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深度工作力

楼主: bekeing7 (^^)   2018-08-30 12:32:33
好读推荐:深度工作力
推荐指数:★★★★★
网志好读版 https://goo.gl/7fHUv2
这本书是跟上一本深度职场力 https://goo.gl/NeukpL 是同一个作者,
这作者真的蛮有他的一套的,
深入浅出的把他对很多职场上面的观察或是建议写的很深刻。
这本书跟深度职场力虽然名字看起来很像,但是其实内容完全不一样。
深度职场力是在谈应该要从从“追寻热情”转变成“锻炼实力”,
专心让自己变强,并且取得一定的人生自主权。
但是这本‘深度工作力’是在谈‘如何有效的专心进行深度工作’。
这本书对我而言很有帮助,
因为工作形态的关系,我们通常不会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室或是座位。
常常都是在不同供应商的工厂或者会议室里面跟大家一起工作。
在这种状态下,如何在纷杂的会议里面或是候机室中,
如何有效的考虑每一个工作项目且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例如我只有一小时的空档,我应该先回信?写会议记录?还是写一份报告?
我们先要从‘深度工作是什么?’谈起。
‘深度工作’是在免于分心的专注状态下进行职业活动。
这种专注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到极限,
而这种努力可以创造新价值,改进你的技术,而且是他人所难以模仿。
值得注意的是,这边的深度工作不只谈的是专心程度,
更加重要的是深度工作所产生的价值。
深度工作的价值来自两个方面
1. 保持很快学会复杂事物的能力
2. 必须使出浑身解术达到工作最佳绩效
这是在全球化的资讯时代,以及未来的AI 领域里面,
有太多的文章指出大部分的工作将会被取代,
我们甚至无法预言哪一种工作会全面消失,哪一些新的工作型态会兴起。
因为时代变的太快,所以我们必须更快的用新方法学会新的工作技能,
并且在别人还没达到终点前,先培养出自己出类拔萃的关键技能。
当“深度”越稀有,就越值得你投入。
既然谈到深度工作,就不免谈到为什么‘深度工作’难以培养?
原因就在我们现在实在有太多可以分心的事物。
不管是一封封一直进来咚咚响的邮件,或是在即时通讯软件上的闲聊,或是谁谁又在脸书上打卡。
作者把拥抱分心的原因大概概括成4种:
度量黑洞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收发Email,
但是却无法衡量我们花了多少时间传递讯息,而非专注在当初被雇用所处理的工作?
我们难以数字化的衡量不收发mail 或是收发mail 带来的损失或是价值。
而频繁的收发Mail 绝对是破坏深度工作力的一项行为,但是难以衡量损失与价值所以我们视而不见。
最小阻力原则
在企业环境中,由于缺少各种行为对企业获利影响的反馈,
我们倾向于采用当时最容易的行为。我们只要一直检查mail 跟点开收件夹就会让我们好像很具有生产力。
但是同样的,我们也让这些邮件或是附件主宰了我们的生活,而非仔细思考工作后,来决定下一步。
推荐延伸阅读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https://goo.gl/K1Aarb
以忙碌代表生产力
知识工作者可以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知道自己的生产力。
但是对于很多经理人来说,他们必须回应模糊不清的急迫事务而感到焦虑,
所以很容易处于一个困惑的精神状态。
因为难以衡量生产力,例如一个小时组装几个零件等这样有指标的生产力,
所以很多知识工作者重拾工业时代的生产力指标,
以明显可以见的方式做很多事,以忙碌代替生产力。
互联网狂热教派
现代资讯社会里,互联网变成一种集体宗教狂热,
仿佛我们必须拥抱互联网的一切,我们必须不顾一切的在脸书点赞或是发表推特,
不然就会被巨大的资讯洪流给埋没了。
但是,深度工作者在科技网络垄断时代有一个劣势,
深度工作是建立在品质,技艺和娴熟这种十分老派的且‘非科技性’的价值上。
这种应该被建立的价值,逐渐被社群媒体等造成分心的高科技行为取代。
到底是要写一本很棒的小说,但是足不出户 ;
还是要每天一直在网络上跟读者哈啦,但写不出旷世巨作?
那到底要如何进行深度工作呢?作者提出很多原则,
在这边提出几个比较有趣与对我来说比较有用的方式。
确立你的工作哲学
为了能够更有价值的进入深度工作里,
我们必须要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深度工作。
其实基本上就是根据自己的工作型态,找出一段可以深度工作的时间,
不管是一年,两周,或是每天两小时。
这种安排的重点在于,排出一段不受干扰的时间,进行深度的工作模式。
1. 修道院式:向外宣布与世隔绝,适用于小说家,或是哲学家等需要长时间思考的工作。
2. 双模式:一年或是一段时间与世隔绝,例如教授等工作可以适用这个安排
3. 节奏式:在一天当中选择一个固定时段深度工作,例如没有人吵你的清晨或是深夜。
4. 记者式:随时随地将自已切换至深度工作时间,但是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有训练过的老手。
要懒惰
这个提议乍听之下有点怪,但是其实重点就是在长长的工作之后,
不如慢下脚步,放自己休息一段时间,让心智与专注力都获得心得能量。
而且,停止思考有助于领悟与获得能量。
当有些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时,不如吸收相观的资讯后,就放下来做其他事情,
让心智的潜意识层来领会。而这种结果通常会超出预期。
作者在这里提出一个‘关机模式’。
在每天阖上电脑之前,先强迫自己进行‘关机模式’,
例如先确定今天目标有达到,并且确认明天要做的事。
如果有些事你认为晚上可以做,作者的建议是,那就别做了吧,
因为晚上少做的工作通常没那么重要!
