让对方以空间
换取了学习了反击之法的时间,最终逆转。不过,其实呢,红军在三十年代早期才是领先
群雄的。当时在图哈切夫斯基的指导下,很早就开始展开机械化作战的尝试,并发展出大
纵深作战学说。但这一切却被史达林硬生生地打断,导致红军出现了一个大断层,只能在
战争中付出沉重的教训从头来过。但即便如此,苏联的军工还是开发出了T-34、KV-1等先
进坦克,几乎变成了德军的噩梦。作者说了一段故事:41年初,苏联派军事访问团前往柏
林,要求访查德军装甲部门,希特勒指示要“毫无保留”。结果东道主把四号坦克秀给对
方看的时候,红军人员根本不相信这就是征服半个欧洲的德军最先进的装甲,大发脾气。
然后就换德方一头雾水了,而这谜底要在下半年战场上碰面时,才会揭晓。
其实德国除了在出色的参谋本部,基层实战训练跟装甲作战的经验上领先遭逢断层的红军
外,在这场战争占的优势不大。就算是从后见之明上来看,如果没有在“闪电战”没有迅
速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场战争就容易难以为继。而苏联广阔的领土形成的“距离的暴虐”
,让德军的后勤整个悲剧,而你又是主打亡国灭族逼对方誓死抵抗的战争,要打赢真的很
难。
这边又带到另外一个有趣的点。Glantz 在结论时说了,尽管盟军在西线确实发挥了侧面
牵制的作用,并且提供大量的战略物资支援,但如果没有斯拉夫民族付出了成千上万的人
命,是不可能击败纳粹的。两位作者对于红军的贡献,是不吝于指出的。
《巨人的碰撞》简体绝版久矣,而英文版在2015年出了修订版,两位作者依据俄方释出的
新档案,更新了大量的资料。而就我所知,简体有名的军事出版社指文已经有计画出这个
版本(相信应该是请回两位译者修订吧),大家可以期待。而这间出版社也出了很多Glantz
的作品,之前提到的《泥足巨人》,还有《斯大林格勒三部曲》、《列宁格勒战役》、《
库斯克会战》、《巴巴罗撒脱轨》,这些都收录在《东线文库》里。其实这间出版社真的
出了很多好的作品,翻译品质也都还行,只是价格比较不那么亲民,口袋真的要很深才行

最后一提的是,本书的地图不太行,不过我偷看了一下英文原版也画得不好,希望简体修
订版能够帮忙改正。也许这要求有点过分?
http://www.zven.cn/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