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的人毫无良知—谈无差别杀人现象

楼主: miserneo (银色快手)   2016-03-30 13:36:23
根据当前精神病学的分类圣经
美国精神医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IV
──如果一个人拥有下面七个特征里至少三个特征,那么这个人在临床上,
就足以让许多精神病学家怀疑他有“反社会人格疾患”
(一)无法遵守社会规范。
(二)欺骗性,操纵性。
(三)易冲动,无法事先计画。
(四)易怒,攻击性。
(五)不顾自己或其他人安危。
(六)持续地不负责任。
(七)在伤害、虐待其他人,或是偷其他人的东西之后不会感到悔恨。
玛莎史图特博士对这样的人作调查,写了《4%的人毫无良知 我该怎么办?》这本书。
他认为,有些人天生就是没有同理心、没有道德感,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正在做错的事情。
“有时候,给他们爱,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悲剧,这才是我们最畏惧的结论。因为,有人天
生就是属于那少数的4%。”
反社会人格在无差别杀人事件里,通常被精神鉴定人士认为是犯行者所拥有的人格特质。
他们很可能在早期经验里,缺乏关爱,缺乏家的温暖,情感或友谊的支持,没什么朋友,
人际关系淡薄,容易沮丧感到挫折,个性暴躁易怒,做事没什么定性,容易换工作,或是
或是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得要靠家人或朋友的经济支援才得以生活下去。有的甚至还会虐
待狗猫之类的小动物,这类的人在社会组成分子当中属于高危险群。
日本社会将无差别杀人事件的凶嫌称为“通り魔”就是“街魔”的意思。意味着在大街上
随意犯案伤人的狂人,根据媒体报导,凶嫌往往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倾向。
从泡沫经济时期(1990年代)开始,日本无差别杀人事件频传,这和整个社会结构的改变
有关,如今时隔廿多年后,台湾也开始发生类似的事件,而且总会引发死刑存废与否的论
战,但从日本的经验,我们可以得知一项不幸的消息,那就是任何政策和法律,甚至各个
机关、教育团体的安全措施都无法防堵“无差别杀人事件”接连不断的发生,即便是治安
那么良好的一个国家。
从“酒鬼蔷薇圣斗事件”、“宫崎勤事件”这种幼童诱拐杀人案,到“东京地铁沙林毒气
事件”、“秋叶原杀人事件”有的是预谋犯罪,有的是临时起意,犯罪者大多是年轻人或
是长期没有工作的青年,有的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感到烦闷郁卒,纯粹只是想杀人,无论
是谁都无所谓。
这种存有对社会进行报复的心理,已经不单纯仅是个人精神疾病的问题,同时也包含了整
个社会结构的改变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试想如果在一个生态系里面,由于繁殖过剩
,导致同一类的生物必须为了抢夺食物互相竞争那会发生什么事?最近,听到一个残忍的
例子就是,原本只猎捕鱼类的海鸥,现在也会猎食街上的老鼠并生吞之,甚至攻击海豹的
幼崽,啄瞎牠的眼睛,让身为双亲的海豹直接放弃没有生存能力的幼崽,海鸥再伺机将小
海豹吃掉。
生物有其生存的本能,但也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被迫改变牠们的行为,像原本只能在野外
环境生存的狐狸,因为生活领域被剥夺,只好混入住宅区开始捡拾人类吃剩的厨余,或者
侵入屋内偷食物吃,近几年这种现象在英国伦敦近郊或市区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假使一个生态系有了结构性的改变,那么会影响到的不只有人们的行为,还有无意识的部
分,某些人受到刺激或暗示,会出现异于常人的行为和思考,变得具有强烈攻击性,但未
必能找到真正的原因,这也是难以遏止和防范的部分。
并非为了特定犯罪的人找借口开脱,而是很明显的,这个社会有很多微小的事物偏斜了,
一旦它累积到一定程度,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无力感,这些难以在社会体制下生存的个案,
开始以常人所难以想像的方式进行反扑,几乎是失去理智,以生物本能的方式反扑,最后
的结果,就是让大家共同承担这些令人悲恸的事件。
笔者认为新的犯罪事件,其实在提醒我们,这个社会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了,突发性的
无差别杀人,背后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不是把一个人当作是恶魔执行死刑就了结,它已经
变成整个社会或国家应该重视的病兆。
这不是过去社会所能理解的犯罪,需要有更深入的研究,像是建构人格模组分析,像电影
《关键报告》那样,警政署设置预防犯罪专案小组,当犯罪模式出现病毒式的变异产生新
品种的时候,警政单位也要与时俱进,跨部门跨领域的整合也是必须的,不能等到社会集
体恐慌才火烧眉头的收拾,付出的社会成本实在太惨烈了。
谁也不希望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根本的原因,来自犯行者自认活在一个缺乏爱、缺乏安全感、缺乏人际关系支持的环境,
所以才会想要伤害他人、破坏这个社会的安宁,粉碎所有人对于爱和幸福的追求和信赖。
与其等待有什么特效药来遏止犯罪,把犯人抓走,不如从现在开始,努力去创造一个充满
爱与关怀,不那么冷漠的社会,随时关心、随时问候,珍惜每一个和亲人朋友相处的片刻
认真地抱抱你挚爱的人,跟对方说,你很关心他,你很爱他,不要任意把情绪和怒气往
所爱的人身上发泄,让爱的力量散播出去,并且感染我们身边的人。
不要让愤怒、仇恨、嫉妒、懊恼、焦虑、恐惧、猜忌、毁谤等一切负面因子占据我们的生
活空间,充斥整个社会,我们能对抗真实的邪恶与破坏的力量,也只有靠着真实的情感所
建筑的堡叠来捍卫了,政策和法律是无法有效的预防犯罪。
不让犯行者继续滋长的唯一方法,就是共同来改变社会现有的状态,不只是为了一个特定
的个案,也为了往后的将来,如果不做点什么,我们将失去更多,只有爱能化解仇恨,仇
恨本身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
但愿我们的心能重返平静与详和
整理/银色快手 原始出处 http://www.aranoyumeji.com/
作者: vendor (这是我用生命画的魂)   2016-03-30 15:09:00
纯推这本书
作者: ilikebulldog (斗牛犬)   2016-03-30 16:01:00
你真的有看这本书?里面案例跟无差别杀人犯根本两回事。莫名其妙。
作者: qaz545rain (Perfect Dirk)   2016-03-30 22:07:00
推楼上...
作者: swimbert (书柜永远不够放)   2016-03-31 15:16:00
这本书的内容和你的心得几乎是相反的。作者举出的一些反社会人格,其成因正好不是家庭,社会,教育所造成,而是天生的。
作者: aceone   2016-03-31 23:24:00
想法同前几楼 但这本书好看 帮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