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文化“2018年度好书”名单

楼主: ijuforever (许i啾‧ω‧)   2018-12-18 16:31:56
文章超长,全文好读连结: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1218cul001/
镜文化2018年度好书“华文创作类.翻译类”名单
【华文创作类】
.《终战那一天:台湾战争世代的故事》,苏硕斌、江昺仑、吴嘉浤、马翊航、杨美红、
 蔡旻轩、张琬琳、周圣凯、萧智帆、盛浩伟著,卫城
.《记一忘三二》,李娟著,东美
.《花街往事》,路内著,东美
.《一个木匠和他的台湾博览会》,陈柔缙著,麦田
.《骤雨之岛》,顾德莎著,有鹿文化
.《每天都在膨胀》,鲸向海著,大块文化
.《诊间里的女人:妇产科女医师从身体的难题带妳找到生命的出口》,林静仪著,
 镜文学
.《废墟少年:被遗忘的高风险家庭孩子们》,李雪莉、简永达、余志伟著,卫城
.《妖姬.特务.梅花鹿:白虹的影海人生》,白虹、陈亭聿著,一人
.《等路》,洪明道著,九歌
【翻译类】
.《罗马四季》,安东尼‧杜尔Anthony Doerr著、施清真译,时报
.《昆虫志:人类学家观看虫虫的26种方式》,修‧莱佛士Hugh Raffles著、陈荣彬译,
 左岸文化
.《少年来了》,韩江著,尹嘉玄译,漫游者文化
.《冰平线》,樱木紫乃著、刘子倩译,时报
.《橡皮擦计画:两位天才心理学家,一段改变世界的情谊》,麦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著、吴凯琳译,早安财经
.《重新与人对话:迎接数位时代的人际考验,修补亲密关系的对话疗法》,雪莉‧特克
 Sherry Turkle著、洪慧芳译,时报
.《夜巡猫》,深谷薰著、丁世佳译,大块文化
.《路:行迹的探索》,罗伯特.摩尔Robert Moor著、骆香洁译,行路
.《离婚季节》,约翰.齐佛John Cheever著、余国芳译,木马文化
.《跳舞的熊》,维特多‧沙博尔夫斯基Witold Szabwski 著、林蔚昀译,卫城
=========================================
镜文化2018年度好书【华文创作类】
《终战那一天:台湾战争世代的故事》
【陈栢青短评】
曾经,我们失去了时间。“终战”作为时间标的,我以为它凸显的,是切成两ㄉㄨㄢˋ,
但这个ㄉㄨㄢˋ,不只是一刀两断,以这一天把战前和战后分割。《终战那一天:台湾战
争世代的故事》做到的,却是缝合,他的ㄉㄨㄢˋ,首先是“锻炼”,点出战前的“皇民
练成”,那其中是对全岛国民身心灵的锻炼,亦即此前整个国家如何驱使全岛住民成为“
皇民”?以及第二个ㄉㄨㄢˋ,终战后的断裂──“回不去了”,当日本成为战败国,台
湾不再归属于日本,那台湾岛上的人是什么人?书中的人物们在终战后反复思索:“我已
经成为中国人了吗?”、“但他们为何不接受我?”、“我为什么要接受他人?”,有人
想回而不得回,有人返家却不被当成自己人,新生命只是余生。有些人终于开始了所谓新
生命,却终其一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有些人的新生命则很短,1947年2月28日的枪声
就要在广场响起。真正的断裂其实在这里。这个断裂在过往我们受的教育中并没有被接合
,这个国家至今仍然延续这个断裂,甚至摆烂之,扩大之,遗忘之。《终战那一天》考掘
史料,并以此说出好听的故事。它对非虚构写作,以及集体书写都做出良好的示范,其章
节之间的衔接、风格与体例上的统整都能做到无缝,那是另一种技术面的缝合。无论是就
文学,或是史学上的意义都值得肯定。这本书让终战那一天真正进到我们的视野,不如说
