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六七暴动:香港战后历史的分水岭》

楼主: p0pblg9876 (joe)   2019-10-11 17:55:44
图文好读版:https://link.medium.com/i08HBb1bH0
香港反送中运动塑造了香港共同体与身分认同的剧烈变化,香港与中国的疏远程度已是前
所未见,更有中港玉石俱焚“揽炒”的声音出现。
回顾香港历史,或许有人认为天安门事件是第一次中港关系疏远的分水岭,而反廿三条立
法、反国教运动乃至雨伞运动是则是不断加强。然而,真正造成中国与香港之间关系疏远
、塑造香港身分认同的第一场运动,其实是中国、港府乃至左派讳莫如深的“六七暴动”
。事实上,港府针对反送中动用具有高度争议的《紧急条例》,也在这场暴动中动用过。
本书作者张家伟因为看见台湾探讨二二八事件历史伤痕的关心,反思香港对六七暴动的冷
漠,因此致力于还原这段官方、民间下意识躲避的历史。而理解这段历史,或许可以明白
香港人为何对中国始终戒慎恐惧,也可以避免有心人藉错误的历史抹黑反送中的可能性。
暴动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中国确立“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对港政策,不主张收回香港
。但中共港澳工委仍然利用新华社香港分社(即今中联办)的掩护,在香港广布统一战线
,对工人小贩贫苦群众、不满国民党的第三势力人士、知识份子乃至海外各国与华侨进行
统战,建立左派团体,构筑情报网,与美国、国民党斗争。英国为了确保香港与在华利益
,不仅与中共建交,对此亦默许,但压迫其往地下活动,致使香港左派非常不满,一直希
望有所动作。
香港亦得益于冷战及其地缘优势,成为中外间的媒介,并因此成为热门的投资地点,经济
前景良好。然而,社会却出现高度贫富差距、通货膨胀、劳动条件无比恶劣,社福、教育
体系长期缺乏,政府又以“繁荣安定”为由,彻底偏向资方,且对庶民常使用的公共服务
不断加价,加上无法倾听民意的殖民专制统治,使得人民内心苦闷难言。
这些都成为了六七暴动发生的本地肥沃土壤。其中,1966年港岛与九龙间的交通工具“天
星小轮”加价,遂引发人民抗议,港府以警力压制,使人民更加不满。不过,此时香港左
派并未谴责港府与社会不公,反而支持港府“维护社会秩序”。
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国走向极左路线,香港左派遂起躁动。周恩来虽然下令驻港成员
,勿将文革搬至香港。然而高级干部纷纷落马,失去外交控制权,文革小组进驻外交部,
若不走左倾路线,恐将被召回批斗,人人自危。而澳门左派发动的“一二三事件”成功迫
使葡萄牙屈服,更使香港左派相信时机已经来临,若暴动成功,北京将会协助甚至解放香
港。
1967年上半,全港工潮四起,新蒲岗人造花工厂的工潮,给了左派发动暴动的借口,六七
暴动因此而起。起初左派并未插手介入,但劳资调停与政府介入未能成功,左派开始介入
、教导工人贴大字报批斗、唸《毛语录》等文革手法。随后劳资因出货纠纷,引发流血的
“大有街事件”后,香港新华社借此口实,指挥左派全面介入。
左派发起暴动
在工潮初期,焦点在改善劳方待遇,由于香港普遍生活困苦,曾引起社会同情。然而,工
联会、《大公报》、《文汇报》等中共直接控制的左派团体与媒体,将事件政治化,称此
为“英美勾结反华”、“民族大压迫”,放弃争取改善福利的措举,将矛头对准港英当局

随后工人的抗争和警方的镇压接连上演,双方逐渐泛暴力化。中共港澳工委发动长期潜伏
