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tw/cathysheu/article.php?pbgid=70814&entryid=635624
如果试着搜寻"推荐的台湾作家”,不难见到朱西甯、王文兴、白先勇、
王祯和、黄春明、朱天文、李昂、萧丽红、苏伟贞等人的身影。但不知
为什么,一直以来明明是位迷人的作家,袁琼琼却像被隐形了似的,
能见度极低(套句保罗奥斯特的用语:她不像一个占据空间的人,而
更像一块无法穿透的人形空间....)。我也身在一向忽视这位重量级
作家的共犯结构之中,多亏网友的推荐,总算不致错过这位张派作家
当中,最有实力的一位。
原本的推荐是袁的短篇作品《恐怖时代》,但绝版已久的这本,遍寻
许久始终找不到,只好上豆瓣看电子书。虽不很习惯在电脑上阅读,
还是立刻被她集惊悚、煽情、感官、悬疑、奇险等各项元素,丰沛的
创作力给吸引住,立时动身往实体书店寻宝,幸运地挖到这本《沧桑》
,挺精致的短篇小集子。
也许还是得读纸本书,对《沧桑》的精读程度胜于《恐怖时代》,几乎
每一短篇都使人有满满的心得、可各自成篇地为文论述。略读《恐怖
时代》只残留“鬼气森森”、有点类张爱玲风的印象,但细品《沧桑》
,则感受到袁琼琼对于短篇写作的掌握力:精准的布局与结构、影像
画面式的叙事行文,极为流畅明快,总在山雨欲来的意象舖陈饱满之际
,投下惊奇的震憾爆弹,教读者久久无法自已。
袁说故事的方式,似乎着迷于这种“突如其来的碰撞”,每每以意外而
猛烈的邂逅,给予读者心理凌厉的一击,仿佛欲摧毁人惯常理解世界的
方式。《沧桑》同《恐怖时代》,都以歌德式小说的型式,写使人震惊
的主题如诱惑、通奸、乱伦、杀人、疯狂、勾引、掌控等等,但小说
场景却都是人们熟悉的家庭日常、平安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更增添了
离奇事件的恐怖感,读之令人毛骨悚然、震颤不已。
比如开场的《邻家女儿》,起先藉细微动作的描写,勾勒出少女美恩
出自严格教养家庭的端正矜持,简短的白描,透露了女主角戒备的外表
下无可抑遏的孤独。接着一连串偶然的相遇,美恩的心理界限一层一层
逐渐遭到入侵。意外的游荡过程中,毕竟渴慕著爱情的青春女孩,慢慢
生出爱情幻觉,浪漫际遇在深夜迸放为绚烂的烟火,然一夜缱绻过后,
灿烂火花旋即告终,异国男子的正牌女友出现,极度尴尬荒谬的场景中
,美恩被迫明白,那瞬间幻灭了的美丽期待,原来是邻居的情欲之爱。
就是这么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使人在开篇的震惊之中,认识了
作者的尖刻嘲讽。
第二篇《颜振》和第六篇《谈话》看似是雷同的主题:男主角同样具有
俊秀外貌与女人缘,情节安排同样有成年人情爱游戏、男主角童年时
失去母亲等。但深入体会则发现探讨的东西其实很不一样。《颜振》可
说是朴实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只不过佟振保的两个女人,娇蕊与
烟鹂,换成了颜振的民珍与蒋碧瑜。《颜振》的文字平实,叙事稳健,
虽没有张爱玲的华丽与精致,却也少了文字雕琢与耽溺的弊病,在写实
的层面上更加妥帖。即使身为张迷,也不得不含泪承认男人对于妾与
正室,不同的依赖之微妙心理描写,其实还是袁琼琼的刻划更为深入。
另外一篇《谈话》写的则是男子幼年活在母亲死去的惊恐当中,终其
一生借由短暂爱情的追逐填补内心空洞。这一篇探讨的主题固然也深邃
,但感官描写少了很多很多,所以远不如《颜振》来得好看。
最精彩绝伦、也最适合读书会讨论的一篇,首推恐怖媲美金锁记的《烧》
。其中穿插拼贴的时间折叠、死亡气味的描绘、人物的潜意识心理分析、
衣带渐宽终不悔深情下的控制欲,全都非常特别!女主角安桃在你来我往
的婚姻角力中节节败阵,长久压抑所累积的钜大能量,于丈夫一次衰弱
感冒中全面溃堤,爆发为惨烈的毁灭之役。这篇以素若无事口吻创造出的
畸型变态世界,是属于袁琼琼式的苍凉荒诞。
其他的篇章也都不遑多让、各自精彩。
《沧桑》以一场迟暮之年所参加的眷村婚礼为题材,串连了二十年未见的
故里人情,写尽两个女人内心的百转千回,结尾那句“我只是不甘心,
怎么这一错,就回不来了呢?”颇有瑞蒙卡佛之风,在大量琐碎细腻画面
与日常对话之后,一句揪心的对白凝住了全场,闹哄哄了一整篇,以传神
的"文眼"升华了意境、定住了情感流动。《沧桑》的笔力惊人,字里行间
的细节均有深意,人物内心的细致感受也入木三分。
《家劫》以抽丝剥茧的洋葱式手法,挖掘出乱伦禁忌的惊爆内幕,虽然
型式不同(她有点侦探小说的味道),但这部人伦悲剧有那么点向张的
《心经》致敬的意味。《异事》写读书到疯的小女儿,同《家劫》一样
是部社会关怀的小品,特别的是,她写威严父亲、写漠然的家人,但你
却无法怀恨他们,他们跟你一样,不知道疯了的小女儿心里在想什么,
心里着急却什么也不能做,此篇透出了袁冷淡笔风下的悲悯之情。《
慕德之夜》也是个人喜爱的一篇,写优雅到令人发狂的主妇,虽然主题
仍是老掉牙对父权桎梏的反思,但她的取材巧思教人激赏。
前面说到袁的《颜振》深度优于张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忍不住要补充
,即使如此,张迷的心仍旧牢牢地被栓著、丝毫不移。除了偏执性的热爱
,还因为张有许多无法被超越的特质,让死忠粉丝无怨无悔地始终追随。
其一是张爱玲独特的语言风格,张为人凉薄,并且文如其人,但不论写作
素材或作品内涵却完全反差地,充满了理解与温暖,她写庸俗人、写自己
的传奇人生、写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其二是张过人的敏锐度,
摘录袁琼琼自己的评述:
在作家之中,张爱玲有最好的感官敏锐度,胡兰成曾说,没有张爱玲所
不能形容的东西,她可以形容女作家苏青是“白馒头上点一点红点”,也
可以形容女主角红玫瑰是“墙上的的一抹蚊子血”。张爱玲有特殊的感官
统合能力,可以将不同事物作相关联想,对事情不是从单一层面理解。
不论是饮食文学、嗅觉文学、视觉文学,袁琼琼都强调不能从单一层面
理解事物。
以上的能力恐怕是粉丝众多的作家最不可或缺的,用来形容不受诺奖青睐
、但粉丝遍布世界各地的村上春树也很适合。袁是位坦率的作家,她从不
讳言自己曾受张爱玲的影响(其他被冠上张派称号的作家,往往都急于
切割),从上面的文字也能嗅到她对张的钦慕。张爱玲以悲观而极度理解
人间的笔写作,读她的小说像和最要好的知己深谈;袁琼琼的文字亦充满
历尽人生淬炼的智慧,但她和读者的距离却是远的。读她的作品可以隐约
感觉到世故老辣的语汇之下,其实还有摸索探寻的挣扎。
不管如何,这是位说故事的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