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流》- 我们都曾是流中的鱼

楼主: ndbs (包)   2016-07-28 14:27:50
感谢 原文于轻小说版 #1NYS8dsn 版友 y7mp66所举办的台湾小说奖学金活动
书名:流
作者:东山彰良
  本书是去年直木赏得奖作品,笔名东山彰良的作者本名叫做王震绪,同时也是第三位
得到直木赏的台湾人,他至今没有归化为日本,还留着中华民国国藉。因为这个活动没有
规定一定要是轻小说,于是抱着推荐看看的心情申请了本书,没想到有幸得到y大的赠书
,这此再次致上十二万分的谢意!
  收到书之后利用了闲暇的时间一点点看完了,不过请各位注意,本书包含推理元素,
在看到约全文后三分之一前,请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不然要嘛是因为彻夜看书而熬夜过头
,要嘛是留着未决的悬念而挂心整天,魂不守舍。
  本书的画布书衣质感很棒,收到书的拆开的当下其实很想抱起来亲两口,仅外观和设
计而言,《流》一书也是本值得买来收藏的上乘作品。当然,他的剧情也绝不会令你失望

  实际阅读时才发觉,《流》不愧于在博客来乔齐安的评介中被称为:“娱乐小说、文
学小说和轻小说三者的综合体。”在阅读上不会有任何的滞涩之感,读起来真的如在看轻
小说一般轻松写意,却兼有文学小说的绝佳文笔、娱乐小说的趣味性,许多幽默之处都让
我在阅读之时忍俊不禁地发出会心一笑。
  或许直木赏和轻小说之间没有等号可言,可本书在文字的叙述表达、口语的转换上非
常的浅白轻快,有时候会觉得根本没有经过翻译,根本就是用中文写就而成,该说是翻译
实在太厉害了,还是作者本身说故事的功力十分优秀呢?
  还有还有,有些句子如果试着用日文去想像,还会有种说不出的韵味浮现!
  故事开头的楔子让人摸不著头绪。本篇故事则由祖父被人杀害正式开始,同时把那个
年代的台北街头和氛围巧妙铺陈在细节之中。前面三分之一像是在看一部青春小说连续剧
一般,而且是以1975年台湾广州街、植物园、总统府为舞台的时代剧。
  可这本书竟是为了给日本读者看所写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不难理解为什么本书会在直木赏的评选中史无前例的九票一致
通过。因为用如此鲜明活跃的手法叙述那个阴黯惨然的时代,这是老一代日本读者曾经熟
悉经历,新一代日本读者未曾看见过的景象。
  对于台湾读者来说,本书不仅有熟悉的味道,更是在某种层面颠覆了你的想像,是什
么想像、那方面的想像?我不能告诉你答案,因为这个答案是要你自己去咀嚼体会。我只
能说本书不只是推理小说那么简单。
  未在台湾生长的作者却将一个70-80年代的台湾景象写的栩栩如生,如历其境,想必
也能引起老中青三代读者的共鸣。
  主角将找出杀死祖父的凶手视为一件心愿、想做的事,经过时间和其它大事的洗礼,
最后像煮过的茶渣一样慢慢沉淀,又在意想不到的末段一口尝下。叙事的口吻也随着主角
的成熟流畅地从爽快的青春小说回归到历史味浓厚的推理小说风格,同时,将穿插回书的
记忆,回忆一并接续回看似摸不著头绪的楔子。
  “鱼说,只因为我活在水中,所以你看不见我的泪。”───《鱼问》。
  这一句引自作者父亲的诗作,如干涸的河边渐渐流倘而下的清彻河水般,将故事带入
高潮,会让我发想,人都是自私的只在乎自己的动物,在忍受百般痛苦之时可以是世界最
不幸的"我",如何在磨难中成长,渐渐感受到了他人的痛苦。
  祖父的形象在前篇中是飘忽不定的,我刚开始觉得这是某种写作BUG,后来才发现其
实不是这样的,作者以看似大张大阖的文笔细腻的将祖父的形象透过住家邻居、公司(祖
父所开的布行)的邻居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究竟那一个才是真正的祖父的形象?应该
都是真的,只是理解的角度不同。
  很多伏笔实在太过精彩,为了不破坏各位阅读的乐趣,只能请大家自行在书中细细体
会了。
  主角的原型是根据作者的父亲所塑造的,一个在台湾长大的山东外省人后代,而作者
这也让我们会去思考认同这件事,这也是我最初选书时最大的理由:认同。
  《流》这样的书名在我的解读中,也代表了一种认同的飘流与摇摆。在台出生日本人
对于自身的认同,在日生长的台湾人对于台湾的认同,本书尾段让主角共经历了台、日、
中,两段异地之旅,三种经验,可以串联的记忆混杂在一起,自己的,祖父的,着墨最少
的却是作者最熟悉的日本。
  台湾长年来,处在认同的激流之上,多少年来也没有一个共识。难道谁就是错误的吗
?是寻根也好,扎根也罢,我们都无法忘记生长的记忆,也无法摆脱传承的血性与泥土,
即将柏油路再深再厚,脚踏的平整之下还是藏着深厚的泥沙。
  《流》也可以代表放下,追寻了那么久,一切都是徒劳的,老人们不妥协的嚷嚷怀旧
,痛骂汉奸、日本兵,渴望反攻大陆,其实都是一种乐趣。其实呢,他们早就已经不在意
了。
  真的不在意了吗?
  为何,还是无数层隔阂横亘于我们之间?战争遗留下的伤痛、解严前国民党白色恐怖
的压迫、军旅生涯的不合理、无法被忘怀的二二八、国家认同───
  本书以超常的表现手法将沉重的过去娓娓道出,悲壮与滑稽交错,圆融了整个场景,
并不会让人感到太过抑郁。也没有说教意味,作者只是写出了他想写的故事给我们看
  楔子中骑着脚踏车的老人的身份到底为何?留给众人无数的想像空间。
  在书的最后,究竟我们关注的是停滞的幸福瞬间,还是继续走下去呢?我会很珍惜那
个瞬间,因为那些片段会化做一张不老的照片,永恒的储藏在我们的脑海,可是我们还是
必须回到现实,走自己的路。
  然而不同的人读来,想必亦会有不同的感想与滋味。我们都曾是水中的鱼,看不见别
人的眼泪,甚至连自己的都看不见。这就是《流》,这本书给我的感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