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第三餐盘

楼主: cielQ (ciel)   2018-02-26 23:11:13
手机排版,可能有点乱,请见谅。m(._.)m
第三餐盘是近半年来看了最想分享的书,内容易读,也没有说教感。
看完之后大概能从“吃”的角度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句话在很多议题上都可以拿来嘴一下,
不过真心觉得这个作者从厨师的角度切入颇多,不是说说而已)
之所以书名叫第三餐盘,
是作者将过去的美国饮食习惯分为三个进程,
受到西式饮食影响很多的台湾也差不多可以适用。
第一餐盘-以肉食为主佐以小份量的蔬菜;
第二餐盘-和第一餐盘一样,
只是对于食材来源加入了“产地到餐桌”的概念;
例如:牛肉来自野放牛,蔬菜变成当地产。
以上两种类型应该还是目前大部分的饮食状态。
第三餐盘-餐点的组成比例是根据有利环境循环及永续的生产体系而产生的,
例如:主食变成红萝卜,牛肉反而熬成酱汁淋在上面变成调味品。
以上三个餐盘算是很简要的传达作者想说的理念。
而实际在书中,分成了四个主题“土壤”、“土地”、“海洋”及“种子”。
四个主题一开始都是从食物相关的事件开始,
借由著对于食材味道的追求,开始延伸至食材的来源,
再深究种植或饲养的方式,
最后都还是回到整个环境及生态的循环。
各主题主轴独立却又互相关联,
而且文中提到的地区或农场都是真实存在的。
越读进去越觉得不管是现代农业或是生活其他面向,
人类总是截取某个片段,然后大量制造,
以为这样能达到最大利益(如大量种植单一作物),
但在切断自然循环与环境连结的当下,
也就预告了后续问题(土壤贫瘠化),
然后再用人为的方式试图恢复应有的状态(加肥料),
就这样一直不对的循环。
就像书中提到的
“当我们想挑出(大自然中的)某种东西,会发现原来它跟宇宙的其他东西紧紧相系”。
但目前人类的行为都感觉都还是在截取片段。
庆幸的是,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些问题,
然后开始改变,虽然很缓慢也可能已经遇到瓶颈
(感觉台湾的小农们好像也走到一个坎栈了),
但我相信只要找回当下我们这世代和土地连结的方式,
应该能慢慢找到方向。
(虽然可能很难)
书的最后,
作者以第三餐盘的方式开了一份他们餐厅的菜单。
个人非常喜欢这样的结尾,
也希望未来每个土地的人们都能找到属于各自地域的第三餐盘。
谢谢看到最后。
作者: monyen (闻基起舞)   2018-02-26 23:28:00
手机排版排的挺好的
作者: monyen (闻基起舞)   2018-02-27 07:28:00
手机排版排的挺好的
作者: d30632 (30632)   2018-02-27 14:45:00
谢谢分享 最近对这本很有兴趣
作者: s085999449 (小猫)   2018-02-28 06:23:00
在书店翻过好几次,真的好看,不会沦于摆架子说教
作者: anita632 (我的毛)   2018-02-28 06:43:00
很有趣的题目
作者: d30632 (30632)   2018-02-27 06:45:00
谢谢分享 最近对这本很有兴趣
作者: s085999449 (小猫)   2018-02-27 22:23:00
在书店翻过好几次,真的好看,不会沦于摆架子说教
作者: anita632 (我的毛)   2018-02-27 22:43:00
很有趣的题目
作者: e20021104 (ying)   2018-03-08 23:51: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