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母会C:独身》读书会纪录兼个人评论

楼主: lucialucy (小部)   2018-01-20 20:14:36
好读网志板见此:http://lucialucy02.blogspot.tw/2018/01/c.html
时间:1/6(六)晚上七点到十一点。(六点半开始集合,七点出头正式开始)
地点:半路咖啡。
人数:十位,含我(小部)、LIKO、阿三、青悠、祐子、石头书、香、阿水、叽呀波,以
及特别来宾:宝瓶力推的新锐小说家李奕樵(小说集《游戏自黑暗》好评发售中)。
  撇开长安为了《说妖》讲座没来,这次读书会可谓全员到齐,事务繁忙、时间对冲而
迟迟未至的阿水跟叽呀波,终于现身了!加上奕樵学长询问能否以新锐小说家的身分出席
,打书兼刷存在感,豪华阵营也使这次讨论深度一口气飙了好几层,写起纪录也格外艰辛
Orz
  读书会依照惯例,采取“伪文学奖评审”模式,各自先票选出自己的前三名,由计票
员以第一名三分、第二名两分、第三名一分的方式累加,之后再按照分数低到高的顺序,
逐篇讨论,再进入第二次投票。初次投票的结果如下:
黄锦树21
骆以军10
童伟格9
胡淑雯7
陈雪4
黄崇凯3
颜忠贤0
  黄锦树以大魔王之姿,硬是狠狠超越其他人,遥遥领先在前。而连续三次保持零分纪
录的颜忠贤,嗯,个人是喜欢野台怪庙的概念,那确实是存在于台湾巷弄的魔幻地景,可
概念好不等同执行好,所有人都同意小说过分囉嗦、伪骆腔调地严重(特别是偷看做爱那
点真的非常骆以军),尽管地景描述确实可看出颜忠贤的建筑系本行,但竟拖延至最后三
页才真正开展情节,严重失格,完全不行,OUT!
  至于黄崇凯的独身,则是幻构一被和平统一的中华民国中港台,台湾省犹如今日之香
港,香港则如同今日之台湾,是少数可以自由发声的地方。小说设计一遭特务跟监的杨先
生,他曾是书店主人,因贩售政治黑幕的畅销书被当局抄了,种种施压更逼得他一步步收
手。黄崇凯以极细致的工笔描绘出一老派读书人的风骨,包含对珍本古籍的披沙拣金的乐
趣,包含品评余英时、钱穆思想高低的熟稔亲切,还有那不堪的人性面──对妻小的轻忽
乃至家暴。
  阿三提出,家暴那段是小说少有的破绽,仿佛打人者还心虚了,得特地解释一下,丧
失写实感。奕樵学长则指出,这篇小说完全看得出字母会是多么残酷的竞技,黄崇凯如此
认真地去写,可为了回应到对主题独身的见地,削弱了对一般读者的魅力。孤身一人的杨
先生,台湾与香港错落处境的狭缝,个人与国家的连接对应所撑起的独身诠释,有是有,
可相形之下,却略失平庸了。
  但如果把这篇摆回黄虫自己的小说世界呢?那可能评价就不同了。这篇对背景的严谨
细密,是可以跟《文艺春秋》对照,特别是特务跟监令人恍恍想到了〈三辈子〉。只能说
,黄虫的作品风格在字母会这种场域本来就是吃亏的,从A到C,可以看出在给予世界观这
点,他从不吝啬,但在五千字的畸形限制下,就若一百分的舞台布景,却只能演出短短十
五分钟的戏,太仓促也太短暂,而主要拿来评分的,始终是戏剧本身。
  再者,是陈雪。她书写一小说家,其已蒐罗尽所有资料,写出无数词条与二十个人物
,却始终没办法点燃引擎,小说始终无法发动,而就在某日,他设计一女人,要用她来贯
串小说,当他喜孜孜地孵育其前半生,感到活力充沛时,门铃响了,一裸身女人敲门求助
,犹如他笔下的小说幻生成人……
