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理想生活的起点

楼主: bekeing7 (^^)   2018-09-17 14:00:06
好读推荐:理想生活的起点:
善用四种天生倾向,改变习惯与人际关系,让日子越过越轻松
推荐指数:★★★☆☆
网志好读版:https://goo.gl/DHpnDZ
这本书《过得还不错的一年》作者葛瑞琴‧鲁宾的最新力作。
如果你喜欢《过得还不错的一年》,你一定也会喜欢这本书
延伸阅读:过得还不错的一年:我的快乐生活提案
https://goo.gl/EoY1Hq
作者在《过得还不错的一年》提出很多‘如何让生活变得快乐’的想法,
但是却有很多读者来跟他说
‘恩,你的提议很好,但是我没有办法做到,因为XXXXX’这种很多的回馈。
让作者不禁思考,为什么已经提出解决方法了,却有很多人没有办法做到?
同样的,我们也阅读过非常多的职场或是工作学的书籍,
不管是叫你要冥想,要专心,要挑重要的做,我们看过一本又一本,
却没有办法依样画葫芦的照着办,并且达到相同的目标或是工作高度?
作者提出解答,那就是我们我们如何面对“期待(Expectation)”期待这件事。
经由将“期待”分为外部期待(例如老板交办的事项)和自我内部期待(你自己想做的事)两种。
作者得出了四种人格倾向:
自律者Upholder:对外部期待和自我期待同样看重
质疑者Questioner:不理会外部期待,只在意自我期待
尽责者Obliger:先达成外部期待,在考虑自我期待
叛逆者Rebel:排拒接受外部期待,对自我也没有特定期待
有些人会比较看重外部期待,就是别人要求他做的事 ,
例如尽责者; 但是有些人却是只在意内部期待,例如质疑者。
而不同的四种倾向的分布。在这四种倾向当中,尽责者人数最多,高达40%;
其次是质疑者,占24%;叛逆者最少,占17%;
跟我一样属于自律者倾向的人,占19%,只比叛逆者略高一点。
“人就是要有纪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是自然的,没什么好讨价还价的。”→自律者
“我会愿意做,但你得先给我一个合理的说法。”→质疑者
“我的看法不重要,你要我做什么我都会做。”→尽责者
“规矩就是要来被打破的,你又不是我妈,我想干嘛就干嘛!”→叛逆者
作者提出一个可爱但是很容易理解的有趣例子:
要怎么让自律者换灯泡?→你不用叫,他已经换好了。
要怎么让质疑者换灯泡?→你必须先回答他的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那个灯泡?”
要怎么让尽责者换灯泡?→直接要求他去做就对了。
要怎么让叛逆者换灯泡?→别指望他了,你自己来吧!
这四种倾向当中,每一种都有其难搞的特质。
大多数人(包括属于这两种倾向的当事者,或是与他们相处的人,
都觉得和尽责者与叛逆者相处最具挑战性。
自律者Upholder
对自律者来说,达成外界与内心期待,并不会让自己受到限制,
而是会更有创造力,更自由,因为他们可以执行心目中的所有计画。
或许在旁人看来,自律者的纪律过于刚硬,但对自律者而言,刚硬的纪律带来自由,效率与自主权。
如果他人行为不当,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自律者也会变得非常不满与不自在。
自律者很难接受在最后一刻改变计划。对自律者来说,纪律带来自由。
质疑者Questioner
质疑者唯有认为该事情是有效且合理的情况下,他们才愿意去做。
只有他们认可了,他们会把合理的外在期待转变成内心期待,进而达成目标。
即使有人提供‘专家’建议,质疑者还是想要自己做决定。
质疑者乐于获取与分析讯息,所以在强调在研究的环境中,他们就能如鱼得水。
质疑者需要深层原因,并且乐于挑战既有体制,而且不愿意在不合理的情况下接受权威。
尽责者Obliger
尽责者随时准备好要满足他人加诸在自己身上的外界期待,
但却对完成个人的内心期待有所挣扎。
换句话说,对尽责者来说,要完成别人的期待非常简单,
但是如果是要完成自己的事情,他们会很犹豫且懒得去做。
但无论是喜欢或是讨厌自己的倾向,尽责者不免会误解个人的行为模式。
他们有时会错判自己可以达成外在期待,却无法满足个人内心期待的原因。
但是,当一旦外在的压力过于巨大,尽责者就会反抗。
