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书名:《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说故事的人:微软、NASA都在学的故事思维》
英文书名:Whoever Tells the Best Story Wins: How to Use Your Own Stories to
Communicate with Power and Impact
作者:Annette Simmons
译者:尹晓红
出版年:2017年(英文版2015年)
出版社:先觉出版
这本书的中文书名,应该是为了增加销售量而取的。相反的,英文书名
(Whoever Tells the Best Story Wins: How to Use Your OwnStories
to Communicate with Power and Impact)就相当清楚地传达这本书的
重点:如何用你自己的故事来达成有冲击力道的沟通。
相较于其他强调故事的商管书籍,这本书的重点,在于“你自己的故事”
(your own stories)。因此,在这本书的主体,也就是第二部分,用
六章的篇幅、将近一百页,说明如何“寻找自己的专属故事”。
“你自己的故事”,可以拆成两个部分。第一,“你自己”。作者认为“
故事不只是要有目的,还要有人性。事实上,你说的每个故事都是反映你
的人格特质。即便是历史上的逸闻,你选择说的细节、你的姿态和语调也
都能影响故事。”(页39-40)
第二部分,“故事”。什么是“故事”?作者说,故事是“一种重新想像
的体验,加入细节和感受,让听众好像亲身经历一样”(页31)。而所谓
的故事思维的关键,“首先要了解哪些故事能够触发自己的感情,接着找
到同时能触发他人感情的故事”(页23)。
作者指出六种自己的专属故事的模式:
(1)关于“我是谁”的故事,也就是你凭什么来打动人;
(2)“我为何在此”的故事,也就是告诉别人能得到什么;
(3)寓意故事,也就是主张故事比责骂更有效果;
(4)愿景故事,也就是认为应该提出愿景来实现目标;
(5)实践价值观的故事;
(6)“我理解你”的故事,强调故事可以提高对方的认可。
虽然有了这六种故事模式,但说故事的灵感从何而来呢?作者提出了四个
技巧,包括:
(1)自豪的时刻;
(2)搞砸的时刻;
(3)良师益友;
(4)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则时事。
所以,这本书大部分的篇幅,就是每一个故事模型,作者都用四种技巧,
举例说明如何说出自己的故事。因此,读者会在书的第二部分看到24则故
事。
除此之外,作者也提供其他技巧,加强说故事的能力。例如利用感官细节
让故事更逼真,又或者是故事若要简洁,不妨问问自己,“我想传达的核
心资讯是什么?”(页199)
然而,我不大喜欢这本书,常常读到满头问号。举例来说,专属自己的故
事的六种类型,作者没有说明,为什么是这六种?理由是什么?(为什么
不是五种或七种?)
再者,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提到“沟通”(communicate),但问题是:跟
“谁”沟通?换句话说,作者没有说明这本书所提倡的六种“自己的故事
”模型,要用在什么场合,是公开演说呢?还是商业提案?或者谈判跟一
般沟通也都可以?因为没有说,自然也没提到对听众的分析,也就是,这
些故事到底可以说给“谁”听?
缺乏分析性,起码要有故事性吧?很可惜,这本书的章节安排与论述方式
,也称不上有故事性。若要说故事性,同类型的书籍中,不如去读曾任索
尼影业执行长的彼得.古柏(Peter Guber)的《会说才会赢》,看看古
柏如何在亲身的职业生涯一次次的提案中,反省出说故事的重要。
在这本收获不算多的作品中,还是有喜欢的部分,而且恰好还是一则故事:
我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堂数学课上问一个同学说:“嘿,弯曲的d
(偏导数)和端正的d(全微分)之间有什么区别啊?”
那人满脸同情的看着我说:“同学,你麻烦大了”。
我和同学间的差距太大,根本不可能赶上他们,就在我苦思应该怎么
办时,突然想起父亲跟我讲的一个故事。他当时在上医学院,导师并
不看重他,显然,他的天资也并不出众。导师对父亲说:“李维特,
你在医学研究方面并没有什么天赋。你有两条路可以走:你可选择最
热门的领域进行研究,努力和人们一较高下,或者,你可以选择一个
无人涉足的领域,然后独领风骚。”
于是,我的父亲选择专修“肠道气体”这门领域。实际上,他最终成
了知名的“屁王”。我谨记他说的话,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苹果
橘子经济学》之于传统经济学,就像是“肠道气体”之于传统医学一
样。(页182-183)
这则故事来自于写《苹果橘子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李维特。这则故事提到
的麻省理工往事,也在《苹果橘子经济学》出现过。但最精采的其实是后
半段的“屁王”。
李维特的这则故事,作者放在“感官细节让故事更逼真”那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