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时报文学奖喊停之后

楼主: antonio888 (安東尼)   2016-07-28 23:00:33
: 不再,得奖作品的刊登都仍然是每年副刊当中品质最佳的内容。在没有了文学奖之后,每
: 天3000字不到的主文栏目,是很难有什么发挥空间的;更别说往往还有大量的人情应酬稿
: 必须消化,一年中有许多版面都浪费在既无才华也不努力的老人身上了。除非能在编辑企
: 划上有更好的想法和更强的执行力(比如说再也不要刊出连方瑀的作品),文学副刊的衰
: 亡几乎是必然结局了。
看到这段我真有点惊讶,如果依作者对副刊内部作业的了解,所言是真
那么原来副刊的文章有很大的比例是人情稿
那么新人新手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再将自己努力写的稿件投到副刊呢???
可是如果不投副刊,放在自己的脸书或者网络上,又有多少人能看到作者的作品呢??
另外有没有人会跟我一样有种错觉,每次读那些得文学奖的文章,会觉得看不下去吗??
作者: nightmarish (稍纵即逝的恶梦)   2016-07-28 23:10:00
副刊、短篇小说期刊等刊登载体,需求资历、人脉等等这是台湾文学界的恶循环:仰赖文学奖的生平事蹟而刊早期副刊现状,可见痖弦、林海音等作家的相关文献凭借的,不是文学奖的身段,而是文字与作品本身。这是针对年轻作家要刊登在这些平面媒体的方式而论往坏处想:塑造出越来越多面貌相似的作家群体(不管封之为新乡土还是什么奇怪的流派之称。其实只是口味的一再拟仿、重塑,较能获得上一代共鸣不符合评审口味,例如西方的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作家在台湾也只能等待下一个世纪有人发现为止。也就是说,愈具突破性与创意性的作品,不会在文学奖出现,评审也自知(参考近几年台积电中篇小说之谈)为何?因为文学奖已经被评审口味定型化契约了。骆以军自己也曾表示,参与文学奖有时别人挑的与自己不同,但这就是场四个人就表决优胜作品的奇怪技艺场
作者: rerun (礼让)   2016-07-29 11:05:00
回应最后一问: 侯导说过, 那些大笨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