,让我们重新回到本来该在的钟面上。
《记一忘三二》
【黄宗洁短评】
对于喜爱李娟文字的读者来说,2018年无疑是充满惊喜的一年,年初有《记一忘三二》,
到了满眼灿黄的夏日,则是《遥远的向日葵地》。两书并读,其实更能体会李娟文字独特
的氛围与鲜活。不过,相较于包裹着更多苍凉迷惘与困顿之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
记一忘三二》则更充分地展现出李娟的善感之心,如何在荒漠之地滋养出独特的幽默及从
容。柴米油盐鸡飞狗走喂猫遛牛的“俗务”所体现的,不只是民间文学叙事传统中,那种
“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的生命力,看似口语化与日常化的文字背后,更隐含着幽微
的生命思辨,隐含着对不同价值观的反复辩证。除此之外,李娟的文字耐读,或许也来自
于她在那广漠空间所磨出的耐性。“来阿勒泰旅行的人们,能够面对美景惊叹的时间很短
很短,其它绝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到达和离开的路上。”正因为总在抵达与离开,总是在
路上,对任何生命的美景,方能以更珍惜之心述说忆记,因为深深了解,那何其得之不易

《花街往事》
【陈栢青短评】
路内成名作《少年巴比伦》里有一段写主角路小路爱爬墙,他爬上了墙刚好看到有人在旁
边小便,竟也就低头跟着看起来,手上烟灰还落在人家鸡鸡上,“蹲在墙上会有一种错觉
,以为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我觉得这似乎是路内写作的一个譬喻。现实中的路内抽起
了电子烟,连烟灰都没得抖落了,但在小说里,他和世界有个距离,路内小说的调度便是
距离的调度,有时是一道墙,他让远的近了,近的远了,那是抒情的诞生,也是小说味的
萌发。到了《花街往事》,由歪头少年顾小山的视角望出去,世界偏斜了一点,小说因此
开出了一道口子,之于“距离”的拿捏与吋度,路内展现于更繁复的技术,《花街往事》
多重时间,多重视角,街道立起来了,人物活起来了,语言撑起人们鲜活的底气,往事不
只如烟,还如火如荼,大幅度的时间跳跃里有小碎步的抒情与成长,轰轰烈烈的革命佐以
痴痴傻傻的恋爱,他把活着写得很鲜很猛,其实是让读者反写少年路小路的感觉:“蹲在
墙上会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就在这个世界。”如在其中,其实是由高处往下看,笔下是
前路欲寻,口吻却是往昔不可追,小说家取消了距离,又制造距离,那便有了新高度,是
历史的,也是审美的。这回站在花街墙上的路内依然把烟灰抖在人家鸡鸡上呢!那是历史
的劫灰,你还感动的哭呢。要他多来一点。
《一个木匠和他的台湾博览会》
【傅月庵短评】
这样问好了。80年前一册小本子,满满盖了300多个纪念戳章,交到你手上。除了惊奇赞
叹,你还能做什么?还会做什么?
别人我们不知道不敢说,陈柔缙我们都知道了也敢说:“赞叹柔缙!感恩柔缙!”因为她
硬是有这本事,拿着这小本子,一个一个戳章鉴别、比对、考证、采访,把80年前盖印钤
章当时的时代氛围、社会焦点、流行时尚,乃至最重要的台湾博览会细细地讲给我们听,
慢慢跟你说明重点,甚至还给了你一张地图。
历史推理?纸上考古?怎么说都好。关于“1935年台湾博览会”所说者众,出过的书一本
又一本,却可能再也没有比《一个木匠和他的台湾博览会》给人更多的阅读欢乐了。从
1994年《总统是我家亲戚》开始,陈柔缙便以她满满的才情跟执著,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赞
叹与感恩。这次之后,肯定还有!
