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流》完食了。
应该没有人不喜欢推理小说,或者应该这么讲,这世上也没有不包含推理元素的小说。因
为人是为了追寻什么而活着的,活着本身就流动着需要抽丝剥茧才能走下去的探寻。
《流》抽出一条主人翁追查祖父遇害真相的线头,线尾巴纠缠在一团外省家族三代之间恩
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的毛球。全书节奏明快生动,以青少年成长故事为基底,将70年代
那座半新半旧的台北,以及“文明”与“草莽”交替之间的市民生活,描绘得活灵活现。
身为台南人,难免对特定时代剖面的台北纹理有一些疏离,不过饱读过吴明益的小说,加
上《流》当中经常出现的中华商场、广州街、植物园、小南门......诸般道路与街景,刚
好四散在我工作地点左近,这种既遥远又贴近、既平面又立体的阅读感受,确实酣畅淋漓
。
东山彰良表示,这本小说大幅度参考他父执辈的故事。外省三代的他却用极其黑色幽默的
残酷笔触,拆解了外省家庭中许多被遮掩、粉饰、选择性遗忘与重组的家族神话。在眷村
生活过的我,一边咀嚼小说情节,脑袋一边幻灯片似地播放儿时种下的一些零零碎碎的记
忆场景:外公与砲兵营的同僚相聚,聊天话题永远轮回在抗战、剿匪、被匪勦,不得不一
路英勇逃亡,最后寄萍于台澎小岛的故事。而姥姥的战场,不是投入在对外公的愤怒咆哮
,就是转战于左邻右舍的麻将桌上。随着他们愈来愈老,直到老兵们与老兵的太太们一个
一个凋零,直到已经是百岁人瑞的外公身边再无可以聊天的同袍,直到姥姥安息主怀超过
十年,许多许多外祖父母编织的家族轶事,逢年过节时,渐渐被父执辈宣泄不完的外省人
的政治焦虑淹没,消逝在孤伶伶呆坐一旁、睡眼惺忪的外公老迈衰弱的静默里。
这本书对一个血液里混融著外省血脉的我而言,读起来深刻,也感到悲凉。
将近两年没去探望外公了,明明大家都在台北。也许这座城市流窜著让人趋向无情的咒语
吧?现在的外公看起来好像百岁的鱼,与他面对面的我,仿佛也化为一只无话可说的鱼。
鱼说:“只因为我活在水中,所以你看不见我的泪。”
——王璇〈鱼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