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你还到书店买书吗/网络改变阅读 出版业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6-03-30 18:55:41
记者杨媛婷、游蓓茹/专题报导
你还到书店买书吗/网络改变阅读 出版业大震荡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70435
以前,公共汽车上,人手一书;如今,捷运上,人手一机。
大书店一家一家关了,书展的人潮少了,但是民众阅读的热情未减,只是换了阅读载具,
有个性的独立书店,以特色经营开拓了明日商机,台湾的文化地图正悄悄蜕变中…。
根据财政部资料,去年全台书籍销售总额为一百九十亿元,是十二年的最低点,相较于五
年前如同腰斩,闭幕不久的台北国际书展也创下入场人数新低,台湾人越来越不爱读书了
吗?
去年全台书籍销售额 12年新低
“数字反映的只是买书的人少了。”资深出版人傅月庵认为,阅读风气并未下降,而是人
们从过去实体阅读转往网络,书籍销售数字的减少,则是因为“智慧手机、平板等科技,
带动了网络非线性阅读风气,人们吸收知识的方式翻天覆地的改变”。
买书人少了 实体阅读转往网络
“全球出版业面临的是从古腾堡印刷术发明后的大变局!文字载体从古早的甲骨一路变成
羊皮、纸张,到现在成为电子书等,载体的改变不是造成出版销售额下滑的真正原因。”
傅月庵指出:“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web2.0时代,加上智慧型手机的崛起,现代人已经
习惯透过网络来吸取知识,整个网络就是一个知识平台,勤快的人更能透过网络互动边问
边找。”
水牛书店负责人罗文嘉也有相同观点,“过去人们只能透过书吸收知识,现在网络上也能
找到丰富的资讯,获得资讯与知识的管道更多了。”
手机崛起 方便网络搜寻知识
“过去阅读纸本的人口不是学生,就是刚出社会的人士,现在这些人都在滑手机。”傅月
庵指出“很多人会说自己每天都有读书,只是读的是‘脸书’。”
“现代人很难静下来慢慢阅读时间。”独立书店老板谭端认为,“买书人口和意愿每年都
在下降,甚至大环境让消费金额减少,口袋不深,大部分人都先消费衣服、包包,最后才
是心灵。”
罗文嘉也认为娱乐选择的增加,相对压缩了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兼营书店的逗点文创负责人陈夏民却一点都不悲观,“正因为人人手上有智慧型载具,随
时都能接收到爆炸的资讯量,出版业更要做出特色,才能满足分众需求。”他强调,“很
多人都会说年轻人不爱读书,其实买诗集的都是年轻人,甚至被大家认为冷僻文类的诗集
,也能卖出五、六千本的好成绩。”
傅月庵预测,未来大型的综合出版社由于人事开支等成本,将会慢慢消失,中小型出版社
将成为产业主流,编辑个人的口味与特色会成为吸引读者的卖点之一,“不可讳言,出版
业未来会变得小众,必须找到目标顾客才是存活的关键。”
出版业小众化 须找到目标顾客
作家朱宥勋认为出版业应该会转为不限形式的“文字内容产业”,出版商更会着重在装帧
设计,“书将会渐渐成为某种形式的工艺品,以其收藏价值做为主要卖点。”
蜕变的书市/网购便利 连锁书店没落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70436
“选择上网买书除折扣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方便,因不想提很重的书回家。”陈姓民众每
年固定花费五千至一万元购书,道出近年台湾连锁实体书店或关店或转型的因素。
书市究竟有多不景气呢?政大书城台大店二月廿八日吹熄灯号,诚品书店则早已转型为国
人心中的“文创百货”,金石堂书店也收掉忠孝店。这些连锁实体书店的台北分店都必须
负担高租金,加上网络购物的冲击,让连锁书店这两三年业绩平均衰退十五%至廿%。
6千万挹注 独立书店风起云涌
不过台湾独立书店却是呈现另一片风景,在文化部政策辅导下,过去四年,有六十一家独
立书店获得六千零廿三万元补助,不过,即使倚赖政府补助,独立书店不可能只靠卖书就
能生存。
水牛书店负责人罗文嘉指出:“独立书店若都倚靠政府补助才能生存,就失去了独立书店
最重要的‘独立’精神。”从未申请补助的他指出补助其实是最偷懒的办法,经营者还是
得回归到经营的层面。
水牛书店融合小农市集、书店与餐厅,“书店中卖书的营收约占四成,餐饮收入则占六成
。”罗文嘉强调,自己想营造的就是“逛”书店的感觉,他相信未来的书店应该会更像一
个文化平台与生活空间,“实体书店不再只是卖书,也要有让人看书、发呆,跟人约会的
空间,不管是办演讲或活动,最重要的应该是让顾客感受到真实的温度。”
“不少独立书店经营者其实都算是另类策展人,每个月要从众多的出版书目中,找出符合