《骤雨之岛》
【卢郁佳短评】
台湾产业外移、迟难转型的伤痛,不亚于一场突如其来、经年累月的屠杀。却隐形而静默
,未被谈论,像不存在。目击全程,幸存者打破沉默,毅勇奋起,用小说《骤雨之岛》艰
难铸成铁铮铮的证言,展示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冷战防共阵线藩国的采购配额,如春雨滋
润沃壤萌芽,扶植了台湾生产链兴起;等到配额一夕撤离,劳工福利、薪资上涨、台币升
值压力下,台湾出口商纷纷恶性关厂,西进中国设厂,搞垮台湾竞争对手,内部相残的悲
剧。乃至产业全景中的婚姻与爱情,也成了商业的倒影,停留在利益的结盟,连自由与诚
信都不可兼得,难以携手转型。作者顾德莎观察入微,取喻狠准,立论精辟,道出文化深
层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比起山崎丰子的产业小说毫不逊色。
《每天都在膨胀》
【傅月庵短评】
鲸向海,顺着网络一直游过来。
200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通缉犯》不过26岁,此后每过几年他便要出一本诗集撩拨人。“
所有的猛男都会过时/只有我对你的凶猛永远长久”,他用诗,像用犄角戳我们,自己却
每天都在膨胀,然后我们方才明白,16年过去,“已哭的暖男大叔啊,终于学会笑了,并
非这个宛如精神病院的现实人生能够禁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诗人,很多人遂都写诗,多半人写诗是“造句”,想方设法“造”出
诗句。好的诗人却都是“摆字”,把最好的字摆在最恰当的位置,一首诗便完成了。摆头
摆尾,摆了又摆,大鲸向海。──《每天都在膨胀》自是年度绝好诗集,脱颖而出的却不
仅一本书,而是一位诗人!
《诊间里的女人:妇产科女医师从身体的难题带妳找到生命的出口》
【卢郁佳短评】
九十年代彭婉如命案掀起妇运改革浪潮,如今改革力量已体制化;女人当上总统,似乎也
证明了台湾的机会平等。然而,宛如雷霆之声破空而来,台湾妇产科女医的行医田野纪实
《诊间里的女人》,一刀戳破人权进步、两性平等的假象,暴露女性遭受性剥削的普遍、
惨烈,催促变革。就像歌舞剧《芝加哥》里多个女凶手自述受虐经历,书中一一揪出在每
个伤毁生命史故事中统治女人的暴君;所不同的是,女人默默受虐而毫不自知。
女人未婚怀孕,生不生要等男友决定,等双方父母决定,甚至等自己前一段婚姻的成年女
儿决定,权利,唯独不属于负责生育照顾的女人自己。
婆婆得知媳妇罹癌,就说媳妇快死了,叫儿子赶快再娶。
妻子阴道并没松弛,却坚持要做紧缩手术,只因得知丈夫外遇,所以为了挽回婚姻孤注一
掷。
除了沉默接受命运,难道还有别条路可走?作者林静仪以无畏勇气挑战体制,揭发沉疴,
要求女人拥有自主的权利。革命烽火已在她手中点燃,它要求读者遍地传续。
《废墟少年:被遗忘的高风险家庭孩子们》
【傅月庵书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名句。社会呢?社会也
一样吧。当我们为中国大陆乡村“留守儿童”惨况而掬一把同情泪,甚至咒骂时,是否也
想到,在台湾,每年竟至少有两万名的少年,在台湾社会边缘挣扎求生,等待救援。
这些少年,有因为家庭失能,被安置儿少机构,却成为性掠夺对象;有想帮家里多赚钱,
改善家计,却沦为诈骗集团车手,被控制甚至禁锢;更多被强暴、被弃养、中辍失学,小
小年纪便成为童工,被大人、被体制无情剥削著,仿佛被整个社会遗忘了。
《报导者》深度筹划,深入采访,深切呈现我们社会之痛,当整个结构倾斜之时,谁来拉
拔那些被遗忘的高风险家庭孩子们?起向高楼撞晓钟,不信人间耳尽聋。这本书最大的意
义不只“看见”,更重要的:“孩子,救救孩子!”
