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志版:https://goo.gl/gNWxQo
网志中还有其他商管类读书心得,欢迎来看看
===========================================================
这本书的作者为葛瑞史密斯 (Greg Smith),曾经在高盛工作过近12年,本书内容为真人
真事改编,在2012年3月14日时《纽约时报》刊登了葛瑞史密斯的投稿 - 我为何离开高
盛,文章被广为流传甚至美国前联准会主席保罗沃尔克 (Paul Volcker)、奇异传奇执行
长杰克威尔许 (Jack Welch)、前纽约市长迈克彭博 (Michael Bloomberg)都曾看过文章
并给予赞许。
这本书描述了Greg从面试实习生 >> 实习生工作 >> 从实习生拿到正职职缺 >> 911恐怖
攻击 >> 转调部门 >> 职场政治游戏 >> 金融风暴 >> 高盛文化转变 >> 告别高盛
本书有几个特色,
1.人物个性生动:书中提到许多高盛同事,每个人的个性喜好都描写得十分清楚,让我
觉得好像真的认识这些人一样,描写手法非常贴近人性,不会觉得刻意。
节录至本书
===========================================================
高盛合伙人跟MD (董事总经理)都穿昂贵及低调的西装,不是意大利顶级品牌Brioni就是
伦敦或香港专人订做,如领带、丝巾等配件部分Hermes或Herragamo是标准选择,高盛的
不成文规定是风格低调、中性色别、别太花俏。
Greg的主管鲁迪是个非常严格的管理人 - 我刚加入交易桌时鲁迪给了Greg一本
Chris Marthews的《硬球》,书中主要是教人如何在残酷的政治环境中胜出。鲁迪很重
视原则,讲究准时和完美。他讨厌粗话,桌上还放了一个“脏话桶”,每次你骂脏话,
就要投二十五美分的硬币进去。
===========================================================
2.故事鲜明:故事的细节都交代得很清楚,看这本书就像在看电影一般,人与人之间的对
话非常自然,也把金融业职场习惯跟政治斗争写得栩栩如生。
一般人都会梦想进高盛这种顶尖公司,除了薪资外另一原因是公司名声对自我实力的肯定
,不过进入高盛的人除了专业外也有其他非常擅长的地方,要在高盛理想职缺工作光有专
业是不够的,还要有与人交际的能力。Greg分享实习时实习生们会轮流到各交易桌去帮忙
,除了协助工作外也要取得该交易桌主管的好感,这会对取得正职offer有非常大的帮助。
节录至本书
===========================================================
管你什么名校高材生,给我乖乖坐到小凳子上…
搭电梯时,闭嘴就对了
带着劳力士表的人被炒鱿鱼,要怎么同情他?
在华尔街,权力属于带进最多获利的人
===========================================================
这本书写得很精采,从第一人视角描述高盛的职涯与工作内容,华尔街金融业一向被视为
纸醉金迷的行业,确实如此,一位新鲜人年薪50万美元,Greg升任至VP (副总裁)时32岁
,年薪升至70万美元,很难想像MD或合伙人的薪资有多高。
但要领这样的高薪并非易事,竞争者来自世界各地名校,都是菁英中的菁英,很多人除了
有实力及丰富的得奖经历外还有强大的家庭背景,要挤进这个窄门光靠天分与努力是不够
的,还需要一些些运气。 (但前提还是专业&努力)
这些领着高薪的人生活并非安逸快乐,工时长&压力大并不是一般人能负荷的。现今社会
许多人在挑选工作时都希望挑选高薪、准时上下班、工作压力不要太大的工作,在高盛工
作的人比一般人多了许多责任感,追求卓越,甚至Greg在书中提到必须要能忍受枯燥乏味
的工作与繁琐的事务。
或许是薪水,也有可能是公司名声让员工对于同样的工作有不同的反应 (高盛在取得牌照
前甚至要帮其他人买咖啡)。
金融危机过后金融业包含高盛有了一连串重大的改革,投资银行不再,组织纷纷改为以商
业银行为主体的控股公司,高盛的组织文化也有了巨大转变,原先重视诚信的高盛变成业
绩导向,公司重视的是数字,业务员开始只推荐客户做能带给公司巨大获利结构型商品,
衍生性商品这种小交易不再是重点甚至不想经营这类客户。
高盛老将纷纷离去,接下这间公司经营的管理者为求获利不惜牺牲客户利益,在公司内甚
至出现嘲讽客户"蠢蛋"这类的字眼,这样的文化转变使待了10来年的Greg深有所感,因此
投书纽约时报并撰写此书。
虽然看到最后有点怀疑Greg撰写此书是否真的只是因为高盛文化转变如此单纯 (毕竟他还
要转职,对他的工作生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也让我思考金融业普遍存在的利益冲突
,收费高对客户而言是否一定不利? 商品价格越低是否一定越好?
不只在台湾,各国家金融业发展成熟后都会开始杀价竞争,以金融商品业务为例,最常碰
到客户问: 我在其他间金融机构也能买到同样的商品,你的价格比较高我为何要跟你买?
业务员最常见的回复是1.因为我的服务 2.对方报价多少我帮你争取更低
服务这件事如果没有具体事项客户通常当作场面话不予理会,业务也是言之无物,最后争
取客户的手段变成杀价竞争。
不否认,假设要去买橘子,同样品质的橘子,在A水果摊跟B水果摊一般人都会挑在价格低
的那间买,因为商品并没有差别化。
但若A水果摊的装潢及摆设比B水果摊好,或是服务人员更专业、更热心、能够记得客户的
喜好跟习惯,客户跟A水果摊的互动会更多,也会更愿意跟A水果摊交易,因此"人"是金
融服务业不走向低价甚至杀价竞争的关键。另外商品若不适合客户,即使报价再低对客户
也是损失,就像特卖会买一堆东西回家,如果没用到就是垃圾。
书名:我为什么告别高盛:以及华尔街教我的那些事Why I Left Goldman Sachs
作者:Greg Smith
译者:洪慧芳
出版日期:2014/06/05
出版社:早安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