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排版请见谅。或者谁来帮帮我QQ
这篇想要从我们的社会在教育制度的默认上出发,探讨现行考试制度的不合理处。
重点不是这些书的程度如何,这些书在厉害的学者都有人继续在研究,而即使是高中生,
如果书中的一字一句有打动到你,让你靠自己领悟到些什么,我觉得这就够了。
重点是这份书单的推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默认中出现的。
虽然我自己主张完全废除考试,但在这里不是重点。而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到底是应该
先有教育,才以考试做为验收成果的标准;抑或先有考试,才将教育塞进考试的“框架”
之中。
在这个分数至上主义、考试至上主义价值观所形塑而成的考试领导教学的想法,因此我们
的社会,总是以一场考试,甚至是以一个分数,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现在,甚至是未来的价
值与成就。
无怪乎会出现48级分繁星上台大森林被呛的要死的情况发生。
这不是很吊诡的一件事吗?
我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应该要有适合自己的位置,唸自己想唸的书,做自己有兴趣做的
事。但是我们的社会强迫我们去适应“学科”、“考试”,这些成了决定一个学生用不用
功的“标准”。在这过程中,排除了多少不符合这些“标准”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不用功
吗?很笨吗?我想不一定吧!
而这些标准,箝制了学生们的想法,特别是选择题、简答题的出题方式,简直是糟蹋学生
。举例来说,我对历史很有兴趣,也做了很多的相关阅读,但考试时是考选择题,我可能
面临到某题一个答案都不会写,我不是不会,而认为是别的答案,但选项都没有出现。先
不考虑出错题目的情况,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某个专业领域的出题欸,答案是...,理由
是blablabla...。那我不能质疑专业领域吗?专业领域跟我的想法不同我不能与它们对话
吗?不行,因为这是一个有“标准”的“选择题”。
即使是申论题,也是有一个作答框架存在,不是说申论题的考试方式就是完美无缺,它只
是框架比较大,我们还是得臣服于专业领域的权威之下,只要你不是专业领域的人。
吊诡的地方又出现了!
我到底为什么不能质疑专业,只因为站在专业外质疑它?甚至是想接触它,与当中的他人
谈话都有困难?以我自己唸的社会学为例,社会系常常高喊阶级不平等、社会不平等,而
当有人真正想接受社会系的训练,成为社会系的人时,唯一的办法却是跨越考试门槛的障
碍,进入学院式教育才办得到,这不是一种再生产(reproduction)吗?
回到考试制度的不合理,大学入学测验比的是“不同”科目的总分“加总”,这不是很奇
怪吗?国英数社自,每个人在单一学科的相对优越程度不相同,严格说起来它们算是“不
同单位”的东西。国文加英文等于什么?就只是等于国文加英文,就像香蕉跟芭乐加起来
,还是香蕉跟芭乐,不会变成苹果,它们就是不一样的两回事!加总的意义何在?我不明
白。
即使有人反驳,大家都是这样啊,很公平。哪里公平,在这样香蕉配芭乐的分数加总下,
我还必须是“通才”我才能唸到我想唸的科系。即使某生地理80分,但英文20分(另
外,地理80分也不能代表某生地理分数的程度就“只有”80分,有兴趣者可以去看看统计
学上的Interval scale是什么意思),或许他就输了地理60分,英文60分的人了,而后者
在考试上较有竞争力,就代表他比前者适合唸某某科系吗?不见得吧!而且即使前者比后
者适合,我也不认为哪个人应该被淘汰掉。
这就牵涉到竞争了,资源不足,所以竞争。我很讨厌考试,但因为资源不足,我想不到一
个好办法,能够替代得了考试,来将合适的人安插到适合他们的位置,但至少这个社会在
教育的默认立场是什么,以及用来验收成果的考试内容该怎么设定,孰先孰后,我们还是
可以来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