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陈浩基/ 13.67 (未读可入)

楼主: kea (推理小说<亲爱的你>出版)   2014-09-20 00:46:34
※ [本文转录自 Detective 看板 #1K75tTtc ]
作者: kea (<灭蜀记>台湾出版) 看板: Detective
标题: [心得]陈浩基/ 13.67 (未读可入)
时间: Sat Sep 20 00:46:18 2014
http://blog.udn.com/Kea0111/17404718
2013年底的时候我去香港大吃大喝,也找了浩基吃喝一番。那时候他告诉我他的新书
会在2014年7月左右出版,我暗暗松了口气,因为我知道我的书会在2014年5月上市,浩基
的书晚我两个月,应该可以减轻一些杀伤力。结果我的《亲爱的你》在5月19日出版,浩
基的《13.67》竟在6月9日横空出世,而且一出版就把我打趴在地上,真的是文坛如战场
,兵不厌诈,这就是战争。
我最早接触“陈浩基”的名字是在第六届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征文奖,那时候我还不是
协会成员,单纯买了当届的决选入围作品集《魔鬼交易》,里头收录有浩基的入围作品<
杰克魔豆杀人事件>,那是以云游贵族霍夫曼先生为侦探、以童话杰克魔豆为架构的故事
;我还记得我是在睡前看这篇故事,看完后在床上乐不可支地滚来滚去,因为无论推理、
故事、历史背景、或是噱头,这篇小短篇都太有趣、太强大,有点像吸了徐四金写的香水
,会自动开始脱衣服一样。(在我blog中挖出那个古老的心得
http://blog.udn.com/Kea0111/1807412。)
但陈浩基给的震撼还没结束,隔年第七届征文奖,他以两篇作品<蓝胡子的秘密>、<
窥伺蓝色的蓝>同时入围征文奖决选,<蓝胡子>并拿下首奖。这是首度有同位作者以两篇
作品入围,不仅空前,到目前第十二届征文奖仍是绝后。不过“一人两篇”这种纪录仅属
浮面,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内容;<蓝胡子的秘密>是循霍夫曼先生的童话推理路线,<窥伺
蓝色的蓝>走的则是黑色悬疑犯罪路线。事实上,当届浩基还有第三篇投稿作品<超.三流
推理小说>,走东野圭吾“超”小说的讽刺路线,同样也是非常精彩的作品,若不是高普
的<西巴斯贝之恋>横空出世,可能浩基就要创下恶心的大三元纪录了。(一样,我当年有
写下心得,入围作品集《神的微笑》,http://blog.udn.com/Kea0111/2807811)
“一人两篇”告诉我们陈浩基可怕的地方,他不只写得好,而且写得很广,从中世纪
的英国,到二十一世纪的香港,从工整的本格推理,到紧凑悬疑的黑色犯罪,要创意有创
意、要氛围有氛围、要严谨有严谨,即便是欧美日本宗师级的作家,也未必能同时驾驭那
么多别具风格的作品。
附带一提,上述两本作品选《魔鬼交易》与《神的微笑》都是由明日出版社出版,目
前已绝版,这让浩基那几篇短篇成为逸品,要看的人可以花钱跟我租。
在以前的心得中,我提过,浩基最强的部分便是“细节的描写”。废话不多说,这边
引一段《13.67》的文字:
…他不知道的是,在同一时间,冲锋队第二号车在西半山区发现目标车辆。二号车收
到电台指示,赶到薄扶林道与山道交界设置路障,截查可疑车谅,但警员还未布置好,就
看到目标车辆直冲过来,把告示排撞个稀巴烂。。二号车的成员立即上车追赶,两车沿薄
扶林道转往般咸道追逐,险象横生。然而,当犯人的车子驶至汉宁顿道附近,为了闪避一
辆迎面而来的货车,意外撞上灯柱,冲锋队员得以从后赶上。(第186页)
从这段短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警方的冲锋车是“二号”,可以看到警方为什么
、在哪里、如何与匪徒交会,展开追逐,然后在哪里、为什么、如何变成警匪枪战。若是
其他作者,很可能就只会简单写说:“警方在某个地方遭遇匪徒,双方追逐了一段距离,
匪徒为了闪避来车而翻覆,警方从后赶到。”
这有什么差别?第一是画面感,好的细节描写就像好的电影运镜一样,可以把故事鲜
