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1世纪的21堂课

楼主: Eisd (Earth is so dangerous~)   2019-03-07 00:17:05
最近读完这本,花了一点时间把每堂课的重点节录
个人偏好条列式,所以述事较简要,请包含
第一部 科技挑战
第一堂课 理想幻灭
人民对自由主义越来越感到幻灭,有些人感到自己其实喜欢阶级制度的世界,
就不愿放弃自己在种族、民族或性别上享有的特权。
而自由主义也无法对即将来临的生态崩溃和科技颠覆提出清楚的答案。
第二堂课 工作
劳力将来一定会被AI取代,在那时,则需扩大工作的定义,
配合人民基本收入(资本主义)或是人民基本服务(共产主义)。
第三堂课 自由
所谓的自由意志,其实是几百万个神经元依据当下情况演算出的结果,
而且快到你感到不到。使用算法,其实会比大脑的直觉更理性,
他不需要完美无缺,只要比人类更好就行了。
第四堂课 平等
遇去以为人类将迈向人人平等,其实可能因为AI和生物科技的进步,
让原本只在经济上优势的人,转向利用科技,得到更长的生命、更强的身体,
因而出现生物种姓。要避免财富和权力集中,关键在于规范数据的所有权。
第二部 政治挑战
第五堂课 社群
随着自由平等这两大价值观受到挑战,人类也需由全球角度来思考,
也就是单一文明,虽然这单一文明并不和谐,但挑战和机会却是需共同面对的。
第六堂课 文明
每个文明即使经历了许多改变,还是能自己编好一套故事,
去讨真实本质如何,毫无意义。每个文明或文化,都有着共同语言,
像是科学、医学、经济制度等,虽然熙攘吵杂,但还是属于同一个全球文明。
第七堂课 国族主义
国家的产生,来自于部落这种小单位无法解决的挑战,
因而由亲密的团体,变成对千万个陌生人产生的大规模认同,也就是国族主义。
但对于全球困境,有着各自盘算的国族主义就太狭隘。
面对核战、生态崩溃、科技颠覆这三大挑战,没有国家能独力解决,
但至少这三个共同的敌人,可能催化世界的共同身份认同。
第八堂课 宗教
传统的宗教,面对现代科学和现代经济,显得无能为力。
而宗教在人类需要群众合作时,却又能让群众产生身份认同感。
一些国家,就是利用宗教来产生国族认同。
当宗教只是被用来像婢女盘侍奉国族主义,
国界会更难超越而无法合力解决全球性的威胁。
第九堂课 移民
文化的确有差异,甚至说有高低,但要这样判断有三个前提:
分辨地方优势与客观优势(国情不同)、
要有明确的时地及衡量标准(清楚定义)、
不预先做判断(统计上成立不代表百分百成立)。
第三部 绝望和希望
第十堂课 恐布主义
恐布主义是弱小的一方所使用的策略,他们所造成的伤害远低于他们所引起的恐惧。
而我们需要安冷静地来面对,才不会被得逞。
第十一堂课 战争
过去那种可以获胜后可以得到丰厚资原、提升政治权力的成功几乎已不存在,
反而要担心耗费过多资源、经济负担过大或是绑手绑脚的政治责任,
简单说就是无利可图。原因主要是资源由原本的食物、矿产油田等,
变成科技和企业知识。即做用网络战也只是高损害低报酬,一样无利可图。
不过也不能说无利可图就不会有战争,因为人很愚蠢,办法之一可能就是谦逊。
第十二堂课 谦逊
世界不是以哪个人或哪个国家为中心,伦理道德也不是缘起于哪个宗教,
其根植于演化之中,也早于任一个宗教,任何信仰的人,应要更谦逊。
第十三堂课 神
所有的神圣经典编写者,都是由智人发挥想像的而写成的,
只是祖先所发明的故事,用来让社会规范和政法结构合法化
(没有証据显示哪个先知决定了E=MC2)。
信众的行为决定了神的价值,如果信众本来就安分平和,哪个神也没差别,
如果一个信仰造成暴力冲突,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第十四堂课 世俗主义
世俗主义就是不信神,不上教堂不做礼拜也不谈道德,
最真切的描述就是他们重视真相、同情、平等还有责任。
第四部 绝望和希望
第十五堂课 无知
个人的无知(你知道的比你以为的少)、群体思维陷阱(群众的盲目),
再加上权力的黑洞(在权力中看世界会极度扭曲),
在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情况只会更恶化,最好的选择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
第十六堂课 正义
以往的正义已经过时,在全球化的世界,做任何一件事,都可连结到极复杂的网络
(你加的一块方糖,可能来自某个地狱般的奴隶庄园),
即使你相信世俗主义,也会因为现实生活太过复杂而不胜其扰。
第十七堂课 后真相
后真相早就其来有自,如果只有一千人,相信某个编造的故事,
相信了一个月,这是假新闻,如果是十亿人,相信某个编造的故事,
相信了一千年,那就成了宗教信仰。如果分辨现实和虚构,有两条黄金守则。
第一:如果你要可靠资讯,必然得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你是免费得到讯息,
你可能是整个商业行为里的产品。
第二:如果你觉得某些问题对你很重要,就要确实努力阅读相关科学文献。
第十八堂课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告诉你可能被困某个盒子里,但其实你本来就在一个比一个大的盒子里
(大脑、社会等),即使小说是真实的,你的感受也一样真实,
所谓的心灵从来就是受到各种操弄,没有所谓真实的自我从被操弄的壳解放出来。
第五部 生命意义
第十九堂课 教育
在旧故事分崩离析,新故事无以为继的世界,
你需要做好准备才能应付各种极端的不确定性。
世界改变的速度加快,人的寿命延长,你将面对一连串的转型,而稳定也将成为奢侈品。
要跑得比一切快,你就得放下所有幻想和偏见。
第二十堂课 意义
人需要各种故事来赋予自己所做的事一些意义,即使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而且连自我也是。要知道宇宙的真相、人生的意义、 自己的身份,
或许从开始观察痛苦,探讨痛苦的本质出发是最好的。
第二十一堂课 意义
透过内观(内省)的禅修行为可以直接观察自我的心灵。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19-03-07 06:11:00
谢谢分享
作者: eternalist (Immuel Kant)   2019-03-08 15:24:00
推推!
作者: ernie67890 (e09839)   2019-03-08 22:52:00
谢谢
作者: wind0717 (濛暧的昨日烟尘)   2019-03-09 08:43:00
久违这本很久了,感谢分享!推!
作者: ernie67890 (e09839)   2019-03-09 10:21:00
谢谢分享
作者: carseshhww   2019-03-09 23:18:00
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