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图文好读版: https://doctorhsia.blogspot.tw/2018/02/Global-View.html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后>读后感(上)--台湾人看“国际观”
颜择雅女士,是雅言出版公司的创办人,除了翻译许多世界名著外,多年来颜女士也持续
笔耕不辍,作品文情并茂,质量俱丰,本人先前印象最深的是<向康德学习请客吃饭>;
而今年初(2018年1月)所出版的<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后>,一个多月来在网络上已出现
大量的好评,因此溢美之词就不再多提,我认为本书有两个核心主轴--“国际观”和“
变局”--接下来分成两篇,向大家提出我的读后感想。
--[本书的起点--国际观]--
“什么是国际观?”,是本书当中篇幅最长也是成文最早的文章,起因于几位教育界的大
老,纷纷跳出来用“缺乏国际观”来痛批年轻人的见识浅薄,目光短浅;而颜女士纠正了
这些大老在逻辑上的严重误区,也提出了她所认为如何看待“国际观”的正确姿态。
简单说,就是一篇啪啪作响的打脸文。
※ ※ ※ ※ ※ ※
大老们的论调,很简单、很直观,只要年轻人没办法回答出他们所提出的史地问题,就是
“缺乏国际观”,再把这个问题归咎于“本土意识形态高涨”,其实接连犯了好几个逻辑
上的大漏洞。
李家同:“大学生,错把戴高乐当乐高!”
洪兰:“圣地牙哥,不只是智利首都更是美国的一个郡!”
乍听两人的言论,好像很严重,但是,会回答这些百万小学堂的问题,就是充满了国际观
吗?姑且不论这些大老自拟问题对“国际观”的代表性,在脑袋中塞进一堆史地名词,并
不能提升我们观看国际问题的视角,更严格些说--
这些大老所推崇的老派填鸭式教学,恰恰是扼杀学生思考及想像的最大主因!
※ ※ ※ ※ ※ ※
我的学生时期,正处于联考时代的末期,唯一的教科书来源还是国立编译馆;历史和地理
,在当时的刻板教育中,以及分数挂帅的氛围下,对我而言就是不断的记忆这些扁平的死
板名词,考完之后,马上就忘光光了。
这种“背多分”的学习方式,老师教学上很容易,大不了加上“棒下出英才”,分数就会
很好看;但如此当然完全激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让学生打从心底的讨厌历史、厌恶
地理!
尤其现在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背诵史地名词这种低阶的工作,实在可以改请电脑代劳
了--真的很重要的“常识”放进 Evernote 中,有需要立即点查;甚至其他大部份不是
很常用到的冷门“知识”,遇到的时候 Google 一下就好了。
何必把脑力放在死记这些年表和地标上呢?只能说这些大老还真是跟不上时代啊@@
--[以史为纬,以地为经]--
碎片化的刻板印象,无法一窥“国际观”的全豹;而更严重的,是观点上的偏执。
因为演讲引不起听众兴趣,见笑转生气飙骂的李家同教授,认为活耀于二战到冷战时期的
戴高乐总统是法国历史上的最重要人物,殊不知他用着上一个时代的时间轴在看历史。
教出一个以为鸡有六条腿的好儿子,生产大量奇葩翻译的洪兰老师,认为自己就读博士的
美国圣地牙哥郡比智利首都圣地牙哥重要的多,殊不知她用着特殊的地缘观在看地理。
如果一个做学问的人,没有放下自己的我执,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看待这个世界,这样子
推衍出的“国际观”,也只会是偏差的、扭曲的。
※ ※ ※ ※ ※ ※
先前曾在电视节目中,听到李筱峰教授对于打造正确台湾史观的想法,深得我心:
打破“以中国为中心、以汉族为中心、以男性为中心”的狭隘史观,并跟世界史做横向的
比较。
如果一个老师在教学时,能把中国(其实说白了只是东亚的一个大国)框架打破,从台湾
这个我们所身处的岛屿出发,用时间轴来定锚,把世界各地的历史做出平行比较,促使学
生自己判读并独立思考,那学习史地起来,会是多么的畅快淋漓啊!
李筱峰教授当时提到的例子是“林爽文事件/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这是在相似的年
代,台湾、美洲、欧洲各自发生的大起义事件,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针对三者的前因后果
做出整合性思惟,我想这段历史,就会是留存在学生脑中一辈子受用的礼物。
※ ※ ※ ※ ※ ※
“台湾史”和“世界史”也并非径渭分明,“本土化”与“国际观”更不是如大老所说,
处于天平的两个极端!
本书娓娓道来台湾的“国际史”,世界各国对福尔摩沙的影响,比我原本所想的还要深远
太多,正如台湾的“三貂角”也是一个西班牙人命名的“圣地牙哥”(全世界有一百多处
“圣地牙哥”)。
我十分赞同“本土即国际”的观念,因此,我们不该守着支离破碎的死知识,不能被刻板
印象所囿,在去中心化后,才能以史为纬、以地为经,用宏观的角度来思考整个国际的全
局观点。
--[台湾人不该妄自尊大,更不要妄自菲薄]--
李鸿章割让台湾时的自我安慰,“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做出了不一样的评断,她认为台湾与国际接轨缓慢,到十七世纪才因为荷兰人的进驻
,跃入世界舞台,正因为它是一个物产丰饶、富足快乐的世外桃源,居民才会不假外求。
如今,台湾从“宝岛”,变成大家口中的“鬼岛”,但事实上很多都是因为看不清“变局
”的恐慌性“唱衰”;在这个快速变动的时代,如何抱持正确的“国际观”,看清自己的
定位,也就更加的重要了!
※ ※ ※ ※ ※ ※
围绕着“国际观”和“变局”这两个核心,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见解--
与其追求小小确幸,更该脚踏实地努力。
与其经营饭饭之交,更该充实自我内涵。
与其崇尚中国狼性,更该放眼世界取经。
与其鼓励年轻人踏出舒适圈,更该追求国家产业升级创新。
※ ※ ※ ※ ※ ※
台湾不强,但也不弱。
“变局”增加了我们对未知的恐惧,但在其中,也充满著机会。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后,是要劈树当柴,还是改吃树皮;是要愁困哭天抢地,还是登顶采摘
新粒;是要抢夺他人手中所有,还是自己设法种树生果。
弱小的黑猩猩被赶下果树,在没有果子吃的情况下,牠尝试直立行走空出双手,牠学习使
用器具,牠开始狩猎。
最后,牠,变成人类。
※ ※ ※ ※ ※ ※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后>读后感(下)--医学人看“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