明、清析、有节奏地传达给观众(读者),使观众(读者)与故事产生更多连结,加强故事的
效果;另外,在推理小说书写中,良好的细节描写意味著作者有更多的空间来安置线索,
这点在《13.67》体现的淋漓尽致。
细节描写是技术面,《13.67》真正迷人的点还是在于故事。这本小说由六篇短篇组
成,共通主角是香港警界神探关振铎,每篇故事都是一个独立的案件;第一篇故事年代为
2013年,第六篇故事为1967年,正是书名《13.67》的意义,每篇故事时代间隔10年左右
,以倒叙的方式,叙述关振铎五十年的警探生涯,同时也记叙了香港五十年的变迁。
我想光是这样的叙述就很吸引人。六个独立短篇各自经营出很出色的谜团故事,给予
读者丰富的推理体验;而以主角生涯串连的手法,又使整部作品产生很强烈的时代感,使
谜题不只是谜题,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对我这种靠港片在认识香港历史的台湾人来说,
浩基的每一篇故事都会让我带入几部同时代的香港电影。整本小说无论远观近看皆相宜,
是非常精彩的创意与表现手法。
以下就六点故事发表心得,原则上都不会触及谜底,若有,我还是会用“这个”或“
那个”带过去,有看过小说的人才会懂了。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 (时间:2013,电影:《寒战》)
在这篇故事中,神探关振铎已陷入弥留,负责侦查的是他的徒弟、九龙总区重案组组
长骆小明督察。富商阮文彬在自己的豪宅中被杀,案情胶着,骆督察来到病床边,希望藉
昏迷的师父一臂之力,找出真凶。
这是六篇故事中最本格的一篇,豪宅命案,嫌疑犯为在场的五人之内,所有的线索都
透过骆督察的报告,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有机会赶在昏迷的关振铎之前解开谜底。
相较于后面几篇故事,我觉得<黑与白之间的真实>单篇比较普通,可能是我个人不偏
好本格推理的关系。虽然最后结局有个逆转,但我仍觉得有些细节怪怪的,尤其是“半小
时”,我不大确定做那些事要花那么久的时间吗?如果凶手的动机是那样,那他会用这种
方法杀人吗?而且豪宅大归大,还是有别的人在,真的可以这样杀了又杀、还悠哉游哉地
布置现场吗?
撇开推理,这故事背景中,已经出现香港警察和社会运动的冲突问题,在香港回归中
国十五年后,香港警察究竟是要保护市民?还是要保护政府呢?。我想在2013年这个冲突
还不是那么剧烈,若是故事背景放到2014年,占中、北京白皮书等议题,或许会激发浩基
更多想法吧。
<囚徒道义> (时间:2003,电影:《无间道》)
故事推回2003年,骆小明新任油尖区重案组第二队指挥官,关振铎则已经从情报科
(CIB)退休多年,以约聘顾问的型式,协助警方办案。这次他们要面对油尖区的黑帮老大
:“洪义联”的左汉强。
从前一篇的本格推理,跳到这一篇的港式警匪斗智,故事风格转变相当令人惊喜。<
囚徒道义>着重在警方与黑道间的斗智,帮派、世代、线人、毒品交易等元素丰富,节奏
明快,绝对可以满足港式警匪片的爱好者。
在这篇故事中,作者也藏了一些“彩蛋”。例如在关振铎书桌上、玻璃瓶中的弹头,
应该可以溯回第四篇故事<泰美斯的天秤>;另外骆小明也有提到,现在毒品调查科的头头
,与关振铎曾在70年代共事,那就要溯到第五篇故事<Borrowed Place>,只是不知道是哪
一个角色?
这篇故事也不断地唤起我对电影《无间道》的回忆,尤其关振铎从CIB退休,会一直
让我想到刘德华演的刘建明高级督察。到目前为止,《无间道》仍是我心目中香港警匪片
的第一名,自从这部电影以后,香港警匪片都爱弄些卧底、天台、还有那种慢慢、暗暗的
场景。
另外,在这篇故事中出现的女角唐颖,主打歌《Baby, Baby, Baby》,也让我一直想
到Angelababy杨颖,不知道是否是作者偏好的投射?
<最长的一日>(时间:1997,电影:《暗战》)
1997年6月6日,离香港回归不到一个月,也是关振铎待在警界的最后一天。就在这平
凡的一天,香港发生了火警、化学车翻覆、随机的强水(硫酸)弹攻击,还有就是,重刑犯
石本添藉保外就医时逃脱,警方虽在枪战中击毙共犯,石本添却就是人间蒸发。行将退休
的关警司,和初出茅庐的骆小明,会在这一串的事件中发现什么呢?