  陈雪这篇吃亏之处在于,小说家写小说家太无趣了,因为小说家本来就不是什么有趣
的人物。(在场人等纷纷中箭)可如同叽呀波所言,陈雪这篇可谓最忠实去回应杨凯麟的
题目:“书写是为了创造‘不被认识之物’,为了从所有‘已知’中逃逸,为了失去脸孔
……”在陈雪笔下,小说家本以为他的笔下人物幻化成真,可这真人邻居却不断背弃他的
小说,她有她自己的人生,她自己的幸福,当他正用键盘敲击下她的不幸,她的失恋,真
正的她却是交了男朋友,娇羞邀请这邻居一同前来火锅。这不正是小说家最悲哀的宿命─
─你所书写的总会背叛你,你无法做真正的主宰。
  陈雪最浪漫也最温柔的在于,她让这小说家近乎是洁癖地对此感到羞愧与无法承受,
按照我的想法,一名专业而冷酷的作者应当是能区别取材者与笔下角色的差异,可陈雪却
是:“他赫然想起自己也不可能于完成小说之后继续住在这个屋子,他要如何继续与女人
当邻居又能出版这本书呢。”他有两个选择,一是把她从小说里取消,或继续由自己编派
下去。而他选择后者,所以:“事情得从头来过了,可能再一个五年、十年,也或许就是
下个月,他会在电脑前静坐到油尽灯枯,直到他这荒寂无谓的生命烧尽为止。”
  喔喔喔干干干呃啊啊啊(气绝瘫倒在地)明知大可以索性不管,反正女人也不知道那
是自己,小说家却仍坚守着道德洁癖,把久久无法开启,好不容易点燃的引擎,又自己中
止、熄灭了。这种没必要的温柔,这种浪漫,这种深情,呜呜呜陈雪。
  
  难得跌落前三之下的胡淑雯,按照祐子所言:“最后的注解好像让这篇变得比较好看
。”坦言之,胡淑雯这篇少了一贯的凌厉与刺痛,大家仿佛习惯被鞭打的M,结果却对温
情路线感到茫然失望,然而看到注解就…….好吧涉及到真人实事,确实拘束放不开也是
正常的,彼此宽慰,帮著作者缓颊。但是,这岂不是让注解成了防护壁,弹飞所有非难?
  
  在这部小说内,胡安排了一名跨性别者小冠,她方变性到一半,辞去工作,原以为可
以靠着一技之长,走出一条幽静小径,孰料却是窒碍难行、眼前堆石挡壁。可就在此时,
她遇到一位昔日旧友小路,对方已是律师,意气风发,面对变性到一半的学姊,他不羞赧
也不窘迫,两人发展出惺惺相惜的情谊,情谊到了床上,彼此都破了对方的处,她第一次
当女人,那种意义的女人,他也仿佛成了处女,那种意义下的处女。跟小路在一起的滋味
太好了,好到令人害怕,她知道答案不应该在这里,却仍旧迟疑半晌,才撤退离开。叽呀
波形容这就像张亦绚《爱的不久时》里面的女同,她面对女性友人的异性恋提问,那个你
男友如何如何的提问,曾经动摇过,如果就这样顺着回应多好啊,很轻松、很自在,不必
艰辛解释,不必惹得尴尬冒犯,这样回到秩序内,回到异性恋霸权内其实是非常甜蜜而温
柔的诱惑,可最后小冠还是选择做小冠了。
  从这角度来说,其实小说也没什么不好,虽然香觉得小冠作为跨性别,没有展现出她
真的认为自己是男性的形象,多数时候仍会觉得主角是女性,但对于小说后半的动摇,她
倒也很能理解。只能说温情版的胡淑雯没有展现温情的加分作用,反显得温吞了。
  来到前三名,童伟格以一票之差紧追骆以军不放。相对于上回“十三页的心魔”,这
次“他要去举报一场雨”,众人接受度显然高了些。这点跟童显然要把“旅馆=国家体制
”的隐喻设计,有着莫大关联。或许风格差异颇大,但这篇小说让我思及电影《欢迎来到
布达佩斯大饭店》,同样以一实体旅店,作为国家体制的隐喻,然相对于哀悼缅怀,充斥
怀旧童心、温暖趣味的电影,童的小说毋宁偏向无机质的冰冷。那要举报的雨究竟是真的
