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lumate (毣)
2018-01-05 20:38:50不办清单:史上最不励志的烂泥哲学书 ISBN:9789571367965
しないことリスト
不是很理解为何副标要下的这么……综艺节目?阅读了此书的原文文案,里头没有写到不
励志的事情,更别说烂泥了。且阅读时感觉到被鼓励后的疗愈感,跟“不励志”的距离其
实很远。
(或许是编辑的幽默?
总之,这是一本很可爱的书。
完整分析“如何平凡过一生”的方法。XDD
这本书里描述的一些读完有“原来如此”,或是“啊~想都没想过”的观念,不按照顺序
的笔记分享如下:
==========避雷线==========
〈不要只是空想 => 扭曲的认知〉
很喜欢这篇写到的“扭曲的认知十项分类”,还有文中提及的“认知治疗法”。就算是没
什么想法的流水帐,写下来后那些点滴就会变得清晰起来,书写是建构思绪逻辑很好的方
法。
〈不要认识太多人 => 人际关系的上限值〉
人际关系,是一项让我感到痛苦的事情。虽然研究显示人际关系的上限值是150人,我大
概还得再萎缩许多,或是的确有150人,但我只能接受少数与我密切相关的人,其他人的
距离会不自觉拉很远很远,甚至密切相关的人也不能太密切。对于必须对陌生人装熟的工
作者,我真的非常崇拜。
〈不要追求目标 => 自我满足〉
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要就会有,听起来很不积极,但这的确是人生。
有一则故事说:一个大人要两个小朋友个别端一碗表面张力的水到另一个地方,一个小朋
友小心翼翼的把水一滴不漏的送到了目的地,另一个小朋友因为贪看旅程中的一切大小事
,最后到目的地只剩一只空碗。
每个人会选择当哪个小朋友不一定,但最快乐的是安于某种状态的人,对于能够做到完美
的人就努力达到完美,然后感觉快乐;明白自己完全做不到的就索性放弃也没什么不好;
大多数的是做不到这么完美,而且又想玩的人,此时若是羡慕那些总是做得完美或是洒脱
放弃的人反而痛苦,或许接受得失才是这个故事发人深省的地方。
疯狂追求目标必然会失去享受失败体会成功的过程,至于那些比例关系,就要看个人的选
择了。
〈不要二选一 => 换位置一定会换脑袋〉
年岁渐长,常常想起《十二国记》里其中一篇的名句:“责难不足以成事。”
虽然懂得体谅似乎就失去的改革的冲劲,但能够去体谅那些不了解的人事物,才可以完善
考虑到每个细节。
〈不要遵守约定 => “去得了就去”的自由〉
这篇真的很腹黑啊!我大概是做不太到这件事,所以成不了大事吧!我大多是真的不想就
说不去,久而久之朋友们也知道卢我也没用,从来都不用做什么表面功夫。(为啥感觉到
一股寂寞呢?(凉风袭来
〈不要一直忍耐 => 停损与挑食〉
非常有趣的一篇。懂得设定停损点的人了解自己。怎么知道现在放弃不会后悔?了解自己
的人知道自己根本不在意了,关于被放弃的那些人事物。
并不是指那些想着说不定之后如何如何的人,那表示还在意这些人事物。
指的是那些忍到最后,都散场了才来放马后炮的人。
对于举不起放不下的人事物总是说著“我知道如何如何,但如何如何”的自己,我还在学
习这一种能力。
〈不要为工作牺牲奉献 => “纵容者”的陷阱〉
有时会听某些朋友说: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啊!
书中作者是说:那就是“疲惫了”,或是“还没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大部分的朋友感觉起来就是疲惫了,甚至有些感觉是书中所说的“纵容者”,一旦没有被
工作绑死就会陷入焦虑,对此我也不知如何是好,大概也只能看着他们与工作继续互相依
赖吧!
毕竟许多“还没找到真正想做的事”的人,若不是因为觉得去寻找很费力,就是害怕在“
想做的事”上失败吧!