有趣的是,尽责者一旦反抗,就不会给别人第二次机会。尽责者会先逆来顺说,然后突然爆炸。
叛逆者Rebel
对叛逆者来说,只要是给他命令,他就会反抗,不管这个是否是外在或是个人的内在期待。
对叛逆者而言,最讨厌别人对他指手指脚,叛逆者是否能选择非常重要,
有时他们做决定只是为了确认自己有选择权,
哪怕该选择会违背自身利益,甚至不是他们的真正意愿。
叛逆者非常重视真实性与自主性,并希望可以将个人价值真实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跟叛逆者相处时,谨记,只要提供讯息,后果,并且让他们自己选择,不要说教,只要密切监控或是收拾残局。
叛逆者可以为工作带来巨大力量,他们愿意打破常规,跳脱思考框架,并且结合欲望与需求。
因为叛逆者非常重视面对自己真实感觉,如果能借由某种习惯来传达自身定位,他们就会愿意去做。
这种人格分析架构其实跟很多别的心理学提出来的性格特质很像,
例如五大性格特质、个人优势分析、九型人格测试、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
VIA二十四种人格测试——甚至是霍格华兹的分类帽。
但是,作者也提出他对性格分类的看法,
作者不认为把“这个分类”与“那个分类”画上等号是正确的做法。
每一套架构都有特定的洞察机制,但如果要把所有系统全搅在一起,
洞察机制就无法发挥作用;没有任何一种系统能完整且深入的描述人性的多样性。
有许多性格测验已经在其分类中塞入太多的细节成分。
相较之下,本书所提出的四种倾向虽然描绘出人类性格的重要面向之一,
但这也只是构成一个人身上多重特质中的一部分。
这本书中借由四种分析,让大家了解人们为何会采取行动,
又或者什么都不做,而这四种倾向的特质又该如何相处或是用哪一种激励方法比较有用。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我是‘尽责者’,带一点点的‘质疑者’,
但是做完测试之后,我发现我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质疑者’+一点点的‘叛逆者’。
所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为什么’,为什么我需要这样做,
如果找到‘为什么’,我就可以百分之百的投入其中,全力奉献。
但是要是外在以压力逼迫我屈服,可能适得其反。
这本书由《过得还不错的一年》作者提出来其实蛮有趣的,
因为生活本来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光是提出方法还不够,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期望’的理解都不同,如果可以对症下药,找出自己的最适性格特质,
反而可以事半功倍的完成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或是达成目标。
这本书推荐给对自己本身感到疑惑的人,或是对‘如何完成期望’感到有兴趣的大家。
作者: justsmall (hey)   2018-09-17 14:06:00
谢谢分享
作者: mak33998 (NAY)   2018-09-17 16:11:00
感谢推荐
作者: mepe1018 (mepe1018)   2018-09-17 16:22:00
谢谢分享~也喜欢这作者之前出的三本书
作者: doranobi0125 (野比哆啦)   2018-09-17 17:58:00
谢谢分享
作者: olover (All乐)   2018-09-18 10:28:00
好棒的心得,谢谢分享
作者: yajen (隐形人)   2018-09-18 12:13:00
谢谢分享,很喜欢作者之前的作品
作者: e20021104 (ying)   2018-09-18 13:25:00
推推
作者: emile1224   2018-09-18 22:33:00
谢谢分享
作者: star0504 (黑夜出没的牛)   2018-09-20 19:31:00
看过推荐+1 觉得四种人格分析很中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