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rsl400 (dark hatter)
2020-03-08 11:49:22※ 引述《bekeing7 (^^)》之铭言:
: 好读推荐:成功竟然有公式:大数据科学揭露成功的祕诀
: 推荐指数:★★★★★
: 网志好读版:https://reurl.cc/X6DVy0
: 购买连结:https://reurl.cc/Nazn6q
: 谁能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武器库,
: 来告诉你如何降低机运的干扰、迈向成功?
: 这本书,超,级,有,趣!!!!
: 这本书的中文书名感觉就是那种超烂的鸡汤书
: 感觉会伴随那种什么心灵小故事,然后激励人心的
: 我以为是外国派的刘墉
: 但是根本不是这样啊!
: 这本书其实是非常严谨的科学书籍
: 作者运用了许多的大数据去找出我们难以理解的为什么
: 为什么有些人会成功?为什么有些人不会?
: 为什么有些歌曲会一夕爆红,而另外一些歌完全不会?
: 为什么有些艺术家红到发紫、有些艺术家却没没无名?
: 为什么难听到爆的歌曲,可以莫名成为当红神曲?
: 作者在书里面运用了很多数据去处理如何找出成功的轨迹
: 例如Google 的搜寻次数,歌曲下载次数,维基百科的编辑次数等
: 作者在一开始先定义了‘何谓成功’
: 这也是一开始读这本书时,大家最关心的
: 在本书中,对成功的定义是‘我们从所属的社群中得到奖赏’
: 而这些奖赏须来自于外部而非内部,来自于集体而非个人
: 成功需要有社群的回应,
: 也就是我们需要看到你的表现对周遭的人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 我们需要看到‘你的表现为核对别人来说很重要’
: 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际网络的回应
: 作者提到,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你自己或你的表现本身
: 更在于人际,在于众人对你的表现有何感受
: 如果社群决定是否成功,
: 我们就该好好检视我们的社交网络
: 因为正是这些人际网络,
: 产生了对个人表现的集体反应
: 在了解自己的人际网络之后,
: 接下来要处理的就是了解自己的这个人际网络中,
: 自己的贡献能如何引发集体兴趣
: 第一定律:
: 你的表现能会你带来成功,
: 但如果表现的优劣难以判断,
: 则是人际网络能为你带来成功
: 作者一开始提到了比较容易评断的成不成功的场域,例如球员
: 但是,后来笔锋一转,转到了‘艺术如何评价呢?’
: 结论是,评估价值的时候,‘情境’至关重要!
: 艺术品是否有价值,端看他在哪里展出过
: 而透过背后展出艺廊列表,可以准确的判断出这个艺术家是否会大红大紫
: 真正能决定人是否能够成功的因素
: 是社交和专业网络,而不是实际的地理位置
: 想真正碰触到自己那个想抵达的世界
: 就必须要找到那个可以让自己加速前进的枢纽
: 就像是艺术家要找那个能够成为踏板的艺廊
: 然后从那时候开始扭转自己的成就轨迹
: 第二定律:
: 表现有上限,但成功无上限
: 作者提到,在人体有极限的情况下
: 在接近上限时,‘表现如何’并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
: 也许是那些不靠言语的肢体表现,也许是某套鲜艳的衣服
: 这些映入我们眼帘的定锚画面,
: 也许在某些时候会成为被选上的关键因素
: 作者也提到,表演顺序或是面试顺序也会影响结果
: 通常,第一个面试或是登场的选手都不会屏雀中选
: 而最后一个上场的,通常有极大的机会会获得胜利
: 而第一次成功的奖励,也会有一种秘密的,无意识的奖励作用
: 如果你赢了第一次,就能够再次获胜,一而再,再而三
: 想成为经济上的超级巨星,
: 你的表现必须要有足狗规模的群众愿意欣赏
: 想取得巨大的报酬,你所提供的产品就必须易于复制
: 第三定律:
: 过去的成功 x 适存度 = 未来的成功
: 简单来说,过去的成功会带来未来的成功
: 富者越富,有名者会越有名
: 想要大成功,最好的方式是先得到一点点的成功
: 适存度指的是
: 在相同的产品中,你的商品是否能打败其他商品
: 虽然适存度与品质有关,但不其实完全相等
: 如果有了过去的成功
: 先将你的商品推到了众人的眼前
: 然后在依著商品在其他相同性质商品间的优质性,
: 适存性越高,你就能获得越多的连结
: 如果这项商品同时具备过去的成功与适存度两种特性
: 那么商品长期成功与否,只由适存度决定
: 第四定律:
: 虽然团队的成功需要多元性和平衡,
: 但功劳与赞誉只会归功于个人
: 作者经由各种的数据,得到了团队的成功需要来自于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
: 当你的团队愈多元,会越成功
: 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 例如,团队越大,主要贡献者的工作就得越努力
: 每个团队都会自然的出现一位领导者
: 而随着团队成员的增加,领导者占整体产出的量也会增加
: 而最后,团队的功劳会归因于个人
: 重点是,这个不在于这个个人‘真正的表现’是什么
: 而是‘外面的人看你的表现’
: 不是努力,就能得到成就
: 重点是,要让别人知道‘那是你的成就’
: 第五定律:
: 坚持下去,成功随时都可能到来
: 作者发现,科学家的发现通常都是在年轻时
: 难道是因为老了,所以无法有更创新的发现吗?
: 其实不然。
: 是因为年轻时,科学家们有大把的精力可以研究,
: 所以基数比较大,成功机率也比较大
: 所以当他们用着最快的速度,一篇一篇的发表论文时
: 往往就能够获得最大的成功
: 不是因为年轻代表创意
: 而是因为年轻人的生产力更高
: 这整本书读完其实非常过瘾
: 过去种种我们以为的理所当然,有了更科学的方法
: 过去我们以为的一命二运三风水所带来的成功
: 其实背后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成功?而有些人不行?
: 经由坚持,先取得成功。
: 当我们先取得一点点的成功,放在对的社群网络
: 然后随着各种主动连结一点一点的建立自己对别人的影响
: 建立自己的成就,而成就,可以转换成报酬
: 表现有上限,但成功无上限,报酬也无上限
: 这本书真的很有趣
: 如果对于‘如何成功’有兴趣的人
: 很推荐来读读看这本书!
还没看这本,不过有黑天鹅干话王塔雷伯伯推荐应该没问题
大家一直质疑大数据的统计结果,那谈谈质化研究吧!
正向心理学大师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同时也是研究诺贝尔奖得主的专家
提出创造力三元素:使用符号的领域,把新想法带入
该领域的新人,以及该学门的认可,三者缺一不可
大家可以看到,第三个元素,其实就是社会认可
像是艺术这种难以量化的成功,更需要人际加持
所谓的成功,经常是这个社会在事后套上去的标签
不一定等于当事人真的是表现最好的人
只是代表大家认为,这个人很适合当成社会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