的统一战线,成立“港九各业工人反对港英迫害斗争委员会”作为对外活动的统战团体,
杨光为主席,左派团体、报刊和学校等重要人士均加入。
当时香港社会非左派各界均呼吁冷静。然而,极左派控制的中国外交部向英国提出照会、
向外发表声明,要求英国屈服,文革小组又以已控制《人民日报》,鼓吹香港左派发起斗
争,各地红卫兵又发起支持行动,香港港左派受到巨大激励,决心与港英政府全面开战。
而港督戴麟趾认为,接受中国的条件无异于投降,因此采取强硬姿态,绝不退让。
因此,香港新华社社长梁威林在背后操作统一战线,发动人们到港督府前面示威游行、递
交抗议书,并发动左派电影、工会、学校、新闻、在港中资机构乃至亲近团体全面支援。
由于双方曾私下接触,起初抗议平和。然而,双方仍在花园道产生流血对抗,引发全面紧
张。港府实行在二战日军占领后的首次宵禁,并使用《紧急状况条例》颁布一连串紧急法
案,摆出强硬姿态,稳定人心。同时左派也决心提高对抗程度,并拒绝再与港府谈判。
全面对抗
当时港督戴麟趾强硬对付左派,要求都予以拒绝。他判断中国政府不是幕后主使,也无意
收回香港,因为中国若想收回香港,英国毫无胜算,而中国根本没有实际出手。因此,虽
然中国舆论攻势全面加温、政治人物口说支持,让香港左派更加强硬,但英国对此并不担
忧。
香港左派不断提升文宣攻势,港府则查抄、撕毁左派据点和宣传,封闭左派戏院。因此左
派遂发动第一波英资企业工人的罢工,然而不如理想,左派六月再发动全港大罢工、罢市
、罢课的“三罢”,企图“香港变死港”,许多学校内潜藏的职业学生发动成立斗委会,
进行游行抗议。
由于中港互相进出口许多生活物资,因此罢市受到支持文革的中国各省运输等部门协助,
不将物资运入香港,成功导致物价上涨。但左派未蒙罢市之利、反受其害,市民怨声载道
,而罢工事实上也只有占全港少数的左派工人支持,并未得到全体工人的响应,故仅有一
定程度但非致命的影响。
此时港英政府一边粉饰太平,一边与私营企业强硬开除罢工员工,导致大量工人失业。斗
委会虽有北京以中国总工会拨款的两千万支持,但因为包办所有工人的生活,资源消耗过
钜。罢市和部分罢工遂在七月初平息。
港府更成立宣传委员会,进行“心战”,负责进行正面舆论宣传、接露左派丑态、动员民
众支持港府等争取民心的行动,并开始塑造香港人身分认同,让人们认同香港,而非盲从
中国。因为支持安定的人们并非主动支持港府,而只是对左派更为反感。此时左派已经陷
入低潮。
边界冲突
然而,中国民兵此时却在边境攻击港英警察、军队,加剧边境紧张,随后又有绑架港警事
件。这些事件后来虽经由外交谈判平息,但却鼓舞了陷入低潮的香港左派升级暴力行动。
港府此时颁布一连串紧急法令,形同戒严,左派则对此嗤之以鼻,双方不断升级对抗,导
致双方互有死伤,港府甚至出动英军。一些无辜市民因对抗受害,左派报刊不断宣称“人
民胜利”,但非左派报刊对此强烈谴责。
到七月中旬,中共港澳工委在没有请示北京的情况下,透过香港新华社指示左派系统性地
使用更具杀伤性的武器,甚至在各地摆放炸弹,更炸死了两名8岁、2岁的姊弟,引发民愤
与恐慌,社会开始一面倒强力谴责左派。然而左派仍持续摆放真炸弹与假炸弹,制造恐慌

港府判断中国政府应无插手之意,为表强硬,再颁发数十道可能侵犯人权的紧急法令,决
心平乱。而香港各界和英国政府均对港府此举表达关切,寄望勿侵犯人权下使社会回归平
静。
港府亦曾向北京沟通,但周恩来疲于应付国内政争,仅透过办公室表示无能为力,但仍会
尽力。港府明白北京需要时间,也没有提供武器给左派,但港府仍得先靠自己,英国外交
部、驻北京的外交官与港府官员必须盱衡情势,采取行动。
暴动结束
此时港府也打击左派一向强劲的宣传团体,但取缔的是那些销量长红的亲左独立报章,而