自家店面调性的精品。”逗点文创结社社长陈夏民表示:“很多人现在去书店往往不是去
买书,读者对书店的向往比书本强,很多人最关心的是有没有卖咖啡?独立书店应该提供
一种生活情境,让读者觉得在这里读书或买书,是最好的阅读体验。”
变色的书市/出版市场萎缩 电子书蹉跎商机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70437
实体书店陆续关门,电子书或线上阅读会取而代之吗?有“台湾电子书传教士”之称的
WANDERER数位出版创办人董福兴表示,台湾电子书市占比例由过去一、二%到今年微增到
三%,但不是电子书出版量提升,而是出版市场萎缩,总产值下降。
纸本逐渐没落 新的出版转机还没出现
普生数位科技执行总监陈达得警告,纸本确实正逐渐没落,但新的出版转机还没出现。台
湾人花太多时间在行动装置上读“字”,阅读量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一天阅读量甚
至超过一本书,但是读“字”而非“书”,纸本书与电子书都被排挤掉了。
“台湾电子书表现不如预期,关键在于出版社不积极、欠缺好的电子书,且一直死守在死
板的PDF格式不变,从二○一一年迄今已蹉跎了五年。”董福兴直言,目前台湾电子书
店大概仅剩角川与日本BOOK WALKER合作的台湾漫读,及今年初宣布要进军电子书的博客
来书店。
虽然知名的国际网络书店“亚马逊”在各国占比都越来越大,但台湾目前规模最大的网络
书店博客来,却仅维持三成左右,其他还得仰仗实体通路,但因出版种类不断增多,需求
变少,退货率也高,最后造成生产过剩,实体通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董福兴指出,现在网络下单买书,可能隔天就到货,却仍无法满足现代人马上就要的速食
文化,台湾网络书店最大利基其实是在偏乡,只要一小时车程内没有实体书店,就只好倚
赖网络买书了。
读者每天收太多讯息 真正的阅读变少了
陈达得认为,读者每天透过装置供应的讯息已超过负荷,因此不会想再去阅读其他内容,
加上读者都已经习惯“免费”内容,对付费出版品兴趣不高,多数出版社仍是用纸本脑袋
出版数位书,销路当然不会好。
褪色的书市/书街变商旅街 书店转型求生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70438
北市重庆南路曾是风光一时的书街,如今包括正中书局、文化书局、中华书局、商务印书
馆等老牌书店,不是歇业、搬迁,就是改成旅馆,书街从极盛时的一百多家,如今剩下不
到廿家书店,经营书店卅八年的重南书街促进会理事长沈荣裕感叹说:“一个没有书店的
城市,不叫文明城市。”
“现今活下来的书局都是最强”
“现今存活下来的书局,都是最强的!”经营天龙书局的沈荣裕表示:“虽然主要卖的是
公职参考书、教科书、电脑书籍和简体书籍,但是专业性强,我们能够继续生存。”天龙
书局以简体、电脑专门书籍为主,附近的建弘出版社有齐全的参考书、志远书局有中医专
门书、上达书局以公职考试书为主、大方书局有命理、佛舍书籍,许多网络上不卖的中文
书,占地约六百余坪的三民书局都找得到,“有了固定族群与书籍特色,生意都会很好。

卖专门书籍 有的还兼卖咖啡
沈荣裕坦言,除了书店,他已另外开了四年多的咖啡店,如今都靠咖啡店收入来抵消书店
房租,下个月要再开第三家,“许多作者都很用心经营部落格或脸书,拥有死忠粉丝,书
店就要跟着市场走,提供实体空间让作者与粉丝互动,透过多元模式将读者找回来。”
百年世界书局 专卖文史哲
目前,重庆南路上的老书店仅存百年历史的世界书局,客群偏中高年龄层,书架上清一色
都是文、史、哲相关书籍,不管是大部头的《永乐大典》或《四库全书荟要》,或者早期
的武侠小说,如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都有,卅年以上历史
的绝版书也都有人上门选购,写下另类书市奇观。
“书是文化与文明的象征。”沈荣裕呼吁,文化部、北市文化局、产发局,都应该多尽点
力,无论是透过房租回馈、租税补贴、媒合空房屋,让屋主愿意租给书店,书店才能永续
经营。
作者: as4723903 (棉花糖)   2016-03-30 19:20:00
蛮令人难过的...
作者: kudokira (季奕体)   2016-03-31 09:45:00
觉得有实体书店可以翻翻书很重要 不希望消失
作者: mingjer (李肯特)   2016-03-31 09:57:00
工作的地方离书局很远,已经很习惯用网络购书了。
作者: massshame (无限期支持massshame)   2016-04-02 09:26:00
偏乡就算了,如果住都市尽量书店逛买行动支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