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永远的战争》读后感。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20-04-29 01:12:44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7331519#
自从欧美文明“反超崛起”,用自身的价值定义了“现代性”,然后包装在文明之中,以
船坚炮利向其他各地传送后,除此之外的各地传统文化无不受到冲击,或接受,融合,或
坚持抵抗,总都是要面对。位于“中东”(这个词本身就具争议)的伊斯兰过去跟欧洲相隔
最近,两者之间的纠葛最深。十九世纪以来,牵连着国际战略,资源利益,让问题变得更
加复杂。上个世纪初犹太复国更让整个地区就像火药桶般,动辄要点燃个几回,让纠缠其
中的列强头痛不已。
而这本《永远的战争》,便是一本来自欧美对这个问题尝试做出点回应的作品。是我偶然
在二手书店见到,翻阅了一下,发现是知名的战地记者写的纪实文学作品,于是便带了回
家。自从上次看了《烈焰焚春》后,一直想着要多看这些“接地气”的文字,或许能更加
深入的观察到“中东问题”的实质。毕竟总是看一些通史性的作品,站的点太高了。
作者戴斯特.费尔金斯(Dexter Filkins)的资历甚丰,文笔犀利。本书是他在阿富汗、伊
拉克采访多年见证的种种事迹的纪录,包含着他个人的观察、感想与见解。尽管他并不直
接的评论,但吾人皆知,作者从材料中选择什么呈现给读者,本身就是一种表达。尽管本
书看起来像是一连串不相关的文章的串联,但其实戴斯特在这之中反映了许多他的人间观
察,对于战争这件事情的感触。而个人认为,作者2/3篇幅围绕在伊拉克,核心讨论的是
“权力、稳定、秩序与自由、民主、多元”等各种价值观的冲突。
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政权无疑是暴虐的。作者引述了一个故事,是他采访的一
个人,其兄弟失踪了,遍寻不著。过了段时日,政府官员上门,告知家属说他因为“涉嫌
反对政府”,被处决了;还说“一般是无法领回遗体的,你们算运气好了,只要结清子弹
费就可以”。什么样的政府,可以这样不经公开审判任意处决其公民,还能当作施恩?
然而,作者对于自己国家抵达伊拉克,使用的字眼是“入侵”。他接着描述了两位采访者
的态度。第一位是高知识份子,女教授,富裕,有自己的豪华宅邸与各种收藏等。她因为
战争而不得不逃难,财产都受到了损害,对作者抱怨“你们打倒了萨达姆是正确的,可是
你看看美军把我家弄成了什么样?”。 戴斯特没有回应,但他思考的是这位女教授在前
政权底下是怎么过这样的生活,有些话是否言不由衷?
对照组是另外一位医生,他在医院给作者看了许多夭折的新生儿,他说“萨达姆时代,大
家对政治不满,便把心思花在用心工作。美国人带来了民主,于是大家都随便了,现在缺
电缺水,没秩序,没资源,婴儿死亡率是过去的好几倍。”
“那么,你怀念侯赛因?”
“不,你们做的对。但现况就是这样。”
秩序与自由是否无法兼得?还是只是方式错误?
美国人以解放者的姿态进来时,或许在伊拉克人眼中更多的只是傲慢与征服。这让我想起
了日本左翼学者山室信一在他的那本《满州国的实像与幻象》中,发明的一句“对他人的
无意识过剩”。意即,高高在上的施恩于人,不管对方是否接受就直接期待回报的态度,
这是一种傲慢,而非友好。在戴斯特笔下的伊拉克人对待美国人的感觉,不会比当年中国
平民对待侵略者日本军阀更好。
伊拉克政治本身是复杂的。各部落利益混杂着宗教内逊尼与什叶派的斗争,萨达姆凭著自
身的力量压制,维持着或许是吊在钢丝上的平衡,但美国人看起来就像搞不清楚状况的楞
头青,闯了进来就把火药桶引爆,自己被烧得焦头烂额,也害惨了当地人。
我并不信仰神祕学,但是阅史多年,总觉得冥冥之中多少是有些运气。西班牙当年内战之
激烈,不下今日之伊拉克,但佛朗哥赢得了战争,虽然流了很多血,至少恢复了秩序,然
后他也让国家走向了民主。如果当初一颗子弹了结了此公,恐怕伊比利亚半岛的命运会大
不相同。今天伊拉克的命运或许只能由他们自己去解决,可能再来一位强人才是方法。在
恢复秩序后,赌上点运气,能够像那些众多最终走向民主的国家那样解脱。当然,或许有
人会说国家能够这样赌吗?我无言以对。
这是个人的一点思考。作者在书中对伊拉克问题提出了疑问但不回答,毕竟这只能由只能
留待后人。不过他描述了一位美国军官很有意思。那是一位非常有领袖风范的强人。精明
果断,且能身先士卒,深得属下爱戴,非常现实主义,做事不拘小节,在伊拉克管理时,
恩威并济,让反抗军不敢轻易招惹。但他后来卷入了属下士兵在让“疑似反抗军”的伊拉
克平民致死的案件,最终罢官退役。个人觉得或许这人就是当前这个问题所缺的人物吧,
但他是美国人。
扯远了。
作者最后的一段话相当引人深思:“唯有死者,才能见到战争终结。”表达了他的反战立
场。不过我感触更深的是他另外一个故事。戴斯特是位热爱跑步的人,即使在高温的巴格
达也不间断。有一位看上去不到十岁的伊拉克小姑娘总是跟他一起跑,两人聊起来,知道
她是住附近的孤儿。有次,作者跟她在路边休息时,一位中年男人走过来,抱起了小姑娘
亲吻,告诉作者说不久后自己要娶她。此时戴斯特看到小姑娘眼中的泪光。
我掩卷沉思,叹了一口气。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0-04-28 17:38:00
推推推感谢分享好书!与那么多心得与摘录
作者: eastwinder (口罩侠)   2020-04-28 21:12:00
很棒的心得
作者: aidsai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   2020-04-29 00:48:00
作者: em1234 (em)   2020-04-29 07:02:00
作者: chjghjg9487 (andy9487)   2020-04-29 14:03:00
作者: elfeana (nana)   2020-04-29 14:31:00
作者: Cordierite (罪孽焚城)   2020-04-29 16:59:00
感谢分享
作者: biemelo157 (瓜瓜)   2020-04-29 17:34:00
推推 看一连串原po 的心得觉得好赞
作者: cloning (南部台客)   2020-04-29 19:40:00
中国就有向死刑犯收子弹费的事 像:林昭
作者: greatface (.....)   2020-04-29 22:57:00
作者: psion (psion)   2020-04-30 09:53:00
美国打伊拉克恐怕不是为了铲除暴政吧 呵呵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20-04-30 13:14:00
楼上,谁跟你这样说的?
作者: poototo (poototo)   2020-04-30 22:46:00
铲除暴政是唯一的至高目的,有多少人相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