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举债致富(三)

楼主: hellohero73 (神奇杰克)   2020-04-27 13:07:15
好读图文版:
https://hellohero73.blogspot.com/2020/04/the-value-of-debt-in-building-wealth_23.html
FB: https://www.facebook.com/hellohero73/
【全书重点总结】
压榨性债务
● 尽快清偿压榨性债务,破除月光族的魔障。
● 避免一边努力储蓄一边支付高额的信用卡贷款。
● 确保流动性。帐户必须保留充分的应急现金(作者建议大约7个月所得),以防范不时之
需。
拥有房屋
● 很多人太早购置房屋(同理,也很多人太早买车)。
● 购置房屋如果导致流动性缺乏,那就太不值得了。
● 租赁房屋不是浪费金钱。这是有关风险管理与弹性,运用别人的资金,藉以累积自己
的财富。
● 除非你已经完全没有压榨性债务,且财富净值已经达到年度所得的50%~2倍,且打算居
住期间至少会超过5年,否则避免购屋(或购置任何重大资产)。
借款
● 借款成本尽量贴近通货膨胀,最好不要超过通货膨胀+2%。如果投资报酬可以取得通货
膨胀+4%,就能赚取利差。
● 避免采用短年期的房贷(1.作者这边以美国状况举15年期为例 2.虽然长年期的贷款总
缴金额会比短年期贷款来的高)。就算你的现金流量可以负担15年期贷款,且如果储蓄
率较低的话,你几乎没办法累积必要的退休储蓄(看看文章开头A、B、C 三位的例子就
知道了)。
● 只清偿利息的房贷,可能是不错的点子,但前提是储蓄率至少15%。
● 30年期房贷可能不错,但通常只适用于你准备至少居住7年。
掌握利差
● 即使是2%的些许利差,经过一辈子的累积,结果也会相当可观。
● 利差来到4%,可能意味着你是否有能力退休。
● 高达6%的利差,经过一辈子时间的复利,结果是相当惊人的,但未必值得冒险。
● 一般人不可能每分钟、每个钟头、每天、每个星期、每年、或甚至每3年都能赚取利差
。如果能够在5年期间内赚取利差,就已经很不错了。经过适当的资产配置,作者认为投
资组合很有可能掌握10年、20年、30年或50年期间的利差。
风险
● 假定其他条件相同,你锁定的利差目标愈大,投资策略承担的风险也愈高。
● 我宁可用较大规模的资产,赚取稳定而相对较小的利差(所谓的本大利小利不小,本小
利大利不大)。这是马拉松赛跑,不是短距离冲刺。
● 长期间而言,风险的重要性不亚于报酬。
● 人生初期不值得承担风险(因为本金太少),人生后期则禁不起承担风险(因为准备退休
)。
【其他重点提示】
P134:如果对应投资机会创造的期望报酬,高于债务的税后成本,债务将增添价值;反之
,如果投资期望报酬低于债务的税后成本,则债务将破坏价值。作者提醒,我们的目标,
是要长期掌握这方面的利差。
P139:所谓风险,通常是指资产在特定期间内报酬的标准差。想要长期累积财务,关键是
创造稳定的报酬。
P149:历史资料提供我们某些参考架构做为行为指引。可是,我们必须了解,我们并不知
道未来的利率水准(因此不知道未来的举债成本)、通货膨胀与资产报酬率。关于这些,我
们都不可能预先知道。我们必须了解,过去的表现绝对不足以担保未来结果,历史资料几
乎不可能重复发生。
P149:根据1970年以来的滚动式10年期资料,你的债务成本如果高于通货膨胀+6%,大概有
50%机会看到债务破坏价值,你就没有办法赚取利差。债务成本如果接近通货膨胀+2%,投
资人就更有机会赚取利差。单就这段期间的历史资料来说,分散性投资组合大概有97%的
机会赚取利差。
P151:很多人希望完全拥有自己的房屋,不希望把财富浪费在房屋贷款的利息成本,但在
各未清偿房屋贷款之前,务必想清楚一个相关议题: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你用
来清偿房屋贷款的资金,也可以用来进行其他投资。
P151:资产价值不受取得该资产之融通方式的影响。你的房屋价值完全不受房贷状况影响
。即使你完全拥有房屋,并不会因此让房屋变得更有价值。同理,即使还有一大笔房贷,
你的房屋价值也不会因此减少。
P154:1986年,经济学家盖瑞·部林森(Gary Brison)发表一篇重要论文“经济组和绩效决
定因素”,结论表示投资人的报酬有90%必须归功于投资架构,也就是资产配置,至于投
资时机与选股策略,对于绩效报酬的影响程度,顶多只有不到10%。
P168: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负担债务而价值波动稳定的投资组合,通常优于无债务负担而
价值波动剧烈的投资组合。同理,对于相同报酬,没有负债的投资组合,其承担的风险程
度,可能反而超过负债的投资组合。
《站长读后心得感想》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一本书里面有一段话、或某一个观念对你有帮助,那这本书对
你就有意义了。这本书里作者讲了很多好的观念,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莫过于〝
L.I.F.E.的平衡航道〞,原因无他,因为可以帮助不知道如何正确前进、不晓得如何存生
活预备金的人,提供一个基准的架构。巴菲特曾说: “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也没用”,
若你循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努力存钱+指数化被动投资,总有一天会到达你的目的地;
有人会说,我现在35岁,就算60岁时也达不到我设定的目标,于是想走偏锋,买奇怪的商
品借此提高报酬率,最后连一开始的本金都赔掉了;这种作法错了,如果你觉得你到60岁
时可能无法达到你设定的目标,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是“提高你的储蓄率”,储蓄率才是你
唯一可以控制的东西。
全书作者主要系以不准备买房、准备买房、已经拥有房子等不同个人条件,导入掌握利差
的观念,告诉投资人不要急着缴清房屋贷款,每个月储蓄扣掉应缴房屋贷款多出来的钱搭
配指数化被动投资,可以提高“累积退休财富”成功的机率;另若投资人不打算买房(或
已拥有房子),想透过致富性债务另行掌握利差的话,务必控制好债务/所得比率,以免最
后弄巧成拙,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作者: a2006003   2020-04-28 03:43:00
感谢分享
作者: a2006003   2020-04-27 19:43:00
感谢分享
作者: ZD688100 (Peter)   2020-04-28 19:51: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