练习生产性冥想
作者在这里提出一个新概念,‘生产性冥想’。
跟一般所称的冥想不太一样,
之前大家因为专注力所练习的冥想只有专注思考,但是并没有一个特定的题目。
而生产性冥想就是花一段你会用上体力,但是不用上脑力的时间,
例如散步,遛狗,淋浴等,集中注意力在单一且明确的职业问题上,
可能是拟文章的大纲,或是修改一套企业策略。就像正念冥想一样,
你必须要注意力飘走或是停止时,持续把它带回思考的问题上。
这个练习目的不是了改善生产效益,
最大的目的是可以改善深度思考的能力,借由强迫抗拒分心的肌肉,
借由强迫把注意力推向单一问题的最深处,磨利你的专注力。
我通常是在慢跑或是游泳的时候会做这件事情,不得不说我觉得挺有效的,
很多平常没有发现的工作问题,在没有旁人打扰下,就可以有灵光乍现的可能。
就算没有,也至少是一个锻炼意志力肌肉的好机会。
安排工作日的每一分钟
在每一个工作日的开始时,为自己指定每一个时段的工作。
当有任何外在的紧急事务进来时,重新安排一下工作日程。
时间表的目的不是束缚,而是一种深思熟虑,迫使我们持续花片刻来思考我们的每一天。
量化每一种活动的深度
当然也有人会问,那到底什么算是浅薄工作,什么算是深度工作?
作者提出来一个妙的概念,来量化我们每一个活动的深度
‘训练一个聪明但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学毕业生,完成这项工具要多久?’
根据这个指标,可以让我们在安排每一个事务时,判断他是浅薄或是深度工作。
如果是大学生很快上手的事务,不需要专业知识,则可以视为浅薄事务。
但是如果是大学生要许多月才能承担的任务,代表这项工作需要运用得来不易的专业。
我的工作比较偏向作者说的,每天都有各种无数的干扰或是天外飞来一笔的事务,
而且公司内部文化也强调即时反应。
现在,我会在每天一开始之前,先想一下我今天需要做什么事情,用一个老派的方式安排顺序,
接下来,心里对于哪一些是深度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先安排哪一些时间要做这些比较难的事情。
这些事务通常是比较需要专心一志,例如下一个季度的预算安排等等,
这时候,我就会尽量跟外在世界隔绝,例如戴上耳机(Spotify 有一系列work 专用的歌单很好用),
告诉自己这一个小时之内,我不收邮件,尽量不会回讯息,
除非是紧急状态(例如大老板找我之类的)。
我发现这样做之后,效率真的有变好,好像有更多时间多出来了。
推荐延伸阅读 轻松驾驭意志力 https://goo.gl/U2UMKX
最好的时刻总发生在一个人自发性的发挥身体或是心理的极限,
完成困难和有价值的事情时,这种时刻,称为‘心流’。
有趣的是,工作实际上比休闲时间更容易获得快乐,
因为就像心流一样,有内建的目标,反馈与挑战。
懒散且无法专注的心智会固执于你生活中有哪些不如意,而非好的一面。
应该要选择关心的目标,全神贯注在这些事情上。
真正的奖赏不会留给那些闲适的使用社群网站无意义浪费时间的人!
这本书推荐给那些对于向往有效率深度工作与贡献的工作者,
让你可以在外在纷杂的世界中,还是能快速且坚定的踏着自己的脚步前进。
作者: apley (佛渡有缘人)   2018-08-30 18:02:00
很不错,推一下
作者: holinsi2 (go)   2018-08-30 18:37:00
推分享
作者: taelia (taelia)   2018-08-30 18:56:00
推!
作者: bochengchen (LFII)   2018-08-30 20:20:00
推推!
作者: ann7773631 (季世杆)   2018-08-31 09:44:00
作者: HsCarl (Carl)   2018-09-01 08:13:00
推,已阅毕觉得实用+1另外喜欢这类型书的读者也可以考虑”最有生产力的一年”一书
作者: Chiaopapa (乔下巴)   2018-09-02 10:49:00
作者: YXL5 (一片冰心在玉壶)   2018-09-02 16:42:00
谢谢,精辟的心得
作者: muimio (miu)   2018-09-15 10:0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