不取缔《大公报》和《文汇报》,以免直接与北京对抗。北京文革小组此时已控制外交部
,向英国发出通牒,然而英国明白,退缩无疑自毁长城,因此置之不理。
英国的态度激怒了北京的红卫兵,八月二十二日红卫兵更殴打英国外交官后、焚毁英国代
办处。周恩来与毛泽东得知此事后大为愤怒,不仅屡次在外交场合直接向英国政府道歉,
更严厉训斥和控制北京红卫兵,关押带头造反派。这个态度让英国政府和港府摸清了北京
的底线,决心要一举击垮香港左派。焚烧代办处事件,最终导致了六七暴动的结束。
同时,在火烧代办处两天后,左派在路上淋汽油烧死一向反对左派的电台广播主持人林彬
及族弟,又在报刊上列举暗杀名单。但左派不仅内部产生路线分裂,在社会上业已遭到孤
立、恐惧与仇视,港府也持续镇压、搜捕左派和查抄据点,加上左派又失去北京支持、资
源耗竭,无力支付暴动费用,抛弃失业工人,暴动至十二月渐次平息。
影响与伤痕
回顾这场暴动,中共港澳工委和香港新华社扮演了主导角色,左派一直希望发生场大事解
放香港,但这与中国对港方针却完全不同。所以文化大革命将中国高层斗垮后,给予了他
们机会“迫中央上马”,香港长期只顾富人的制度与社会不公的土壤,也给了他们点火的
燃料,导致了这场长达七个月的斗争。
然而这却对中国却十分不利。中共长期经营的统战网络全部暴露且被港英政府摧毁,左派
更因为产生“被北京背叛”、“被围困”的自我封闭心理,自我与社会隔绝,左派也成为
社会上肮脏的代名词“左仔”。而响应的工人再也回不去原本的工作,更遭工联会遗弃,
生活无著,妻离子散,也对左派产生怨恨。学生们的前途也大受影响,几乎无法升学。
中国政府直到现在都未对六七暴动参与者表示公开歉意或照顾,甚至左派政党民建联已故
主席马力更认为不需要平反,也让参与者极为不满。不过不少暴动参与者也认为自己所作
所为没有错,即使害死他人只能算是意外和手段错误,他们仍然应该中国政府乃至社会得
到“肯定”。
因此,香港社会对共产党主政的中国、发动暴动的左派产生极深的恐惧、排斥与不信任,
与中国渐行渐远。曾经只把香港当避难所的人们转而开始认同香港,认为香港相较中国,
仍是值得珍惜的乐土,至于年轻一代更开始产生香港认同。正视、区别中港之间的差异,
乃是踏出第一步。
长期压制改革声浪的港府也决心推动改革。暴动初期香港人事实上对左派较同情,因为当
时香港的社会不公与种族歧视非常严重,有一种出一口气的感觉。后来香港人支持镇压左
派,绝非认同港府,而是“被迫支持一个比较不烂的”,因为他们更厌恶共产党。
长期压制改革声浪的港府也决心推动改革。暴动初期香港人事实上对左派较同情,因为当
时香港的社会不公与种族歧视非常严重,有一种出一口气的感觉。后来香港人支持镇压左
派,绝非认同港府,而是“被迫支持一个比较不烂的”,因为他们更厌恶共产党。
港府明白势必要改革争取民心,过去一直反改革的商界也转而支持港府改革。因此港府推
动就业与失业保障、工时、薪资、劳动条件、免费教育、公屋、强积金、交通运输等一连
串社福与劳动改革,对无效率和贪腐的公务员进行改革,并开设吸收市民意见、解释政策
的“民政署”,让香港政府对市民需求更具回应性。说来讽刺,左派发动反殖暴动,却反
而强化了殖民政府的认受性。
同时英国明白,未来终将与中国谈判香港归属,也自此时开始准备各种谈判脚本,于1971
年由职业外交官麦理浩接任港督,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反思:六七与反送中的对比
回顾这段历史,中国一直在香港发展统一战线,统战各方,当他们有需要时就可以瞬间发
动。而他们的最终目的一直是收回香港,而非推动改革、为民谋福。这场六七暴动就是左
派利用社会矛盾,发动统一战线,意图制造港版文革“解放香港”的操演,而起初也是成