《妖姬.特务.梅花鹿:白虹的影海人生》
【卢郁佳短评】
不让林青霞《窗里窗外》、陈建志《流水年华凤飞飞》专美于前,传记《妖姬.特务.梅
花鹿:白虹的影海人生》以圆滑老练、欢乐升平的语调,讲述一个生女儿送养是常态、从
娼被传染性病行乞被视为活该的肃杀年代,布庄女儿凭著憨胆和芳华,十七岁就闯荡台语
片影坛去看世界。以前辈小艳秋为典范解放情绪哭笑尖叫,到婚后力主改拍小说《赌国仇
城》诉尽对冲突的烈爱痴迷,每一段看似和平、理所当然的场景,都是无意识挑战女性传
统角色的革命。党国时代崇尚被阉割过的清纯玉女,她却爱演复杂狠辣的黑色电影反派妖
姬,以翻涌的欲望、生命力与现实感,打破台语片悲情窠臼。虽然她满腔才华想当导演,
却被丈夫嗤之以鼻,像“莎士比亚的妹妹”一样,只能当导演的太太。银幕上虽然冶艳自
信、气吞全场;在人生中却对爱情羞涩陌生,错身而过。作者陈亭聿运笔纤细敏感,留白
精巧,以轻驭重,宛如电影《新天堂乐园》,在轻快温暖诙谐中,包藏了深沉的忧伤,未
竟的豪情,留下勇敢女人大步往前跨的璀璨光芒历史。
《等路》
【陈栢青短评】
乍看字面,路如何等?迢迢远路,前望无迹,后盼无人。那是一种书写的孤独之境,寂寞
的人坐着看花,孤独的小说家写着等路,这样喧嚣的世道里,选择写小说──尤其是写那
种特别纯的小说的人──“林中两条岔路/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一条”,这样的坚持值
得我们与他共行一段。小说家走入人烟稀少的小径,而小说里,小说家则创造了人迹更少
的小径,《等路》是难写难攻的,文字上跳跃于台语/日语/北京话之间,流畅切换,时
不滑行,斜却到位,谐而又雅。他在情节上有意义的简省,把大历史、深浓情义全藏在路
的那一边,任他林深树掩,“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只有脚印知道曾走过的痕迹。
那种忍,那种含蓄内敛,那种吞吐与吟哦,老练的让你看不出他是新手。讲余味、宜于舌
间玩味、不说之说、隔窗描影、后劲凶猛。“等路”之妙,在台语语境里,这是“礼物”
的意思。那这位小说家,这本小说集也是2018年给台湾读者的一份餽赠了。我们别让他等
太久。
========================================
镜文化2017年度好书【翻译类】
《罗马四季》
【黄宗洁短评】
许多描述美食鉴赏的书籍,总强调对大厨真正的考验,往往不是那些做工繁复的菜式,而
是烧豆腐或蛋炒饭。某程度上而言,《罗马四季》亦可视为安东尼‧杜尔(Anthony
Doerr)这位文字大厨端出的家常菜。都知道杜尔的小说文字细腻,这部他旅居罗马一年
的生活随笔,其实更显功力。看似闲散家居絮语,还有不少篇幅记载育儿琐事,连凌晨十
二点四十分喂双胞胎兄弟喝奶这样的细节都没放过,但杜尔巧妙地将身处异地的陌生感与
初为人父的忙乱失序连结──那是另一种生活型态的“移居”;罗马承载着悠长历史重量
的建筑、老普林尼《博物志》里遥远的智慧、眼前四季流转的景致与日常陷于尿片和婴儿
口水的混乱困窘,这些乍看之下格格不入的主题,更被顺理成章地并置在一起。透过杜尔
视角的罗马四季,我们看到所谓伟大与卑微、永恒与破碎、创生与坏毁、智慧与庸常……
这些看似对立的概念,其实同时矛盾又相容地并存。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其中,为活着而奔
波,也为终将走入历史的未来,试着留下美与意义。
《昆虫志:人类学家观看虫虫的26种方式》
【傅月庵短评】
法布尔《昆虫记》讲的是昆虫的生老病死,习性与特质,那是昆虫学家的事;修‧莱佛士
《昆虫志》讲的是人与虫悲欢离合,因缘与纪事。尽管重点不同,却一样好看,甚至后者
即前者的展开。
从A-Z,一个词条一则昆虫与人的因缘,车诺比、发烧作梦、犹太人、卡夫卡、全球暖化
、禅宗与沉睡都有故事可说,作者需要看深看透的不仅昆虫生态,更要掌握人类行为
。是以“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昆虫”,一一说清楚讲明白,我们于是有了这样一
部丰饶多元、跨越人文与自然,或说跨物种民族志的实验之作。──大大的一扇窗子,惊
喜连连的人虫世界。
《少年来了》
【黄宗洁短评】
“人类究竟是什么?为了让人类不要成为什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韩江的小说《少年
来了》,最受人注目之处固然是她以五一八光州事件为题材,铭刻了韩国那段黑暗血腥的
历史,但韩江的企图显然不止于此。对她来说,“光州是遭到孤立的,是受蛮力践踏的,
是被毁损,却不该被毁损的代名词。”因此,她试图透过文字重建的,不仅是曾被压抑与
禁制的记忆,更是对于人类本质的探问。历史仿佛无穷反复,名称不同但手段相仿的国家
暴力、流血镇压,在不同时代与地区上演。更重要的是,人为何会对彼此做出这样的事?
