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ngjer (李肯特)
2016-09-26 00:00:26 人偶不可怖,唯人性难测--《人偶挽歌》试读心得
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453849546
在马祖服兵役的黄志翔,耳边有时会出现只有他听得到的
声音;而某次收到一个包裹,里面赫然出现模仿他样貌雕
刻的布袋戏戏偶。因故遭受学长欺负后,某晚在精神恍惚
之间,居然拿起铁锤来,直要把铁钉往学长的头上钉落!
另一方面,排长凌业胜因故受伤住院,却在医院被卷入一
起老人离奇上吊自杀案件,该地方不但是个密室,在老人
附近也有个跟他容貌如出一辙的人偶。无独有偶的,在桃
园地区陆续出现了老人溺水、车祸、坠楼、火焚而死的事
件,而难解的是,在他们身旁,也总有尊跟他们极为相似
的人偶。
究竟这些人偶是由谁、因着什么目的所制作?又何以总会
随着死亡出现?这一切,又有什么躲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
作者哲仪在《人偶挽歌》中,提到了催眠与心理治疗等在
精神医学中可能会被使用来帮助个案探索过往的创伤,或
恢复往昔的幸福等方法。尽管在真实世界中,催眠的效果
并不会驱使被催眠者的行为超过他的道德标准可容忍的限
度,然而当面对某些助人者怀有某些意图而提供服务时,
求助者无疑是脆弱而显得无助的,更糟糕的是,这些服务
可能会深化其内在,成为其意识(记忆)的一部分。
如同精神分析学派刚成为心理治疗的显学之时,就有案例
指出,许多无辜的父亲无端地被控告性侵自己的女儿。知
识与技术的错用与误用,往往可能造成一些难以弥补的伤
害,更何况若是别有居心?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则是结合了民俗文化,把某些人的面容
雕刻在戏偶之上,而这些戏偶除了用来演出之外,更可能
是里面也会寄宿著灵魂,会吸附那些跟它频繁接触的人们
之意识,自此人虽有形体,却是空壳,而逐渐将被戏偶所
取代。
人们对于人偶的喜爱是耐人寻味的,不管是小女生的娃娃
、男孩的机器人、台湾人的神像信仰等,也因此会衍伸出
许多环绕其中的故事。更是因为容貌像人,就更容易产生
许多光怪陆离、令人悚然的传说、奇谭。
只是使人害怕的终究还是那无可测量的人心。如同书中提
及的人偶疗法,人们可以把情感寄托在人偶之上,也可使
用人偶来处理过去的未竟事务,进而达到疗愈效果。然而
人偶却也可能被误用,成为害人的道具。东野圭吾《十字
屋的小丑》中的人偶,看见了许多人性的黑暗面,大概也
无法理解何以人们会如此地丑陋吧,甚至可能也会很愤慨
自己的同胞们竟如此的被利用也说不定?毕竟人偶充其量
只是个客观的个体,惟人们才会赋予其意义与价值。
《人偶挽歌》结合了现代精神医学的进展,以及民间传统
工艺与信仰的精髓,传统与当代,看似矛盾的结合,却又
别出心裁的创作。同时也说明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性的
幽微与深奥处,总是让人产生无限的好奇又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