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怪奇读书会 01 地图之外、焚书之书

楼主: miserneo (银色快手)   2017-09-20 08:48:49
或许把书卖得好是本事和优势,如果只剩下排行榜的书可以买,却让那些有趣奇怪冷门的
好书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话,阅读会失去它的乐趣,以及对未知探索的好奇心。
这就是我想要成立“怪奇读书会”的宗旨所在。
怪奇读书会 01 《地图之外》与《焚书之书》
文 / 银色快手(Silverquick)荒野梦二书店主人
2017.09.19 PM 01:14
  
 
这二三年不知为何,突然冒出许多关于地图的书,你要知道有点蒐藏癖和博物学的杂食性
读者是一种多么讨厌的生物吗?他会尽可能的想办法去买或借到这些书,好比说日本作家
鹿岛茂先生,不惜抛家弃子,把房子拿去抵押贷款只为了收藏世上罕见的古籍,然后打发
他的家人搭地铁回家(参见《古书比孩子重要》);‘幻想文学’杂志(已停刊)的编集
长东雅夫先生,也是会向银行举债买下相当于图书馆藏量的大批参考资料,他说若不这么
做的话,他那些杂学著作是不可能问世的,个人特别欣赏东雅夫舍我其谁的那种勇气。
  
 
有了以上的前例,我买书比结婚前更肆无忌惮,为了能够合理化买书的理由,开书店是最
好的方法,我那些嗜书成癖,恋书成痴的重度汉字中毒患者朋友们,最大的烦恼不是买书
,是买了书如何不被家人发现,他们有各种掩护的方式,各种精心编织的理由,身为他们
的家人只觉得是有病吗,买那么多书做什么,为什么不好好存钱买房子,读那么多书有什
么用,也没有看见你变得更聪明一些。
  
 
殊不知买书本身是一种行为艺术,怎么可以用世俗的价值来衡量呢?所以我喜欢李荣浩这
么唱着:“大部分人要我学习去看世俗的眼光,我认真学习了世俗眼光,世俗到天亮。”
我为此不顾家人反对地开了书店,因为有了进货的正当理由,又买了为数可观也许根本卖
不掉的书,只为了满足我个人的藏书癖以及冲动购物欲,你看多好,许多愿望一次满足,
难怪这几年开书店的疯子不减反增,对于心理健康效果卓著。
  
 
《地图之外》(脸谱出版)是我在友人的天河书屋开幕当天买的,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被地
图遗忘的地方,人们过着我们无从想像的生活,那是世界的边境或隐蔽的角落,未知或许
会给人带来恐惧,但这些地方光是看到地名或是简单的描述,就令我心醉神往,一辈子也
到不了的所在或许是好的,它像是平行时空一样,存在着相同为生活而挣扎奋斗的人们,
那是真实世界的另一种面貌,而我却能从想像之中获取能量。
 
 
好比说,情报动作片常见的恐怖核化武器“钸”元素,最初是在莫斯科东边三千五百公里
处一座人造城市“热列兹诺戈尔斯克”为了一座隐密近五十年的核能反应炉,全市有九万
居民是靠它生存的,从未见于官方行政单位的记录,却有着丰富的天然地景资源,这样的
封闭城市,你连要踏进去都有重重关卡在外边守护,不难想像人们会对于这个地方有着充
满毁灭性生化武器的忧虑,我爱死了这本书里面的场景描述,像是某个长年在城市地底的
穴居人小镇,或是那些因为核灾矿灾产业没落变成荒墟的死城,也是我梦寐以求的乐园。
  
 
我曾经刻意的蒐集日本类似小报消息的荒岛与荒村的资料书,为了未来想完成的小说,煞
有其事的爬梳相关的资料,就如同新海诚的动画片《你的名字》因为巨大事故而消失的城
镇,看见那样的画面被震慑住激动不已,眼泪几乎同时滑了出来,一定有很多像这样被遗
忘的世界角落吧,或许我也是从那样的地方诞生的(妄想症发作)总之,多认识一处陌生
之地,对我来说,就像多认识一位新朋友,我的视界也因此而开阔如“千星之城”。
 
其实地图之外的世界更吸引人,这就是为什么常有人说自己是路痴,我反而由衷的羡慕他
们,因为对他们来说,应该熟悉的城市永远是全新的,不如这样说吧,我们的人生就是一
个自己大脑建造的迷宫,终其一生都不见得能找到出口。
 
