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与成功有约(下)

楼主: biemelo157 (瓜瓜)   2019-12-21 03:02:41
前言
先前我们介绍了这本书的前半部,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先A一下标题阅读前文,或者阅读图
文好读版(拜托来读拉呜呜难得宣传),网址如下:https://reurl.cc/b6orDX
(网址是上集喔,通常我都会在书版心得放一段时间才去重新整理上medium)
今天让我们介绍这本书的后半部,《与成功有约》把成功分为“个人”的成功以及“公众
”的成功,也正是我区分上下两篇心得的标准。柯维认为独立是互赖的基础,先有了个人
的成功,才有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进而获得公众的成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
看柯维认为要达到公众的成功需要的三个习惯吧。
双赢思维
利人利己是所有人际互动的成功基础,包含了五个互赖的面向,首先从本身的“品格”著
手,建立起互赖“关系”,进而获致两全其美的“协议”,而协议则有赖合理的“制度”
配合,经由正确的“流程”来完成。
双赢一直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在人与人的冲突中,只要不是零合游戏,合作往往能带来
更大的效益。书中借由五个互赖面向来带出如何创造双赢的思想,其中的“品格”就是上
篇中叙述的个人成功的三个习惯,借由成熟的品格,才有能力接续后面的步骤。
让我们谈谈协议,《与成功有约》真不愧为成功学的先河,里头提到的谈判思维堪称一流
,与我在阅读《华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中阅读到的技巧都有相呼应之处,我在这
里罗列柯维在书中列举的协议的五项要素供各位参考。
1. 彼此预期的结果,包括:目标与时限,但方法不计。
2. 达成目标的原则、方针或行为限度
3. 可利用的人力、物力、技术或组织资源
4. 评定成绩的标准与考评期限
5. 针对考评结果定赏罚
《华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中罗列了谈判的十二项技巧:目标至关重要、要以对方
为主、要动之以情、要因地制宜、要循序渐进、交换评价不相等的东西、找出对方认定的
标准、保持透明及建设性、随时沟通与开诚布公、找出真正的问题、接纳彼此的差异、做
好准备并且事先练习。我认为这十二项技巧其实都是这五项要素的延伸,尤其时“要以对
方为主”、“保持透明与建设性”这两点最为呼应。
双赢概念是“第三选择”中的信念,不是只有服从“我”的方式,或是采取“你”的方式
,而是超越双方,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当然,双赢思维不只是谈判,谈判只是一个过程,或者把“谈判”称之为“有效的沟通”
会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当自身是个具备让他人信任要素的人,又愿意以他人的角度建构谈
判立场,这样就是创造双赢的绝对准则。但是,总有无法双赢的时候,柯维建议,如果实
在找不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倒不如取消交易,因为大家唯一的共识就是彼此意见不同

知彼解己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面上来看,似乎是说已所欲便要施于人,但我认为这句
话的真谛在于:若欲为人所了解,就得先了解别人。
这一个习惯,柯维用自身与教学过程中实际的例子介绍如何做有效的沟通,包括以同理心
去理解他人、有效的聆听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阅读这一章时不禁让我想起《萨提尔
的对话练习》中的内容:“每个人都是一冰山,外在行为只是冰山一角,藏在水平面下的
那一大部分,才是真正的感受、可望与自我”,这一章的内容不断说明如何沟通,柯维认
为表达自己并非自吹自擂,而是根据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
既然要根据他人的了解来诉说意见,那“了解他人的了解”便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引用《
萨提尔的对话练习》中贯穿全书的原则:“要用关怀‘人’的角度去做沟通,而不是处理
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是情绪;以好奇的方式进入他人内在的冰山,并保持和谐稳定的内在情
绪去沟通”。一般人聆听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最贴切的反应,如一些人际交往的书中技巧
(重述对方话语最后几个字),但却忘记聆听的目的是要倾听叙事者的内在,当人们心情
不好的时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你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将会惊讶对方毫无
保留的态度。
人格与人际关系终究要从对彼此有真正的了解开始。
对话中最怕的其实就是一方的自以为是,不愿意去理解对方,马克吐温说的好:“让我们
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柯维在书中提出了四个自以为是之人
常有的四种反应请倾向。
1.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2.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隐私
3.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4. 想当然耳: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了解对方,是你的第一要务,特别是在问题浮现之前、在你评估与开处方之前,以及在你
急着表达意见之前,请先理解对方的立场。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你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
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在公众成功的最后一个习惯,柯维介绍了遇见不同意见时候该有的想法,简单来说,每个
人的相异之处都值得看重,如果有人反对你的意见,你可以说:太好了,你有不同看法!
若要用清楚一点的话语来表明上述的内容,我想引述年度畅销书《原则》中第二部分-生
活的原则里的第三点“保持极度开放的态度”,底下是 Ray Dalio 针对这个大原则做的
细项原则:
1. 认识你的两大障碍
2. 练习极度开放的态度
3. 深思过后的意见分歧是门艺术,要领会并感激
4. 像愿意表达不同见解的可信之人请益,采用多方归纳法综合分析
5. 你应该留意得的态度封闭和态度开放的特征
6. 了解如何才能让态度变得极度开放
在《原则》一书中, Ray Dalio 举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他曾经因为身体不舒服
去看医生,第一位医生认为要开刀,但 Ray Dailo 不太喜欢开刀,因此又找了好几个权
威的医生诊断病症,结果,令人意外的是不同的医生对于其症状和医疗方法都有不同的见
解。连医学这样专业的理性领域,让医生这种一流人才来观察同一个事物都会有不同判断
了,更何况是一般的我们在处理多变且感性的日常事物呢?
柯维认为,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
一己的浅见,毕竟,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歧见才会有收获。
小结
公众的习惯对我来说像是社交指南,主要论述的观念围绕在双赢思维以及极度透明上,但
要让别人相信你的双赢理论,或是在极度透明时保持心灵的强韧程度不至于受到严重伤害
是必须的,因此柯维才会在公众的成功之前先行介绍个人的成功,唯有先行成为一个完整
的自己,才能正面地去影响他人。
以上,是柯维在《与成功有约》中提到有关公众的成功的三个习惯,或许读者会觉得奇怪
,明明副标题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怎么两篇心得加起来的习惯只有六个呢?不
急,剩下的一个习惯为“不断更新”,我将在下一篇心得中整理出第七个习惯的细节,以
及本书的后记和我个人对于本书整体的想法,敬请期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