功的。部分左派声称暴动带给来良好后果,不过是想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这场暴动带来的深远影响,不仅仅是香港后来几十年繁荣的基础,还有香港身分认同的形
成。香港与中国有所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六七暴动可谓香港身分形成的开端,其后
的事件,则暗中逐步加强这种想法,到了现今的反送中运动,我们可以看见以此身分认同
为基础的共同体已然形成,但这并不是香港人全然主动形成的,而是历经中国带来的苦难
,而逐渐诞生的产物,而至今仍在变化。
这段历史我们也看到一场有趣的对比。六七暴动前的港府主张维持“繁荣安定”,维护富
人利益,对一般人民漠不关心,也视种族歧视理所当然,不想推动改革,制造了社会矛盾
的土壤;而1997年将香港并入领土的中国,采取的统治做法与此如出一辙,更认为香港利
益来自中国施舍,以“中国人”歧视香港人的角度,谴责香港人就是被英国殖民所以“不
够中国”、不够爱国,才整天上街闹事。
而相同的是,双方面对人民抗争,都采用了恶名昭彰、侵犯人权的《紧急条例》,这也是
为何中国政府希望保持殖民体制为特区政府体制的原因,因为有许多可以滥用的权力。
但是,港英明白必须改革,尊重且回应人民,才能统治长久,香港人对港英的怀念,证明
了他们的措举是正确的。中国政府及其傀儡特区政府却如同当年的左派,只会升级暴力镇
压,乃至杀人,同时又想运用“爱国主义”的道德高地,形塑抗争者为受外国影响响“颠
覆政府”、“分裂国土”的敌人。然而五大诉求何来独立之说?完全仅是中国政府恐惧且
反对民主,加上内部政争和美中对抗的外部压力,决心镇压,才导致至今无法和平落幕。
况且,六七暴动当年并未得到多数香港人民支持,而是由中国政府及其在港成员刻意发动
、意图弄垮香港以回归中国的暴动。但是反送中运动却是多数香港人们的愿望,否则早已
被多数港人“谴责、割席、笃灰”,因此两者情势完全不同。
香港局势仍然很黑暗,身处海峡对岸,只能持续关心,并在看到香港人以鲜血和生命换来
的教训后,明白不能信对岸的甜言蜜语,用选票把自己的自由交出去。
也不要再误以为文化上认同的中国人,或者认同是中国人但不认同共产党这些说法对中国
来说是可行的。因为香港人也证明了,爱国就必须等同爱共产党,不仅不能忤逆党,党要
给什么、要你做什么,都只能接受。
唯有珍惜台湾现有的自由,不要再回去极权体制,你才有选择的机会。并注意台湾是否也
有左派政党,假社会正义之名,行夺权、协助中国代理人夺取行政、立法权之实,让中国
对台统战更进一步。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19-10-11 19:12:00
谢谢分享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19-10-12 00:05:00
改天来看看这段历史好了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9-10-12 01:38:00
谢谢推荐!最近正在搜寻类似主题....太感谢了! 省时省力..(大误X)...XD
作者: a031405 (a031405)   2019-10-13 00:18:00
之前北影看过纪录片超震撼 当时还狂丢炸弹
作者: ams9 (大发利市)   2019-10-14 22:11:00
谢谢分享
作者: naminono (诺诺)   2019-10-14 22:23: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