目前的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大的能量或勇气去做那些会让自己无比幸福的事,虽然
总有一天还是得面对(而且此时还得面对自己逃避许久所浪费掉的时光,这大概是作者之
所以难得用“一定要找到”这个词的原因),但或许就是得在那一刹那的顿悟,以及觉悟
后的苦难与挣扎,才能格外感觉到无比幸福吧!
〈不要与他人辩论 => 模棱两可与附和〉
修练中的我虽然很明确的知道这世界没有所谓非黑即白的,大部分都在灰色地带,但很多
时候我无法接受别人把黑的说成白的,例如会抽菸的人说“你们太健康了偶尔也得吸吸二
手菸啊”,或是看着污染的新闻说“既然世界都快毁灭了,管什么下一代,及时行乐比较
重要”……之类的言论,一旦听到这类的话,我大概都会下意识反驳,但其实会说这些话
的人或许也知道世界上大部分人是怎么说的,但我过去很少去想这些,甚至觉得一旦去理
解这些奇怪的发言就是种妥协。
然而对方之所以如此激进假如不是在开玩笑就是有某些理由,遇上我这种激进派的结果就
是拒绝沟通。
决策并非理性而是感性的结果,真是深深的体悟到了。想说服他人首先就是要放弃说服他
人。
不过,我还是做不到所谓的“敷衍话术”,一般都会很认真的理解他人,然后融合自己的
想法,同理、接受、融合之类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时间,但了解之后,就会开通更多的视
野,我并不需要妥协自己对于健康与环保的观念,但却懂了因这些趋势受到威胁的人的想
法,对于解决问题,理解远比驳倒对方重要。
〈不要买东西 => 与平时的差距〉
年纪轻的时候真的很喜欢尝试新东西。当然这种冲动值得保持,但年轻时真的会不管实际
需不需要,脑袋会冒出“好像买了就会用了”这种现在看来不知道哪来的自信的想法。
〈不要自我封闭 => 同时与多数人沟通〉
感觉这本书很多篇都是在讲一种“自由”的概念。假如有人喜欢“无声胜有声”的相互凝
视,那一定也有人喜欢一群人在同一个空间做不同的事的微妙氛围吧!
现在对聚会看不看手机已经没什么想法,过去曾有一段时间很排斥,那时候的我……很在
乎舆论,一旦自己的看法与舆论一致就很相信自己一定是对的。
但后来发现分享彼此最近在玩的游戏、好用的app、群组里冒出来的趣事,都非常有趣,
尤其当生活已不再重叠,这些“远端”重叠的朋友们更能激发共鸣。
抛弃那些“规矩”后,聚在一起的朋友们,有时能更自在的借由这些小东西来分享各自生
活中的大小事。
〈不能读过就忘 => 四种笔记的写法〉
每个书虫大概都有自己的清单,而且懒虫如我,其实很怕浪费时间找过去曾看过的资料,
因此在看到重要的资讯时,总是会想仔细的记录下来,事后就会发现真是记了不少,但真
的要找却很难找到的文字啊!
加上因为我常到处窝,常常带着笔电和笔记本到处去,一旦笔电坏了或记录一堆的笔记本
遗失,那就像失忆了一样啊!直到有了部落格……还记得当年写过的小说随着成大猫咪乐
园消失也一起不见,还记得奇摩家族关闭后所有新诗随之不见,还记得无名、鲜网……就
算有部落格还是得记得备份啊(时代的眼泪……
〈不要钻牛角尖 => “完美”的悖论〉
牙齿都掉光了,舌头还在。用来形容具有弹性而柔软的人事物能存在比较久(虽然学考古
的大概不会同意),吹毛求疵于某些信念的人,很少有快乐的,假如因为追求舒适而完全
不愿意承受任何辛苦,那就太夸张了。
每个人都有不平凡的一面,在自己不愿意放弃的部分努力下去,成就自己的不平凡就够了
。
作者: korelam (Kore) 2018-01-05 22:49:00
好用心的读后感!“不励志”…应是相对于其他那些很正向阳光的励志书吧
作者: lionadon (inside out) 2018-01-06 09:10:00
推,感觉很受用
作者:
chi1231 (骐骐)
2018-01-06 12:53:00推,感谢分享!
作者:
crislin (丝丝)
2018-01-06 14:47:00感觉很不错,马上收藏到下次购买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