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那段美好的岁月致意
──《巴尔的摩事件的真相》试读心得
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454364170
出版社制作的小短片:
https://youtu.be/BhAgfK_Smgw
--------------------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身的情谊坚固到无懈可
击,直到很后来、一切都分崩离析之后才恍然
发现,原来彼此之间的关系正因某些看似微不
足道的小事,一点一滴地被侵蚀、剥落,等到
我们发现时,已经是千疮百孔,再也无法挽回
了。
马库斯、希勒、伍迪,三个勾德曼帮的堂兄弟
,虽然并不总住在一起,但童年时期三人都是
彼此最佳的心灵支柱,一起玩耍、渡假、当园
丁、为对方打抱不平。那一刻,三人的关系好
像可以维持到永恒。
马库斯所属的蒙克雷家的勾德曼分支,父母平
庸无奇,使得马库斯很期待到巴尔的摩,享受
索尔伯父及安妮塔伯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
那种一切都高人一等的生活。有一天,亚历山
妲走入他们三人的生命,成为第四个成员。而
后,勾德曼帮随着年纪的增加,彼此间的情谊
更加紧密,却也更加容易以为对于某些只笑笑
即带过的差异与冲突,自己并不那么在乎。
原先,勾德曼帮的四人是前途似锦的:马库斯
成为名作家、希勒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有名气
的律师,伍迪是美式足球中顶级的选手,亚历
山妲则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手。然而,八年前的
那通电话,以及稍后发生的悲剧,让这一切不
再一样,也让巴尔的摩的勾德曼家,迅速地凋
零。
乔艾尔‧狄克《巴尔的摩事件的真相》中,描
写着青少年那种无畏、义气相挺,到彼此爱上
同一个女孩后的互动、对于大学生活的憧憬与
活跃,到最后因为一些认知上的差距,以及那
善于见缝插针的自卑心理,终究导致了彼此间
的漏洞无法修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情走向
毁灭,而自己则因为无能为力,只能自责并且
不断的懊悔。
这是一部让人想一口气看完的作品,不只是想
多了解到底悲剧是什么(大概中盘可以猜到,
但到故事快结尾时才揭晓),同时对于发生在
勾德曼帮身上的事情,也让人无限的感慨与感
伤。
本书涉及亲子教养、校园霸凌、师生冲突、青
涩恋爱、正义与暴力的两难、兄弟之情与矛盾
等议题,虽是如此,长达556页的篇幅,却没
有多余的字语(虽然我也喜欢看史蒂芬‧金的
作品,但不可否认某些细节描写得过于详尽,
而很影响阅读的流畅性),于是就一直在想,
这么让人喜欢的家族,何以会走到这般田地?
伍迪不是会因为希勒被霸凌,而仗义执言(虽
然有时加上暴力)?而希勒不也为了伍迪有个
能安栖的学校,使计让校长同意他入学?马库
斯跟亚历山妲跟他们两人,不更是彼此分享喜
悦、共同承担痛苦的好伙伴?
借由马库斯对于回忆的爬梳,以及亚历山妲的
引导,终于让我们看到,巴尔的摩事件的真相
到底是什么,也才知道原来勾德曼帮间可以无
界限地共度患难,却难以面对彼此间那无不在
的、促使他们互相比较与角力的心魔。
于是伍迪可以接受马库斯偷跑,竟然跟亚历山
妲交往(当初的协议是三人都不准追她),但
信任感也因此逐渐消失殆尽;于是希勒可以接
受伍迪当自己的好兄弟,却对于父母及亚历山
妲的父亲派翠克给伍迪的关注与褒奖感到吃味
;而马库斯则因长时间没跟另外两人在一起,
加上因属于平凡家族而来的自卑感,颇有种被
排除在外的感受。
本书在看完之时其实还满感到哀伤的,整个世
界很难满足特殊孩子的需求与并容忍他们的独
特性,而大人们只顾著自己的需求与面子,而
刻意忽视孩子的呼救与渴望,以无谓的威严展
现自己的权力,却也同时扼杀了许多的可能。
而勾德曼帮彼此间的亲暱与紧密的结合,反而
害了彼此间的和谐与沟通的机会,也许就是因
为那么的亲近,彼此间的心灵才更加需要交流
,这样才不致于误踩了对方的底线。
而最后我很喜欢索尔伯父跟亚历山妲给马库斯
的建议:你要试着从过去的悲伤走出来,你有
你的人生要过。所以本书可以算是马库斯终于
跟过去告别,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的起点,“
靠着书本,一切都抹去了,一切都遗忘了,一
切都被原谅了,一切都修复了。”过去的美好
留在心中,而曾有的遗憾、亏欠,就让它随风
而逝,被破坏的关系也将会因此重新建立起来
。
人的际遇很难一言道尽,在盖棺之前也难以论
定,虽然走到这种景况让人满是唏嘘,或许剩
下可以做的事,就是好好地活着,失去的人不
会回来,然而前方还有人正等著自己,这当也
是种记念过去那段美好情谊的最佳方式!
(我的手机可以看一行20个字,如果改成这样,用手机看是不是好些?
不过如果用电脑,就会比较频繁的换行。
如果可以,希望大家能给予一些意见或想法噜,包括内文,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