雨?或者是某个曾经发生过的“大事件”?那事件无人关注,无人在乎,雨停了就过了,
惟有主角惦记,非得举报,央求回应,可是,明明规定随时皆有人轮值当班的柜台,却无
人接应。一旦以寓言的角度去审视后,整起安排瞬时严肃到凄凉。(特别是当我们正进行
读书会同时,总统府前时代力量与岛国前进不到五十人正于倾盆大雨中静坐抗议,警察拆
着帐篷,热饮无法送入,拒马乐园不断扩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5IOaIvqwzo
  “特别是有两种情况,你会在他们面前显得异常无知。一种,是你没仔细研读他们写
定给你的书面说明;另一种,是你把他们的说明仔细研读,然后当真了。”看在教育工作
者眼中,这段文字简直写实到恐怖,从师长说什么都呆傻相信的小国一,变成能区辨什么
是得重视的规定,什么是意思意思的吓唬,把自己裁切成能顺应时真时假社会的国三毕业
生。而为了确保自我权益,细细阅读导览书,最终却迷失于文件递送、无人因应的日常机
制轮转的病者主角,仿佛就是过分乖巧听话,却仍旧掉出合格网罗,遗憾到让人难过的瑕
疵品。
  童的小说,欠缺一般作品会有的冲突张力,举报未果的不顺,由于柜台的无人,硬是
被强制取消了冲突,化为空无。然而,当执拗于“要去举报一场雨”的反复陈述,小说竟
意外地在这样的平板复诵中,若凿刻缝隙般,硬是被撑出一方天地。
  第二名骆以军,以枭雄归来之姿,一扫前两次的颓败无力,强悍雪耻了。“可是,感
觉还没写完欸!”叽呀波首句,啪地指出痛处所在。也有不少人(如我)觉得,前半部以
陈进兴妻子沦落风尘,被迫要用最下贱、最卑微、最奇观的方式出卖肉体的狗仔视角,叙
述委实长了过头,以致于后半部的惨澹青春,相对失色了些。
  小说前后接点,只有一个段落:“我发现:有一些奇怪、漂浮的场景,它们永远不会
进入你的小说里。主要是,它们是‘过场戏’,即使在那些故意将时间停止,不断着迷于
某个房间、某条街道旁、某节地铁车厢所有低头坐着困在同一个梦里的穿着正式的老人、
女人……”很奇异的是,这段落衔接地既勉强,又抛掷漂亮,特别是叙述者位置的顿挫抛
接,格外耐人寻味。发现作家写作惯性的“我”是谁?“你”的小说又是谁的小说?只是
两个人称,却让整篇小说多了恍惚与迷乱的不可确定性。
  前半部的腥羶故事,收结于一剥著腐物的皮的狗仔,可这狗仔,就是后半部惨澹青春
“我和哥们”的“我”吗?姑且不论人称带来的混淆难辨,骆以“过场戏”作为独身的概
念回应,也是厉害,“过场戏”的被剔除与晦暗,就若不被镁光灯所照耀的事件外围的人
,是被牵连者,却不被看到,那怕被照过,也非巨光长久停驻的要角,而是匆匆被扫过一
秒的杂鱼。这点,在那高三学生爆气疯狂的补习班事件中,最可作为诠释。见猎心喜,想
跟着扰乱的少年,最终却是茫然莫名地抱着灭火器,在天桥上沉重拖曳,不知自己在干嘛
。“可虽说如此,事后想想,却觉得那样的青春也不错呀。”祐子是这样引述童伟格对骆
以军小说的解读,是呀,是真的不错。
  来到以二十一票强势夺冠的黄锦树,本以为就是陷入“嗯,真是篇漂亮的小说呢”的
赞赏大会时,奕樵学长却直接抛出提问:“字母会读书会的标准是什么?”投下震撼弹。
  照理来说,字母会读书会可能会有三种检视标准:一是,以作家个人的创作生涯作品
作为脉络,评论此篇作品;二是,以字母会的命题形式检视其效果;三是,忽略字母会的
命题,仅以个人喜好来评论。若是以一或三,黄锦树这篇的确是漂亮,无话可说,但若是
以二来说,他的独身未免也太浮泛了吧?