这篇故事走古典名侦探的探案路线,关振铎对于所有的案件都已经没有调查的义务,
但他的辈份够高,所有侦查警察都会尊重他,因此他可以随意地介入任何一桩事件,问一
些名侦探才会问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最后像魔术师一样把所有线索串在一起。整个故事的
谜团设计得工整而创意,破案也是干净俐落,搭配97香港回归的背景,十分引人入胜。
另外一些有趣的地方。这篇的篇名应该是取自6月6日诺曼地登陆“最长的一日”,同时作
者也将一个老警探即将退休的心境写得相当有趣,一方面觉得应该交班,一方面又想做点
什么,破完案后还不忘要回办公室吃属下送的蛋糕,十分可爱。
<泰美斯的天秤> (时间:1989,电影:《重案组》)
<泰美斯的天秤>绝对是这本小说中最精彩的一篇,甚至可以说是我目前读过华文推理
短篇中最精彩的一篇,也比大部分的英文、日文短篇推理都要精彩,如果你只有一小时,
请一定要看看这篇故事。
1989年5月,关振铎刚就任CIB主管,警方发现重大通缉犯和同伙藏身于嘉辉大楼,于
是设伏盯哨。但不知如何泄露讯息,石本胜突然决定脱身,负责盯哨的都察邓霆(TT)不服
从命令,逞能独自去拘捕火力强大的犯人,结果在大楼发生枪战,五名市民因此丧命。
是警方有内鬼?或是派系间相互倾轧?或是个人恩怨?只有旁观的关振铎看出真相。
这篇故事完美地结合了警匪枪战与本格推理的元素,在紧张刺激的搜补行动中,注
入正统的推理解谜流程,所有的线索都安置的妥贴致,当读者耳中还回绕着枪响的同时,
脑中已经受到解谜的震撼。很厉害的作品,拍成电影一定超强,《无间道》不过如是。
我去年去香港时,浩基还有带我去中环立法会大楼,看那尊泰美斯女神像。不过对法
律系的学生来说,正义女神像其实不怎么稀奇,所以我就没拍照,如果早知道知有篇作品
,应该是要和作者拍张照的,可惜。
<Borrowed Place> (时间: 1977,电影:《五亿探长雷洛传II-父子情仇》)
1977年,关振铎就任九龙区刑事侦缉部高级督察。那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第三年,
警廉冲突正逐渐升高,四大探长都在准备移民。一天,自英国来到香港的廉政公署调查员
夏嘉瀚接到儿子被绑架的消息,他不能公开报警,只好找上先前在英国受训的关振铎。绑
匪为什么要绑架一个普通公务员的小孩?或是这其中另以文章?
这篇故事走的是“绑架风”(废话),基本上,除了少数残虐式文本外,推理小说的绑
架案都依循几个原则:1.交付赎金过程一定超级复杂;2.绑匪多半就是主角身边的人;3.
绑架的目的有八成不是为了赎金。例如东野圭吾的《绑架游戏》。
<Borrowed Place>约略也是依照这些原则,这让故事的惊喜感稍微低了一点。不过有
趣的是,我读这篇作品的同时,也稍微反思一下自己的创作风格,我想如果是我写这篇作
品,我应该会技巧性地暗示主角有拿钱—是真的拿,不是说为了啥正当的目的。我还是偏
好有缺陷的主角,这大概也是我的作品不讨喜的原因。
题外话,讲到廉政公署,我第一个想到的电影是《五亿探长雷洛传》,不过后来想想
雷洛传结尾时,廉政公署根本还没成立,应该是下集《父子情仇》比较适合,郭富城演的
雷用贤才会出现。
<Borrowed Time> (时间:1967,电影:《喋血双雄》)
故事推回原点,背景是1967年的香港六七暴动,大批左派份子结合工运、共产党等力
量,在香港到处暴动、放置炸弹,香港警方也用野蛮的方式对待,滥捉滥刑,整个社会陷
入混乱。有批左翼份子计画一起大型的爆炸阴谋,虽然有部份线索,但整个计画的最终目
标是什么呢?
和前五篇故事不同,这篇<Borrowed Time>是以第一人称书写,叙事者是个年轻人,
他和巡警“阿七”设法阻止左翼份子的阴谋,两人互轧推理,叙事者的推理能力似乎还在
警察之上。但作者刻意隐藏了故事中所有关系人的姓名,在故事最后,这些人的身份才是
整本书的惊奇所在。
做为整本小说的最后一篇(或是最初一篇)故事,这篇<Borrowed Time>做了一条龙最
后了一颗眼珠,把整本书的前后兜在一起,让这段倒著走的人生旅行停在一声叹息中。不
过我个人觉得有些可惜的是,<Borrowed Time>虽然将箭头指了过去,前面那篇作品却少
了箭头指过来,在回圈中稍微少了一点。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极为精彩的作品,冶各种元素为一炉,可以产生很强大的阅读
效果。有人说将这本书拍成电影,我倒觉得应该可以拍成电视剧,每篇作品拍两集,上集
铺谜面,下集放谜底,下集演完后,画面转成黑白,缩小到时光轴上,往前倒转十年,这
样才能感觉关警探一生悬命的侦探生涯吧。
作者: silverpink (Eve)   2014-09-20 09:39:00
这本真的非常好看
作者: Dichroite (猛虎嗅蔷薇)   2014-09-20 10:45:00
感谢推荐~
作者: sky4961 (S子)   2014-09-20 10:48:00
这本超好看!大推!
作者: headcase (仙人掌上的肥肥)   2014-09-20 11:49:00
大推这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