那些加诸身体上的残虐伤害与羞辱,难道就是人类的本质?但另一方面,又为何有人愿意
为了素昧平生的残破身躯,陪伴、守护、修补,甚至为此牺牲生命?我们的灵魂、理想与
记忆,是否能超越那会恐惧、疼痛的身体?是韩江透过小说中不同遭遇的角色,反复探问
的问题。小说终了,答案未必越辩越明,但她以文字为祭,《少年来了》是她为那些在不
安中逝去的灵魂,囚困在黑暗记忆中的生命,在雪地中点燃的一盏烛光。
《冰平线》
【傅月庵短评】
樱木紫乃出道晚,家里开爱情宾馆,还在法院当了很久的打字员,估计熟知许多人间交叉
点的事件。38岁都已当过好些年家庭主妇了,一出手便自不凡,让人耳目一新。
她能写出男女情爱的细腻幽微,也能点出性爱的激烈空虚,更能说出相濡以沫的点滴温情
暖意。从脉络来看,直直可接日本文学“物哀”传统,而呈现于白茫茫的北海道小城镇,
比凛冽风土还要凛冽的人间有情天地。色泽鲜明,生猛有劲。
《冰平线》是樱木最早的单行本作品,要了解这位风格自成,前途可期的日本女家,当由
此开门入内。
《橡皮擦计画:两位天才心理学家,一段改变世界的情谊》
【黄宗洁短评】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本关于两个天才如何相遇的故事。对当代认知心理学有所涉猎的读者
,对丹尼尔‧康纳曼(Daniel Kahneman)的代表作Thinking, Fast and Slow想必不陌生
。其中有关直觉与逻辑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人在决策时又如何容易受到各种偏见误导等
看法,对于理解人类认知系统的运作提供了重大的影响,广泛地被许多经济学、心理学、
社会学等研究引用。然而,这些理论的基础,乃是来自他与生命中一位重要伙伴阿莫斯‧
特沃斯基(Amos Tversky)长期的合作与发现。《橡皮擦计画》为我们补足的,不只是这
两位举足轻重的心理学家,如何一步步产出这扭转心智理论的见解,也是他们的人生故事
。康纳曼与特沃斯基的个性只能用南辕北辙来形容,但他们俩人的合作,却远远超越学术
研究“共同作者”这样的关系,那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是人类智性最大可能性的展
开与加乘,连他们的妻子都形容两人的关系比婚姻更紧密。某意义上而言,康纳曼与特沃
斯基不只让我们感受到“天才”这两个字的真义,也展现出“亲密关系”的多样性,尽管
这段关系最后仍令人遗憾地变了调,仍让读者看到,心灵与智性层面的连结,确实可以超
越一般人所定义与想像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的互动或许也说明了,每个人都
渴望拥有能接纳、理解自己想法的对象──即使心理学家也不例外。
《重新与人对话:迎接数位时代的人际考验,修补亲密关系的对话疗法》
【卢郁佳短评】
当我们感到面对面对话乏味无趣,常是因为有人查看手机讯息或动态,精神上脱离现场,
敷衍了事,无法把注意力放在对话或对方身上,于是彼此貌合神离,擦肩而过。麻省理工
教授雪莉.特克结合社会学和临床心理学,在《重新与人对话》中倡议,对话需要眼神交
流,关心对方,专注倾听话语、语调、表情、姿势等重要线索,设身处地想像对方的感受
,透过自己的感受去回应,才能在交流中感受亲密共鸣。手机介入相处,使人离席,令有
能力对话的成年人失去能力,令还没建立能力的儿童青少年失去学习机会。本书精采、锐
利的田野观察,说明相处品质在独处、家庭、爱情、友谊、教育,工作和政治运动中发挥