《焚书之书》宋淑明译(允晨文化)是另一本美妙的书,我在上海的衡山和集购得,它被
放在一楼平台新书区相当明显的位置,看见书封就有一见钟情的心动,这位德国的文学评
论家同时也是传记作家,蒐集了97位没没无闻的德语作家以及37位外语作家资料和他们的
著作,早在纳粹时代就已经被焚毁一空的这些著作,在当时使得纳粹掌权者惶惶不安,非
得要从图书馆、书局、古书店通通挖出来当众烧掉才罢休,到底都是写些什么内容啊?愈
是被查禁的书,愈有一种让人想一窥究竟的魔力,这位传记作家想尽办法透过各种管道肉
搜,动员了无数的人脉地毯式的追踪禁书的下落,果真让他在多年后一偿宿愿,从极为庞
大的资料堆中一本一本把它们买回来。
  
 
多么动人的故事呀,有些人的名字被决定要从历史上抹去,国家的记忆中抹去,有些书出
版后就无疾而终,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地表上,有些书你不会有机会读到它们,因为它们根
本没有出现在市面上,并不是地下出版,而是卡在经销商要出货的时候就被勒令销毁,这
些书的命运足以写成一部奇情小说,而作者的天命就是运用一切侦探和推理,把零散的线
索还原成当时的画面,让我们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字狱浩劫,是如何策画和进行的,这
是纳粹德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关于文化出版的控制和掌权。
 
 
我看过描述纳粹时期的电影,像是红卫兵一样,强行闯入各种拥有出版品的场所,从那里
扛着装载大批图书的箱子,集中到广场上点燃火把,疯狂的烧掉最后只剩下灰烬的纸张,
书本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符合德国精神的所有思想都应该要彻底的消灭,不容许它继
续存在这世上,哪怕是一分一秒。
  
 
负责发布禁书令的行刑者多么得意,每当黑名单从会议当中被确切的挑选出来,那一刻,
我仿佛看见纳粹党员嘴角上扬的微笑,我们又有新的任务要完成了,那个谁谁谁,从明天
起,他必须要为自己的著作付出代价,无论天涯海角都要逮捕他到案,无论死活。
  
 
作者魏尔曼说,他毫遗漏地追踪被登录在首批文学作品黑名单上的所有作家,在蒐集资料
的阶段,他大量阅读了这些作家们的生平,沉浸在他们的生命故事里,他们都是活生生有
血有肉之人,也有家庭和亲戚,同事和邻居,但他们根本不晓得这些作品到底犯下哪椿滔
天大罪,值得劳师动众去围剿他们,甚至于连坐自己的家人,对他们而言,失去的不只是
著作而已,包括他们的读者、家园和生命,也一并被清除消失。
  
 
或许是先前读到《只要群星依然闪耀》(悦知文化)带给我的情感冲击和感动,让我对于
纳粹大举搜捕犹太人惊慌逃窜的时代背景有着具体的描述和认知,再来读《焚书之书》就
轻松多了。真正富于官方色彩的焚书行动,在有计画的授意之下,交由大学生串连的组织
来执行,那一连串蝴蝶效应式的动作,在回顾当时的过程,是既恐怖又教人无比兴奋,他
们的肃清行动是有强烈政治目的,是为了新德国存在而必须做出的行为,但他们肃清的对
象,直到临死前一直活在巨大的阴影下,我书写不等于我有权利存在,书写和发表意见被
视为一种要命的罪行,《焚书之书》给了我们一个更加完整的图像,关于文化控制与言论
自由,确信我们生存的台湾社会是多么幸福。
  
 
至少人们不用心怀恐惧,可以自由阅读任何想看的书。
 
 
 
延伸阅读:
电影《重装任务》或译为撕裂的末日Equilibrium
电影《窃听风暴》德语片
小说《秘密结晶》作者:小川洋子 麦田出版
书籍《希特勒草莓:屠杀、谎言与良知的历史战场》商周出版
天河书屋(位于元智大学活动中心一楼)9/11 正式营运
中坜区远东路135号 03 285 0583 近内坜火车站,请多利用共享自行车
脸书 https://www.facebook.com/milkywaybooks583/
衡山‧和集(当代都市生活方式实验空间)也是上海的特色书店
电话:021 54245722 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890弄8号
微博 http://tw.weibo.com/themixplace
作者: THKNIGHT (THKNIGHT)   2017-09-22 01:09:00
地图之外好吸引人~推推
作者: kawaiib (kawaiib)   2017-09-23 21:15:00
推 ,好用心的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