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试读活动:小谎言

楼主: posture (不要说话)   2016-07-05 22:51:43
网志连结:http://posture925.pixnet.net/blog/post/63657172
小谎言
书名原英文名是 Big Little Lies
Lies,复数
许多小谎言聚成的一个大谎言。
或者是影响很大的小谎言。
收到试读本的时候,让我联想到学生时代印的讲义。
老实说真的很没有质感啊,不过应该是预算较不足,反正对我们这种人而言,形体并不见
得那么重要。
“每个人都带着祕密和面具生活,但时间久了,你,还能面对真正的自己吗?”
##############
故事从一个老太太看到学校办的猜谜活动有状况开始(这个老太太跟她的猫从此没在故事
中出现),而这个事件,也一直贯穿整个作品,因为可以说是结局。
然后时间回到半年前,有点倒叙的方式,每一章节都会有主要的人物或家庭,由许多章节
构建这个澳洲小镇上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状态”,每个家庭、小孩间的关系。
比较特别的是,每一章节最后,会有“事件发生后对每个人的访谈调查”,于是会有每个
人对某个人的看法,对某个事件的看法,或自己的想法之类的。
跟着故事的进行,每一个章节的描述,会让读者对每个家庭的了解越来越多,加上最后的
访谈,也可以猜到大概发生了什么事。
这样的写作方式,让我一直联想到凑佳苗的风格,许多书也是借由不同角色的描述,来构
建出事件全貌,这其实是很有乐趣又富推理性。
可是凑佳苗的故事,人物基本上都是几个主角,小谎言的人物真的太多太多了,加上第三
人称,以及大量对白组成的内容,我常会忘记谁是谁,谁是谁家的孩子,谁的家庭状况应
该是怎样。
虽然故事基本上都环绕在主要角色珍恩、玛德琳、瑟丽丝身上,不过人物群太庞大,加上
太多人的性格充斥,看了很久其实都还不确定故事的走向。
直到故事中盘,从最后的调查片段,就可以得知故事一开始的事件是有人在幼稚园的猜谜
晚会上死掉,而案件调查是朝着有没有他杀可能在调查。这样关键性的认知,让整个故事
有了一些变化,不再只是一个社区/ 小镇的“日常生活”;随着故事的进行,揭露越来越
多的资讯后,读者也会开始猜测是谁死掉,或谁可能杀了谁。
###############
小谎言
我是看完整个作品才来思考这个书名的。
我想书名想表示的,是每个人外在跟内在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于是会有跟自己真正想法不
一样的外在展现;而外人所认识的我们,或甚至他们以为很了解的我们,其实跟我们本人
一点也不像。
甚至我们完全不认识外人眼中的我们自己。
但那并不见得是戴着面具过活。
有许多时候,因为隐私,因为礼貌,因为社会文化,我们会有着“控制出来”的外在形象
,一种类似社会形象的面貌。
我觉得谎言是有意图的欺暪,但故事中大部分角色的状况,都只是“没必要告知”的呈现
而已,比较像善意的谎言,或隐私的保护。
故事中的角色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祕密,甚至每天朝夕相处的人也不知道的祕密,为了掩
饰这些小祕密,于是产生了一些“谎言”,而相信了一个谎言再为了掩饰这“事实”于是
再产生一个谎言。
最后,谎言就像雪球般,越滚越大,终于造就了某些事件,影响/伤害到许多人。
每个角色的故事,都会让观看者忍不住投射成故事角色,假设是自己,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又是否能戴着面具,过著什么事都没有的生活。
例如家暴、被暴力性侵、或跟前夫的现任老婆假装和谐的相处。
某方面来说,有办法保持着什么事都没发生的生活,其实很有勇气。
前半段的故事不易阅读,一大堆对白,我常是用快速浏览大意的方式扫过的,但故事进入
中后期,出乎读者意料之外/ 之中的发展(谎言)一个接一个揭露,前半段看得有点昏昏欲
睡,中后期突然精神一振想赶快知道还有什么“谎言”。
追根究柢,这一切事件的起源,仅仅是小孩霸凌事件的一个谎言。
###############
看完书,我最喜欢的,不是作者能用大量对白让读者自行构建出角色性格的能力,也不是
许多藏在话语间的铺陈,更不是一些可以探讨“群众暴力”“家暴”“霸凌”的主题部分
(事实上这些部分也很值得探讨,只是我不是关注在这方面)。
我最喜欢的,是三个主角间的情感,虽然他们彼此有着各自的祕密,可能也有不认同其他
主角的部分,但她们的友谊却让人很感动,就算自己也有着难以解决的困扰,却还是为了
朋友义不容辞,有许多作为都让人很感动心暖。
甚至最后许多一开始感觉恶意的角色,最后的形象也不是如读者想像的那样。
最后,所有的人在酒精催化下卸下各自的面具,传达最真实的情感,大家各自倾诉时,感
觉是终局皆大欢喜的时候,猝不及防的,作者将故事推向一个没想到的高潮。
会让读者忍不住发出“喔喔喔喔喔”的赞叹的高潮,整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大概就是在最
后这一段了。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要先骗过自己的眼泪,才能骗到别人的”
忘了在哪看到的话了。
Big Litle Lies。
作者用这些谎言,成功骗到读者。
对重口味的书迷来说可能有点不到位,但对于喜欢细腻刻画人性的读者来说,一定会深深
着迷于人物间的情感交流,尤其如果妳是位母亲的话(已婚,失婚,再婚),相信更能感受
到主角们情感的纠结。
“家暴受害者往往并非大家想像中的模样,他们的故事也并非大家想像中那么是非分明”
“这种事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Liane Moriarty .小谎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