的关键效能,如何被手机摧毁。它的卓越贡献在突破网络环境的威胁,为无名的不满建立
栖身之所,赋予读者观察自己处境的框架,赋权我们重新活得像个人。
《夜巡猫》
【陈栢青短评】
某个程度而言,《夜巡猫》预示2018年1124大选,姚文智为什么会失败,陈其迈为什么让
人可惜。前者太早让猫出来,后者太晚让猫出来。前者连猫都不会抱,单手托猫其实托不
住我们的感情。后者要到败选直播才意外让猫闯入,猫尾直直插入鼻孔的瞬间,其实插进
很多人的心。
现代社会渴求一个“猫形状的心”──毛茸茸、软绵绵,以为傲娇,其实只是不知道如何
表达,乍看浑都不理,冷的时候热脸才要贴冷屁股。那不只是可爱经济,其实显示现代社
会对感觉的某种需要,也不是欠缺,但有时匮乏。以为很满,到底是空的。不到孤独,只
是寂寞。谁没遇到过几个烂人,心里没几道疤。有些话来不及说了,有些故事,还没有开
始就已经结束。这时候顶好需要一头猫,或者是猫形状的抚慰。
深谷薰《夜巡猫》用漫画笔触填补了这个缺口。“有人哭吗?”、“有人偷偷在哭吗?”
,有猫夜巡,闻着眼泪的味道靠近,每一回短短八格,份量刚好,宜于入口。那里头抓住
一种细微的失落,猫呕出毛球一样的轻,但就是这些微微的失望、窗上的薄霜,或是手插
入口袋才发现的破洞,才深深重击我们。而夜巡猫发现创口,猫舌亲舔那样成了心的OK蹦
,现在还记得那一瞬间的悸动。“给我们明日的勇气”岂只是保力达B,有时就是一支猫

《夜巡猫》能出线的理由也许是,在众多进入决选的漫画中,有的说理,有的抒情,有的
追怀历史,有的道破真相。他们开启了我们的眼,拓展我们的路,但有时候,我们需要的
,只是在绝望的往下掉的时候,有什么挽住我们,就算仅仅是一根猫的须须。
《路:行迹的探索》
【黄宗洁短评】
既是带着诗意的哲学思辨,亦包含开启视野的科学知识;行经人类透过身体移动开拓出的
健行山径,也追寻毛虫和蚂蚁留下的痕迹线索。罗伯特‧摩尔(Robert Moor)的《路:
行迹的探索》,以优美的文字、敏锐的感知与开放的心灵,充分展现出非虚构写作的跨域
可能。他以脚下的路径为起点,幅射出兼顾物质与精神、具体与抽象层面的,“路”的意
义。透过路,我们得以相互沟通,不致迷失方向,但另一方面,明确的路径却也缩限了找
到不同出口的可能性,框住我们的视野与思维。因此,摩尔不只以文字开路,让读者看见
沿路的风景,更强调我们踏出的每一步,无论承继前人的轨迹或另辟蹊径,都是漫长历史
中有形与无形的路径之延伸,是人与其他所有生命、物种的交会与共构。无数的路径相连
成网,网络之外,则是混沌。前者是道路,后者是荒野,然而对摩尔来说,两者都同样真
实与不可或缺。秩序井然的网络令人安心,但混沌的存在则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了对未
知保持敬畏。
《离婚季节》
【陈栢青短评】
卡佛在华文地区红了之后,很多读者成了“简爱”──字面上求其简,情节与风格上甘于
其寡,想知道水面之下有什么。所有的“简爱”们都该翻开卡佛的《大教堂》一书,集中
收录〈火车〉一篇,小标正是“致约翰.齐佛”,卡佛借由〈火车〉与齐佛的名篇〈The
Five-Forty-Eight〉对话──548是列车编号──小说回应小说,列车追随列车,随着齐
佛的引入,台湾读者追随小说穿过美国现代荒原的,不再只是卡佛单独的晃马车,多了车
厢,成了列车,西方双圣,郊区佛陀,卡佛与齐佛终于一次到位。(有趣的是,双佛于台
湾的译经──翻译者都是余国芳。我们会出现另一位“美国极简主义版本的赖明珠”吗?

