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爱其真实面貌--《如何爱孩子》

楼主: mingjer (李肯特)   2016-10-17 18:01:30
爱其真实面貌──《如何爱孩子:
波兰儿童人权之父的教育札记》试读心得
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457098741
大学时代,曾经当过许多次营队的小队辅,在
市区、监狱、偏乡、921灾区)等地服务各种
类型的孩子,这些经历也连带稍微影响到刚出
社会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在少年矫正机构担
任辅导老师。原本以为在那里工作,只要有爱
、以及无条件的关注,就可以帮助这些迷途的
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就好像过去四
天三夜或三天的陪伴一样。
之后也陆续在不同场域当中、与许多各有故事
的孩子们一起生活,再对照波兰医生兼儿童文
学作家亚努什‧柯札克的著作《如何爱孩子》
,就更加深深地感受到,教育与教养,真的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年,在追一个中辍的孩子,在校外看过他
几次,怎么劝就是坚持不回学校上课,两人相
对就是无言与无尽的臭脸,该生最后甚至曾因
窃盗而被留置在少观所。离职后的某天再次回
到该校,偶然看到那个孩子,发现他不仅对我
打招呼,脸上也展现了笑容。跟同事聊了之下
才知道,有个比较远的亲戚愿意照顾他,于是
,他当是感受到被爱的温暖,而逐渐愿意把自
己的心门打开。
原来,关心一个孩子真的很简单,只要灌注足
够的爱,自然就会健康、茁壮,成为一个让人
惊艳的人。
但这样的爱一个孩子,谈何容易?
柯札克《如何爱孩子》共分成两个部分:家庭
中的孩子;收容所、夏令营和孤儿院中的孩子
。看着前篇,脑中霎时浮现纪伯伦【论孩子】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
在家庭中的孩子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花了多少
时间去认真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照顾者们
多半却只顾著把自己的期待、理想、未竟事务
、对于美好未来的想望投注在他们身上。于是
我们忽视他们的天赋、掩面不看他们生理或心
理上的抗议、僭越他们对自己的自主权,让他
们逐渐失去了个体性……或者是无止尽的溺爱
,而忽略尽到教养的责任,然后,任其生长的
结果,不仅养成骄纵的个性,更可能是加害社
会的危险分子。
而在机构内的孩子,往往因为战争、贫穷、被
遗弃等而失去了亲人,对于人的不信任感很深
,对于自己的价值感极为贬低,这样的孩子因
为缺乏被爱的体验,或者不知道如何去爱人,
而经常只能以错误或不恰当的方式去处理人际
关系,于是再度被否定、看不起,然后被说“
你看我就知道,这个人没救了”。因而陷入一
种无限绝望的循环,最糟糕的是,这样的景况
,是会一代传一代的。
柯札克在本书中,提到两个他在孤儿院中很有
意思的尝试,他设置了监护人委员会、同伴法
庭,前者有点类似台湾的“小天使”,由两个
人每天的日志交流,让彼此学习同理与理解别
人的想法,同时也能自此跟人际有着良性的互
动。
同伴法庭则是孩子们发生的问题,由孩子们审
判、解决。而同伴法庭中陈列了前99条法规,
居然都是判当事人无罪,各种缘由不尽相同,
如当事人会改进、当事人不清楚事件的始末、
做错事的不只有当事人本身……虽然柯札克也
明确地记载着同伴法庭遇过孩子们不愿得罪当
事人或怕麻烦,而让许多当事人的问题无法改
善;纵然如此,从柯札克的纪录中可以窥见,
他极力地想把这群孩子当作“有能力”的人,
虽然遇到很多挫折,但也从中看到孩子们的成
长与希望。
从这也让我想到,前阵子课纲议题闹得沸沸扬
扬,有人认为开放让学生参与课纲审议是件很
荒谬的事,其中还不乏知名的教育工作者,在
此也可以跟柯札克的理论做个对照,当我们的
孩子还没有能力与意愿去参与各种公共议题时
,代表我们的教育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
即使如此,教育与孩子,都值得我们花一辈子
的心力去投资,只因为孩子们不仅只是资产,
更是值得保护的独特存在。
作者: wkun4 (wkun4)   2016-10-17 18:56:00
推,您的爱心令人动容,但愿自己出社会后能如您一般,讲爱与体谅传播到社会上。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16-10-17 23:5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