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的房客》 - Giddens
高中以前都是读些“儿童优良课外读物”等书,当时初接触的《楼下的房客》
阴沉晦暗的氛围、如电影画面的分镜、离奇紧凑的剧情,深深震撼我的少年时代
第一次被文学作品所描写的“恶”深深吸引著
《台北人》 - 白先勇
文字优美、人物印象浓烈、内容印象丰富,这些都是我深爱《台北人》的原因
我并不了解我的爷爷奶奶是怀抱着怎样的心情来到台湾这块土地上,也许他们
也曾像书中人物,对大陆的过去,乃至对年少的过去,深深执著而不肯释怀
后来每次看到瓦舍的《记得当时那个小》的过场阶段就会很想哭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 龙应台
这应该和《台北人》连在一起讲的(笑)。我看到龙应台去找他妈妈的故乡,
却发现早已沉在水底那一段时就泪流不止,那时深深感受到什么是“沧海桑田”
越到后面,当范围开始扩大到整个二战范围时,我才惊觉原来六十年前的悲剧
是多么巨大。我们在教科书上读到的格勒列宁、太平洋战争,是用数十万人的
血泪和生命,以及那之后数十年的痛苦和悲伤所堆叠的寥寥数字。我们到底何
时才能衷心地原谅、包容、体谅彼此呢?
《希特勒草莓》 - 卡萝拉.史坦、英格.柏德森
一直对德国很有兴趣,而这本精美小书用故事的模式将纳粹德国的崛起、二战
的进行、犹太人的遭遇、和最终的结局深入浅出地描写出来,在那之后我读了
更多德国历史相关书籍,但还是偶尔翻翻这本启蒙书
《红楼梦》 - 曹雪芹
国小看儿童版看不出个所以然。到了国中上国文课时,老师给我们许多额外的
补充资料,我才是真正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惊觉这本书蕴含之深、包含之
广,是许多学者穷极一生都无法探索完的迷宫,而我们这些业余读者,若能窥
视到某些不一样的风景,也是及其珍贵的
《恐惧之邦》 - 麦可·克莱顿
戳破了许多环保人士的真面目,也戳破我们这些所谓“文明社会”的假面具。
后来我在看“血钻石”、“疑云杀机”时,都会将电影场景和书中不断做比对
《檀香刑》 - 莫言
第一次体会到“魔幻写实”的美妙之处(更经典的百年孤寂一直不太能领略)
也让我变成他的书迷
《美丽新世界》 - 阿道斯·雷欧那德·赫胥黎
虽然很多人觉得《一九八四》比较好看,但这两个主题还是稍有不同吧XD。
书中很震撼我的一段是蕾宁娜.克朗第一次见到柏纳.马克斯时,开始计算
他在生产线的第几处、什么位子等等出了差错。让我想到《小王子》书中某
段话:我们对一栋美丽房子的描述只剩下用多少英镑的价格,大人才会感受
到。原来用数字标记我们一切的世界已经不远了
《声音与愤怒》 - 威廉.福克纳 (李文俊译)
这本书在看完《台北人》后我就去找来看了,但台湾借的到的版本,嗯,你
知道的。虽然我还是硬气地想把他啃完(牙齿很痛)。啃了三四个月,只啃
了班吉篇和昆丁的前半段就宣告放弃后来这本书让我敬而远之了好几年。终
于在PTT书版上看到对岸李文俊先生的翻译颇佳,才真正了解这本书的美妙
之处。
虽然那时已经经过《台北人》和《檀香刑》的洗礼,但对书中大量的意识流
仍然感到震撼,多亏了李文俊先生,让我毫无障碍地接触福克纳最深沈的思
想,而对整个康普逊家族,乃至于南方文化的陨落衰败感到沈重地忧伤
很喜欢昆丁篇中,昆丁回家过圣诞节时和老黑人玩的游戏那段。那时的昆丁
是快乐的,对比后面他的混乱,更令人鼻酸
《火鸟》 - 手冢治虫
生死、文明、信仰、世界、宇宙
所有的生命对火鸟来说只是一瞬
所有的生命都在愚蠢和罪孽中轮回