  在此番质问下,我们重新检视了这篇小说,黄锦树以“最后一个马共”为题,书写一
在战后不愿从战争中退役的军人,放弃回归和平条约后的社会,在丛林维生,化身野人,
隐遁世间,既不为人所知,更与人世维持最低限制的牵连,最终以最素朴、最原始的方式
,切断所有联系──乒乒乓乓卸下一身骨肉。而跟后来收录于《鱼》的题目〈隐遁者〉相
比,这篇作为〈独身〉,似乎只是回应了题目最直观的想像:孤独一人。但杨凯麟要的是
更幽微、更偏向概念指认的独身,若要比喻的话,那就像是一千年前有个男人,他忽然不
明了自己为什么如此渴望当女孩,会为此痛苦到无以自拔,一千年后的我们当然知道,那
是因为他是跨性别,但他不知晓,无法指认、无法定位自己的处境所在、痛苦为何,是那
样的孤独,那样超前概念言述的,才是独身。
  若是以这标准来说,黄锦树只是浮面去回应杨凯麟的命题:这个野人所抱持的信仰当
然让他成为“不被认识之物”,野人的隐匿身分,自然也是从人们的“已知”中逃逸,但
如果只是如此平面而松散地去贴合解释,如此轻易过关,正确吗?而且,相对于童伟格以
举报一场雨的荒芜来回应,相对于骆以军提出过场戏的概念、相对于陈雪让小说的可控与
不可控藉著女人具象化,他们都是以“概念”来对决,抛掷回命题,黄锦树却是要我们去
替他解释何以独身,未免也…….。
  就在争论之后,我们进行了第二回投票。为了解决标准不明的疑虑(因为多数人都是
三种标准兼纳,也很难切割分明),增设了特别奖,针对回应“独身”命题最好的作品,
另设一名额。
第二轮投票如下:
童伟格18
骆以军18
黄锦树10
陈雪8
胡淑雯3
黄崇凯1
颜忠贤0
特别奖:
童伟格5
陈雪4
骆以军1
黄锦树0
胡淑雯0
黄崇凯0
颜忠贤0
  嗯,奕樵学长作为特别来宾,果真出手就是不凡,简直逆转全局。骆以军与童伟格以
18票同居第一,但如果以特别奖也算进去的话,童双双夺冠,作为实质冠军无人质疑。骆
以军也一扫前两次萎靡,展示出作为台湾小说界台柱的真实力。黄锦树从第一降到第三,
令人有些桑心(石头书弱弱补述:可是以历史小说的角度来看,作者超越史实脉络,虚构
“最后一个马共”,这种逼真假想的历史小说的悖论所构筑的精神性孤立,亦可为一种独
身啊~~),陈雪跟胡淑雯名次互换,分居四五名,上回冠军黄虫靠着一票撑住颜面,至
于颜忠贤喔,喔。
  字母会读书会由于二月过年难以乔定时间,下次聚会后延至三月。同时间,字母会第
二季小说也即将上市,作为先发,《字母LETTER:陈雪专辑》也已出版了,希望喜欢这系
列的朋友化心意为金钱,用钞票展现出你的支持吧!
黄崇凯【字母会之我是小说家的B】
(有骆以军的回应让大家都惊呆了!)
(且说来巧合呼应,此番读书会的讨论方向,也扣回对词条的哲学意味思索了)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042506619098732&id=100000182406760
作者: chiyabird (鵸鸦鸟)   2018-01-20 22:44:00
推 这系列真的很有趣
作者: LFeather (若语)   2018-01-21 17:25:00
作者: ANCEE (安西)   2018-01-23 16:4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