《离婚季节》登陆台湾的重要性在于,对于理解美国一时期编辑与作者如何协力,以及极
简主义小说的技术与面貌有了更多认识,那背后有一个系统,一个个殊异孤影重叠的共同
轮廓隐隐欲出。此外,则是对于齐佛小说艺术成就上的惊叹。齐佛小说里总是冷的脸,热
的心,生活残酷,我佛慈悲。以为他小说硬,其实是透。乍以为不动声色,其实是讯息的
内爆,不明白也就罢了,越是明白,越是怅然。纵生活如孙猴子跃出十万八千里,也不过
是在佛的掌心,真的,我们都需要一点慈悲。或者一篇齐佛的小说。
《跳舞的熊》
【卢郁佳短评】
锋利,残忍,疼痛。波兰的报导文学《跳舞的熊》宛如解剖刀锋,为我们揭开自己皮肤底
下广阔无边的万古黑暗。作者维特多.沙博尔夫斯基走访东欧多国,调查街头表演讨赏的
驯熊被解放后的适应障碍,观察专制加诸身体的规训,揭露脱离共党暴政的东欧后殖民困
境。国营事业落入特权劫掠中饱私囊,造成大量失业,底层仍然饥寒交迫,反而迷恋专制
枷锁的稳定。人们所渴望的自由并非一蹴可几,反而迟迟不至,停滞、倒退。革命竟只是
换了一批面孔当政,旧体制依然掌控一切,继续靠旧方法搪塞新问题。反挫无所不在,个
人难逃天罗地网重重包围。
解严三十年后的台湾社会,反服贸抗争后,第三势力看似蓬勃兴起;今年县市长大选后,
地方却重回国民党阵营。教会保守势力藉公投鼓吹歧视同志,掀起同志自杀潮。值此动荡
,本书深刻的洞察不可或缺,它无情揭示了惯受政治宣传操纵的社会多么容易丧失现实感
,转型正义如不包括人民夺回媒体和话语权,就纯属虚构。它使吃党国奶水长大的个人重
新省视自己的生命历史,回溯在每个冲突时刻陌生的身体感觉、反应模式,艰苦蹒跚踏上
复育自我之路。它慨赠读者一笔富可敌国的财宝,即是勇于打破现状,想像何谓自由。
作者: cheeshan (家酒)   2018-12-20 23:06:00
大推夜巡猫跟跳舞的熊!
作者: chi12345678 (to Terabithia)   2018-12-18 18:03:00
来啦!
作者: ab060986 (黄影)   2018-12-18 18:32:00
作者: Justwe (杰士塔威)   2018-12-18 20:49:00
作者: Nolan5566 (诺兰‧五六)   2018-12-18 21:22:00
真是看重自己家出版的书,呵呵
作者: akrsw (quo vadis?)   2018-12-18 22:35:00
推《花街往事》
作者: Qorqios (诗人Q)   2018-12-19 06:13:00
噢噢
楼主: ijuforever (许i啾‧ω‧)   2018-12-21 22:15:00
夜巡猫真是一大惊喜 <3
作者: chi12345678 (to Terabithia)   2018-12-19 02:03:00
来啦!
作者: ab060986 (黄影)   2018-12-19 02:32:00
作者: Justwe (杰士塔威)   2018-12-19 04:49:00
作者: Nolan5566 (诺兰‧五六)   2018-12-19 05:22:00
真是看重自己家出版的书,呵呵
作者: akrsw (quo vadis?)   2018-12-19 06:35:00
推《花街往事》
作者: Qorqios (诗人Q)   2018-12-19 14:13:00
噢噢
作者: cheeshan (家酒)   2018-12-21 07:06:00
大推夜巡猫跟跳舞的熊!
楼主: ijuforever (许i啾‧ω‧)   2018-12-22 06:15:00
夜巡猫真是一大惊喜 <3
作者: recluseshi (没时间了)   2018-12-24 02:35:00
推《少年来了》
作者: recluseshi (没时间了)   2018-12-23 18:35:00
推《少年来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